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永明资产迎来近四年首次营收净利双降。
文 / 每日财报 栗佳
近日,光大永明人寿旗下资产管理公司光大永明资产发生重要人事变动。
7 月 28 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人事调整方案,原总经理程锐卸任,由副总经理朱健接任总经理一职。在监管批复前,朱健将担任公司临时负责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人事调整可能涉及更广泛的战略布局。市场消息显示,程锐或将调任母公司光大永明人寿任职。考虑到母公司董事长职位即将更替,程锐有望在寿险板块承担更重要的职责。
新高管团队亮相
朱健掌舵资管公司
朱健的晋升可谓水到渠成。自 2018 年出任副总经理以来,他在该岗位深耕近七年,去年 12 月获得董事资格已为此次晋升埋下伏笔。目前,朱健身兼党委书记、执行董事、临时负责人等多重身份。
朱健的证券行业背景为其带来独特优势。在安信证券和光大证券的任职经历,使其积累了丰富的权益投资经验。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这一专业背景恰好契合保险资管行业向权益投资转型的需求。
经过此次人事调整后,光大永明资产核心管理架构由四位资深高管构成:总经理朱健;集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及财务负责人多职为一身的徐晓阳,主要负责公司治理、公司财务、运营及信息技术工作;首席风险管理执行官王瀑,负责公司风险管理、信用管理工作;陈涛则以审计责任人角色深耕公司合规监督工作,其在光大银行从业背景为审计工作注入专业洞察力。
业绩承压 新管理层面临挑战
作为光大永明人寿旗下直接参与管理的资管公司,由光大永明人寿持股 99%、中国光大集团持股 1%,光大永明资产职责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光大永明资产经营业绩并不稳定,增长已现疲态,尤其在 2024 年陷入了近四年来首现营收净利双降局面。
通过以下业绩走势图可以明显看到,2021 年之前,光大永明资产业绩增长非常出色,五年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 20.97%,净利润复合增长率高达 41.14%。而到了 2022 年其营业收入却有小幅滑坡,但好在净利润还保持着较好增长态势。2023 年其业绩一改此前增利不增收情况,两项核心指标反转向上,取得历史最好水平成绩。
但令人备感意外的是,2024 年该公司业绩突然急转直下,营业收入同比下滑 9.54% 至 5.48 亿元,净利润仅为 1.95 亿元,同比大幅减少了 24.8%,这与此前自身极为出色的盈利能力形成强烈反差。后续要想扭转颓势追赶反超,恐怕要花些时日才行。
根据利润表,光大永明资产的核心收入来源主要为资产管理费收入,但这项主营业务收入呈现出较大幅度下滑。
去年光大永明资产实现资产管理费收入 4.96 亿元,同比下降 5.16%,所占总营收的比重高达 90.51%,为业绩的绝对贡献主力。资产管理费收入又主要包括三块:" 一对一 " 受托光大永明人寿及其他公司签订受托合同的资产管理费收入、发行债权或股权投资计划的资产管理费收入,以及发行资管产品的资产管理费收入。
而从 2024 年各项业务经营情况来看,所取得的成绩表现不一,分化较为显著。
具体来看,2024 年,光大永明资产 " 一对一 " 签订受托合同的委托账户数量总计达 62 家,较上年同期的 72 家减少了 10 家。其中,受托光大永明人寿的资产管理费收入为 1.14 亿元,同比增长 22.58%,该额度和增幅也是光大永明资产 2024 年关联交易中资产管理费收入的额度和增幅。受托其他的资产管理费收入为 0.22 亿元,同比微幅下降 2.98%。
光大永明资产 2024 年发行债权或股权投资计划的委托账户数量增长迅猛,达到了 164 家,较上一年度增加了 70 家,得益于此,去年该业务实现资产管理费收入达 1.51 亿元,同比增长 7.09%。
去年该公司发行资管产品的委托账户数量虽然是所有业务中最高的,达 173 家,但是与 2023 年同期相比缩减了 15 家,因此该业务资产管理费收入降至了 2.08 亿元,同比大幅减少 21.51%,凸显第三方业务拓展遇阻。
由此可见,去年光大永明资产受托控股股东的资产管理费收入和发行债权或股权投资计划的资产管理费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发行资管产品的资产管理费收入却下降较快,导致占营收大头的资产管理费收入整体下降。
此外,在 2024 年光大永明资产营业收入中,其手续费、佣金及咨询净收入同比下降 14.95%;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合计额同比降 2.38%;其他收益同比大幅下降 98.43%。
再加上,为了给下行的业绩留出足够的盈利空间,虽然去年光大永明资产进行了一定降本,不断压缩业务及管理费,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受信用减值损失从上年同期的 0.28 亿元转为 -0.19 亿元的重大影响,2024 年该公司营业总支出同比增长了 11.54%。
综合上述因素共同影响,最终导致了去年光大永明资产业绩下行。这意味着新管理团队将面临扭转业绩颓势的重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