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规模见顶之下,燕京啤酒(000729.SZ)却成为增长最快的选手。
上半年的销量同比增长 2% 至 235.2 万千升,吨价上涨 4.75% 至 3358 元 / 吨,推动收入达 85.58 亿元;归母净利润 11.03 亿元,超 2024 年全年水平。
燕京啤酒的增长逻辑未变:中高端大单品燕京 U8 占比提升,以及内部改革释放的降本红利成为了核心驱动。
上半年,以燕京 U8 为代表的中高档产品收入达 55.36 亿元,同比增长 9.32%,占主营业务比重提升 1.67 个百分点至 70.11%。
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不仅能直接提升赚钱效应,亦可通过推高吨价的方式摊薄消费税。
同时,燕京啤酒一直在各个子公司、工厂推进 " 卓越管理体系 ":通过产销分离优化冗余人员、整合工厂降低折旧摊销实现降本增效。
2020 年至 2024 年,燕京啤酒员工总数由 27984 人降至 19965 人,降幅约达三成,同时人均创收由 39 万元增长至 73 万元。
四年间,公司营收增长 34%,净利润翻了 4.4 倍。
不过高增长背后,有着高端化滞后的历史性低基数效应。直到 2024 年,燕京啤酒 9% 的利润率,较比同期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的 12% 仍有差距。
机构普遍认为,大单品渗透和降本增效趋势将持续。
但在啤酒行业激烈的存量竞争中,燕京啤酒仍需应对显著挑战。
公司曾在 " 十四五 " 规划中提出 U8 单品冲击百万千升的目标。
若要在 2025 年达成,年内增速需超过 40%。但 2025 年一季度 U8 增速仅维持在 30% 以上。
回顾该大单品近年表现,增速已从 2020 年的逾 50% 逐年回落,2023 年、2024 年分别降至 36% 与 31.4%。
公司进而将增长押注在渠道复用带来的跨界上。
今年 3 月,燕京啤酒推出倍斯特汽水,实施 " 啤酒 + 饮料 " 双轮驱动战略。
公司指出二者在生产设备、供应链及终端渠道上具备高度协同性,将依托现有啤酒渠道网络,重点开拓火锅店、烧烤店等即饮餐饮场景。
让利渠道的低价战略或是拓展市场的关键抓手。
有北京地区经销商透露,倍斯特汽水每箱供货价比性价比著称的大窑要再低 10 元。
在终端售价相近的情况下,倍斯特留给渠道的毛利更高。
上半年,燕京啤酒在广告及宣传费用同比缩减 12%,但饮料收入劲增近一倍,达到 0.83 亿元。
不过目前饮料业务收入占比尚不足 1%,能否支撑公司 " 第二曲线 " 的增长预期,仍需长期观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