8 月 12 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 " 杭电 ")副校长马国进、电子信息学院(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何志伟、人事处副处长郑梁一行莅临中昊芯英,与中昊芯英创始人兼 CEO 杨龚轶凡及其管理团队展开深入交流。双方围绕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人才联合培养、科研项目合作、重点实验室共建、科技成果转化等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为后续深化校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交流中,杨龚轶凡重点分享了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判断与布局。他认为,AI Agent 在未来三到五年有望成为社会劳动力的核心构成部分,当前存在多个关键研发方向:一是提升 AI 落地的支持率与计算效率,降低使用成本;二是探索 AI 模型间的高效协作模式;三是推动 AI 模型与人类认知水平、社会文化对齐。他强调,AI 行业目前以 27 岁以下年轻人为主导,且中美就业市场趋势显示,与 AI 关联的岗位更容易就业。同时希望与杭电携手,通过联合培养模式,让学生在 AI 研发与应用场景中找到自身定位,共同助力行业人才储备。
杭电副校长马国进详细介绍了杭电的整体情况。他提到,杭电在信息领域具有深厚积累,计算机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进入 A 类学科行列 ,是全国首批 18 家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点授予单位之一。马国进强调了杭电在人才培育、产学研合作方面的优势与经验,希望双方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推动科研项目合作、成果转化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杨龚轶凡已被杭电聘为产业教授,未来将参与杭电学科建设,指导本科生实习、培养研究生,依托杭电优质生源为企业输送技术人才。
在科研合作方面,双方还计划共建重点实验室及博士后工作站,依托杭电的科研平台与中昊芯英的产业资源,共同开展 AI 芯片研发、大规模深度强化学习等领域的攻关,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形成 " 学科研究 - 技术研发 - 产业落地 " 的闭环。
除与杭电的深度合作外,中昊芯英在产学研领域已形成广泛布局。早在 2023 年,公司便与浙江大学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同构建 " 自主可控通用 AI 计算平台 " 和 " 大规模深度强化学习超算平台 "。同年,杨龚轶凡还参与了捐赠浙江大学潘云鹤人工智能科教基金,助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产学研融合。此外,中昊芯英还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深度合作,通过联合研发、人才实训、项目共研等方式,共同攻克 AI 芯片领域的 " 卡脖子 " 技术,培养既懂理论又通产业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带动 AI 上下游产业生态的形成与发展。
此次中昊芯英与杭电的深化合作,将进一步实现校企优势互补与协同创新发展。通过在人才培养、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不仅将加速 AI 技术的产业化落地,更将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未来,中昊芯英将持续与国内众多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广泛合作,为国产 AI 芯片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