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网 08-15
真的为游戏玩家而生 INNO3D映众GeForce RTX 5090 D v2曜夜X3评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有这样一款游戏显卡:身居旗舰高位,拥有毫无疑问的同代最强游戏性能,并且无溢价、不缺货,但首发却受到冷遇。是它可见的 " 缩水 " 后售价不符合预期,还是 NVIDIA 为它 " 起错了名 ",不能满足玩家的情绪价值?看完这些描述,你应该能猜到本期的主角:INNO3D 映众 RTX 5090 D v2 曜夜 X3,我们已经知道它在核心的 CUDA 数量等硬件规格方面相比前两款 RTX 5090 产品并无差异,主要变化发生在显存容量,以及相应的位宽、总带宽性能方面。

即使如此它仍是一款屈指可数的旗舰显卡产品,那么它的理论性能相比前两者有什么变化?显存的整体削减是否会带来游戏实机体验中的显著差异?目前保持着 MSRP 价位的它又值不值得高配用户入手呢?我们将对近期收到的这块 INNO3D 映众 RTX 5090 D v2 曜夜 X3 显卡进行体验,并为读者解答。

架构介绍 & 基本规格

RTX   5090 D v2 基于 Blackwell 架构 GB202-240 芯片,继续采用 TSMC   4N 制程工艺,完整包含了同代所有功能特性,包括第四代 RT   Core、第五代 Tensor   Core、新的媒体引擎,以及 DLSS   4 与更多 AI 功能支持。GB202-240 芯片包含 21760 个 CUDA Core, 170 个 RT   Core、680 个 Tensor   Core、680 个纹理单元以及 176 个光栅单元,此外还搭载 3 个第 9 代 NVENC 编码器与 2 个第 6 代 NVDEC 解码器,各方面与我们所知的 RTX   5090/5090 D 规格一致。

从 Blackwell 架构的 GPC 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本代 1 个完整 GPC 含有 1 个光栅引擎 ( Raster   Engine ) ,共 8 组 TPC 中各包含 2 个多单元流处理器,以及最下方的两组各 8 个光栅单元。相比上代架构,单个 GPC 的规格有所扩充。

多单元流处理器架构层面上,Blackwell 依然带来不小的变化,所有的 CUDA 核心现在都能进行整数运算或浮点运算,并增强了执行排序效率。NVIDIA 以这种方式将 RTX   50 系打造为神经渲染 ( Neural   Rendering ) 平台,而非传统的可编程着色器 ( Shader ) 集合。具体到玩家体验上,其最主要的成效是带来了 DLSS 4 与多帧生成等相关功能支持。

尽管显存容量减少了四分之一,RTX 5090 D v2 依旧使用 28Gbps 频率 GDDR7 显存,总带宽达到 1344GB/s,采用 Pam3 工作模式带来更高频率与更低工作电压,相比此前 GDDR6X 显存再次实现带宽与能效飞跃。

在通道与接口支持上,目前已经亮相的 RTX   50 系高端产品均采用 PCIe   5.0x16 通道,让新一代中高端主板的高速 PCIe 插槽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接口方面采用 3 个 DP2.1b 接口与一个 HDMI2.1b 接口,DP 接口均由上代的 DP   2.1a 升级至 DP   2.1b 标准、UHBR   20 规格,拥有最大 80Gbps 传输带宽,支持无压缩的 4K   240Hz 信号传输与显示。

在此前的首发速览中我们已经对映众 RTX 5090 D v2 曜夜 X3 显卡的外观设计、散热堆料进行了分享与解析,因此接下来我们直接进入性能测试与游戏实机体验的部分。

首发速览://diy.yesky.com/390/307390.shtml

性能测试

我们借助 3DMark、FurMark 等软件,以及游戏内 Benchmark 与实机测试,对映众 RTX 5090 D v2 曜夜 X3 显卡进行性能、散热、超频表现等方面的综合体验。

测试配置方面,我们使用了锐龙 7   9800X3D 处理器 +X870 AYW 主板的组合,并搭配雷克沙推出的战神之翼 DDR5 6000 C26 超低时序内存,以及战神系列 ARES PRO PCIe 5.0 固态硬盘。测试时使用的 GPU-Z 软件版本尚不适配新显卡,因此无法读取到部分信息。

测试使用的部分配置如下表:

在 3DMARK 基准测试中,我们完整测试了 2K 与 4K 分辨率的 Time   Spy ( DX12 ) 、Fire   Strike ( DX11 ) ,以及 Port   Royal ( 光线追踪 ) 共五个项目,得分汇总为图表如下:

RTX 5090 D v2 曜夜 X3 在各项测试中的整体表现与 RTX 5090/5090 D 相比,仅存在细微差异,可以认为是不同平台、驱动等环境因素产生的误差。从大体相同的核心规格,以及相同的 575W TDP 来看,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意料之中。

我们也进行了 Speed Way 与 Steel Nomad 测试,它们的表现如下:

Speed Way 测试得分 13996 分,Steel Nomad 测试得分 14206 分。

我们也使用 FurMark 进行了显卡单烤测试,并启用 4x MSAA 同时对显存施加压力。在室温约 25 ℃,30 分钟单烤中,映众 RTX 5090 D v2 曜夜 X3 整卡功耗维持在标准的 575W,核心频率接近 2.8GHz,核心与显存温度分别为 76.2 ℃与 74 ℃左右,显卡风扇达到约 2100-2200 转。

以上测试都是在显卡默认状态下进行的,而众所周知 RTX 50 系显卡与 GDDR7 显存都拥有不错的超频潜力,因此我们也借助映众推出的 TuneIT 超频与调优软件进行了超频与进一步的 3DMark 测试,来看看在性能方面带来怎样的提升。

经过简单摸索,我们为这块映众 RTX 5090 D v2 曜夜 X3 的核心超频 300MHz,显存超频 2000MHz,使显存等效频率到达 32Gbps。同时略微提升核心电压,并将风扇转速恒定在 60% 约 2000 转,不过目前软件并不支持进一步解锁显卡功耗。

超频状态下进行了 4K 分辨率的 Time Spy Extreme 测试,并使用 GPU-Z 记录显卡硬件的各项参数。可以看到测试中映众 RTX 5090 D v2 曜夜 X3 显卡核心最高频率能够达到 3.2GHz,显存频率维持在单颗 2000MHz,整卡功耗最高达到 581W,略微超过 TDP 水平,同时核心与显存温度最高也仅达到 73 ℃与 74 ℃,得分相比默认状态的 24836 获得了约 6.4% 的提升。

超频游戏性能方面,我们依然使用支持 DLSS 4 功能的《赛博朋克 2077》与《黑神话:悟空》游戏内 Benchmark 进行了测试。

在《赛博朋克 2077》中,使用 4K 分辨率,预设光线追踪:超速,并调整 DLSS 至质量档位,开启多帧生成为 4X 模式,映众 RTX 5090 D v2 曜夜 X3 显卡在 Benchmark 中获得平均 209.9 帧。

沿用上文的超频设置后,映众 RTX 5090 D v2 曜夜 X3 显卡在《赛博朋克 2077》Benchmark 中表现再度提升,平均帧达到 223.79,最低帧也来到 200 帧以上,平均提升幅度达 6.6%。

在国产 3A《黑神话:悟空》中,我们使用 4K 分辨率,预设影视级画质,全景光追超高档位,并调整 DLSS 至质量档位,开启多帧生成为 4X 模式,映众 RTX 5090 D v2 曜夜 X3 显卡在 Benchmark 中获得平均 184 帧。

采用上文超频设置后,映众 RTX 5090 D v2 曜夜 X3 显卡的平均帧达到 197 帧,提升幅度达 7%,最高帧、最低帧与 95% 帧率表现均有相应提升,游戏整体流畅性与画面表现出色。

可以看出,RTX 5090 D v2 本身拥有消费级显卡中顶格的性能表现,并具备不小的超频潜力。另一方面映众 RTX 5090 D v2 曜夜 X3 显卡采用的 HerculeZ X3 散热系统,则通过大尺寸散热模组、纯铜 VC 散热底座、10cm 定制轴流扇带来不错的散热表现,进一步助力旗舰性能与超频潜力的释放。

游戏实机测试

接下来进入游戏实测环节,我们依旧采用《赛博朋克 2077》与《黑神话:悟空》,以及代表电竞 FPS 场景的《CS2》,同时加入了近期开启测试,即将正式上线的《战地 6》。

3A 游戏测试中游戏均设为 4K 分辨率,预设最高画质档位,测试在开启 / 关闭 DLSS 与帧生成相关功能时的游戏性能表现。对于《CS2》则测试同画质设置在 4K/2K 分辨率下的性能表现。使用 FrameView 软件记录游玩过程中的平均帧、1%   Low 帧、系统平均延迟,并汇总功耗表现。

《赛博朋克 2077》

《赛博朋克 2077》的实机测试结果与游戏自带 Benchmark 十分相似,开启 DLSS 质量与多帧生成 4x 模式后,平均帧能够达到近 220,1%   Low 帧也超过 120,对比仅开启 DLAA ( 深度学习抗锯齿 ) 的 " 纯原生 " 画面流畅性大幅提升,且略微降低了平均系统延迟。

《黑神话:悟空》

《黑神话:悟空》为映众 RTX 5090 D v2 曜夜 X3 显卡带来了更多压力,不过在开启 DLSS 质量与多帧生成 4x 后,平均帧率同样超过 200,1% Low 帧超过 100,平均系统延迟相比仅开启 DLAA 的条件下直接降低一半,以影视级的画面细节搭配超流畅且跟手的动作体验。

《CS2》

针对经典电竞游戏《CS2》,我们测试其在相同的 " 高 " 画质预设下不同分辨率的表现。可以看到在 4K 分辨率下游戏平均帧同样能够达到 360 以上,1% Low 帧则达到 170 以上 ; 如果换用电竞玩家群体中相对更多的 1440P 方案,平均帧则能够飞跃增长达到 540 以上,同时 1% Low 帧高达 258,系统平均延迟进一步降低至 5.669ms,更适合搭配超高刷电竞屏的极致玩家。

《战地 6》BETA

大战场 FPS 游戏新作《战地 6》近期开启 BETA 测试,我们也借助映众 RTX 5090 D v2 曜夜 X3 对其进行了体验。不过游戏在前期出现了内存溢出问题,开发组在持续更新调试中暂时关闭了 DLSS 功能,因此我们目前只能在原生画面状态下使用 TAA 抗锯齿进行测试。

在 4K 分辨率,预设最高画质并使用 TAA 抗锯齿的条件下,RTX 5090 D v2 已经能够让游戏实机游玩达到平均 140 帧以上,同时 1% Low 帧也达到 70 帧以上,提供了与 4K 高刷屏适配的流畅表现。游戏正式上线时的优化表现会更佳,预计可在 DLSS 4 加持下达到 4K240 帧以上。

游戏实测部分的最后,我们也将 4K 分辨率游戏实测过程中,由 FrameView 软件记录的显卡功耗集中以折线图展示。

经过统计,映众 RTX 5090 D v2 曜夜 X3 以 4K 分辨率在《赛博朋克 2077》中的平均功耗约为 540.4W,在《黑神话:悟空》中平均功耗约为 527.6W,在《CS2》中平均约为 392.1W,在《战地 6》BETA 中平均约为 437.3W,均低于标准 TDP,同时两款 FPS 游戏游玩过程中的平均功耗显著较开放世界与动作类 3A 大作更低。

综合来看,映众 RTX 5090 D v2 曜夜 X3 显卡依旧具有与 RTX 5090 系列无二的本代旗舰性能表现,且能够借助 DLSS   4 多帧生成等功能,在 3A 大作中提供最高画质、开启光追、4K 分辨率、200 帧以上的超强体验。

生产力测试

在生产力测试中,我们首先针对 blender 与 V-Ray 两种渲染应用,并使用 Benchmark 软件进行跑分。

映众 RTX 5090 D v2 曜夜 X3 显卡 blender 的 monster、junkshop、classroom 三个场景中分别得到 6666.6 分、3449.2 分和 3298.6 分。

在 V-Ray 的 RTX 渲染测试中,映众 RTX 5090 D v2 曜夜 X3 获得 12872 分。

在 V-Ray 的 CUDA 渲染测试中,映众 RTX 5090 D v2 曜夜 X3 获得 11061 分。

针对 RTX 5090 D v2 配备的新一代完整编解码硬件,我们也使用达芬奇进行了 AV1 编码视频的导出测试。

将这段时长约 2 分钟,4K 分辨率超高码率的 ProRes 视频以 AV1 编码导出,RTX 5090 D v2 用时仅为 8 秒。

导出的视频同样为 4K24 帧,码率高达 115Mbps,总大小为 1.7GB。

评测总结

RTX 5090 D v2 在 8 月 12 日晚 9 点正式发布并开售,售价维持在 RTX 5090/5090 D 首发时的 MSRP 16499 元,在 RTX 50 系高端显卡系列中少见地没有溢价。

但它也正如笔者意料之中受到了冷遇,客观上进行削减的显存硬件,并没有在售价上得到体现。此外也有不少在首发内容下留言的 DIY 玩家表示:" 花旗舰的钱却只能享有不完整的产品,任谁都会觉得膈应 "。

归根结底,RTX 5090 D v2 诞生于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之下,先天产生了价值上的错位。它在游戏性能方面与一般 RTX 5090 并无分别,但显存与 AI 算力的削减使其无法达到后者在特定领域实际的应用价值 ; 即使针对单纯追求旗舰硬件,而无具体专业场景的硬件发烧友而言,也无法满足他们的情绪价值。

在 RTX 5090 价格已趋理性的当下,有多少此类玩家会为节省数千元预算,获得数年保修而选择一张 " 并非真正站在顶峰 " 的消费级显卡,值得打一个问号。

以笔者的看法,对 RTX 5090 D v2 更合适的定位是一张 " 理想中的 RTX 5080 Ti SUPER",它进一步削减了多数游戏玩家用不到的 AI 算力与过量显存,换取更有竞争力的售价以及与旗舰相仿的核心规格与性能水平,正如数年前的 RTX 2080 Ti 与 TITAN RTX。

而目前 RTX 5090 D v2 与这一目标还存在售价方面的巨大差异,笔者个人认为其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价格保持在 14000-15000 元之间会更加合适。我们可以期待接下来 RTX 50 系进入 " 下半场 " 以及市场等因素影响下,NVIDIA 与各 AIC 厂商对 RTX 5090 D v2 进行调价,使其成为真正适合玩家的性能旗舰。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映众 芯片 nvidia tsmc 第五代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