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司法所的同志帮忙,我们这辛苦钱真不知啥时候才能拿到手!" 近日,在印台区司法局金锁关司法所,农民工代表李某紧紧握住所长赵新敏的手,脸上终于绽开了久违的笑容。随着最后一笔工资成功发放到账,困扰李某等 61 名农民工长达半年之久的 41 万余元欠薪难题,在司法所创新实践的 " 多元联动 + 专业支撑 + 司法确认 " 工作模式下,得到了彻底解决。为表达感激之情,61 名农民工特意委托李某送来一面写有 " 心系农民工 讨薪显真情 " 的鲜红锦旗。
时间回溯到去年。李某等 61 名农民工受雇于某装饰公司,在辖区内某景区进行施工。工程完工后,因工程质量问题导致项目验收停滞,景区方未能如期支付剩余工程款项。更令人忧心的是,该装饰公司随后竟失去联系,致使农民工们的血汗钱被长期拖欠,农民工代表向金锁关司法所发出了求助信号。
面对涉及人数众多、欠薪金额较大、直接责任方失联的复杂棘手局面,金锁关司法所迎难而上。工作人员细致地逐一核实了 61 名农民工的务工时间、工作量及应得报酬等信息,建立了详实清晰的欠薪台账。在准确掌握情况后,司法所果断启动其精心构建的 " 多元联动 " 调解机制,打破困局。
多元联动,凝聚攻坚合力
司法所积极协调人社部门介入,共同梳理政策法规,明确工资清偿的法律路径;联动公安机关,协助核查失联装饰公司的相关信息及法定代表人下落;同时,联合文旅部门,共同约谈景区项目负责人。在联合约谈中,各部门既严肃指出其应履行的社会责任,督促其积极配合解决欠薪问题,也从行业管理角度出发,协助化解其与装饰公司之间的工程款争议,为农民工工资支付扫清障碍。
专业支撑,定分止争明理
为确保调解的专业性和法律效力,司法所安排公职律师全程参与。律师迅速厘清了复杂的法律关系,援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明确指出:作为工程总承包单位,景区方对农民工工资支付负有法定清偿责任;而失联的装饰公司作为直接用工单位,需承担最终责任。这一清晰的法律定性为后续调解奠定了坚实基础。公职律师不仅为调解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还现场指导农民工代表如何收集、固定关键证据,为可能需要的诉讼或强制执行程序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经验丰富的专职人民调解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他们向景区负责人深入宣讲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清晰阐明其应承担的法定清偿义务以及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也耐心倾听景区方面临的实际经营困难,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经过多轮 " 面对面 " 的坦诚沟通与 " 背对背 " 的耐心疏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析之以法,最终促成各方达成一致:由景区方先行垫付全部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共计 41 万余元,景区方垫付后依法享有向失联装饰公司的追偿权。
司法确认,固化成果保权益
调解协议达成并非终点。为确保 61 名农民工能真正、及时、无忧地拿到 " 救命钱 ",免除后顾之忧,金锁关司法所主动作为,积极引导农民工代表与景区方共同向印台区人民法院申请对这份来之不易的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法院依法开通绿色通道,快速审查后,作出了赋予该调解协议强制执行效力的民事裁定书。这意味着,如果景区方未能按期履行支付义务,农民工们无需再经历冗长繁琐的诉讼程序,便可凭这份具有法律强制力的裁定书,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为自身合法权益的最终兑现加上了牢靠的 " 法律保险 "。
这场欠薪纠纷的高效圆满化解,是金锁关司法所探索并实践 " 多元联动汇聚合力、专业支撑定分止争、司法确认固化成果 " 这一创新工作模式的生动范例。通过司法行政主导协调、公职律师专业护航、多部门协同发力(人社、公安、文旅等),并巧妙运用司法确认赋予调解成果强制执行力,有效破解了复杂欠薪纠纷中常见的责任主体失联、执行兑现困难等痛点难点,实现了高效化解矛盾、根治欠薪顽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的多重目标。印台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和推广这一行之有效的创新机制,不断强化欠薪纠纷的源头预防与多元化解,深化部门协作联动,畅通农民工依法维权渠道,提升队伍专业调解能力,为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持续优化辖区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坚实的司法行政力量。
来源 / 铜川日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