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深潜 atom 第 945 篇原创作品
"
" 技术 - 业务 - 生态 " 三位一体,
推动整个物流行业智能化转型
"
孟烦了丨作者
深潜 atom 工作室丨编辑
进入夏天,生鲜蔬果进入成熟期,在众多电商的助力下,全国各地的果农也进入了收获期。而这个过程中,物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中以服务质量和速度为特色的顺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过今年的顺丰服务质量似乎再次发生了提升。
2025 年 6 月 8 日 23:02,小编在抖音电商购买了一单平谷大桃,按照以往的认知,这一单水果会在 9 日送达,但预期可能会在 9 点以后或者下午。让小编想不到的是,这一单水果竟然在 9 日早晨 7 点多就已经送达,就在上班出门之前看到水果已经摆在了门口。
抱着好奇的心理,深潜 atom 对顺丰进行了梳理,发现顺丰似乎已经完美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场景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技术壁垒和业务赋能能力。
2025 年第一季度,顺丰总营收 698.50 亿元,同比增长 6.90%;归母净利润 22.34 亿元,同比增长 16.87%,其中归母净利润和净利润率增速明显高于 2024 年同期增速。在融入顺丰的应用场景后,大模型似乎在财务角度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 丰知 " —做 " 大脑 "," 丰语 " ——做 " 神经 "
2022 年,ChatGPT 点燃了大模型赛道,此后无数大模型和创业公司随之而生,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 年全国新增人工智能相关企业 87.9 万家。实际上,对于很多巨头公司来说,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纷纷早已布局了这一赛道。
2019 年到 2022 年,顺丰就已经开始把 AI 工程化。2019 年,顺丰科技内部立项 " 丰智云 AI 中台 ",把 30 年历史运单、航班、GPS、天气等数据统一入湖,奠定后续大模型训练所需的高质量物流语料;2020 年在丰智云之上自研 " 时空预测小模型矩阵 "(SKU 级销量预测、线路时效预测等),为后来 " 多模型合并 " 埋下技术伏笔;2021 年与浙江大学成立 " 物流智能联合实验室 ",首次尝试用 Transformer 架构做跨省次日达时效预测,验证大参数模型在物流场景的可行性。
2022 年第二季度,ChatGPT3.5 还未上线之时,顺丰内部已经启动了 " 丰知 " 项目,目标是把上百个小模型压缩成一个统一大模型;同时启动 " 丰语 " 项目,基于 Llama-7B 做继续预训练。
2023 年一季度," 丰知 " 在 3C、鞋服、美妆 3 条核心供应链试点,预测准确率提升 5%,库存周转率提升 30%;第三季度," 丰语 " 在客服、关务、小哥知识问答 3 个场景灰度上线,误答率下降 58%。2024 年 8 月和 9 月," 丰知 " 物流决策大模型和 " 丰语 " 物流大语言模型正式发布。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模型的研发过程中,顺丰对大模型按照目标进行了分类,其中" 丰知 " 物流决策大模型——做 " 大脑 ",专攻结构化决策;" 丰语 " 大语言模型——做 " 神经 ",负责语言交互与知识服务。
" 丰知 " 大模型在鄂州花湖机场作为亚洲最大专业货运枢纽,面临日均超 200 架次货机调度的复杂挑战。" 丰知 " 大模型通过动态时空网络预测与大规模运筹优化技术,实现了全链路智能化。既可以实现异常处理自动化,又能够提升跑道的利用率。并且,该能力已输出至顺丰国际合作的东南亚机场,如越南河内机场的货机周转效率提升 22%。
" 丰语 " 大语言模型,正在重塑人机交互范式。在客服场景中实现了意图识别 - 多轮对话 - 解决方案生成的全流程自动化,自动完成 75% 的客户沟通,处理时效提升 40%;国际关务上," 丰语 " 整合 190+ 国家的海关政策,在东南亚市场,系统自动生成中英文对照报关单,清关效率提升 50%;更为关键的是," 丰语 " 大模型已经成为一线快递小哥的随身助手,实现了业务知识即时触达。
更为关键的是," 丰知 " 和 " 丰语 " 两大模型并非独立的存在,两大模型在很多业务和场景都是协同发挥作用。比如,在云南普洱的光伏电站建设中," 丰知 " 与 " 丰语 " 的协同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难题," 丰知 " 根据山区地形和天气数据,生成无人机配送的最优航线,使运输时效提升 50%;" 丰语 " 支持傣语、哈尼语等方言指令,当地工人可通过语音快速查询货物状态,沟通效率提升 70%。该方案已扩展至川西高原的松茸运输,良品率提升 30%,采挖效能提升 56%。
" 丰知 " 与 " 丰语 " 的协同不仅创造了可量化的商业价值,更推动了行业标准重构。比如," 丰知 " 输出的物流决策方案已成为美妆、汽配等行业的智能调度标杆,其路径规划算法被纳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智能物流调度技术规范》。2025 年 8 月 8 日,湖北顺丰和湖北中石化达成合作,打造能源与物流行业跨领域合作的标杆典范。
垂域知识深度注入,突破通用模型局限
顺丰通过垂域知识深度注入实现了对通用大模型的超越,其核心逻辑是将物流行业 30 年沉淀的专业知识与数据深度融入模型架构,形成行业专属的知识闭环,构建了物流行业专属的知识体系,突破通用模型局限。比如,海外直邮清关时间从 24 小时压缩至 2 小时,从而在全世界场景内大规模落地。
近日,DataFun 的分享中,顺丰科技的 6 位专家分享了顺丰大模型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根据不同专家的分享,可以发现顺丰的研发,基本上都是围绕物流的场景展开。
顺丰科技规划与资源决策算法总监刘子恒表示,顺丰大模型的场景跨越中,初阶主要还是聚焦在大模型的原生能力,通过基础模型、Prompt 优化、知识库构建来服务特定物流场景的知识问答需求;中高阶场景则面向顺丰物流场景相对较复杂的决策问题,真正需要构建智能体的能力。
30 年积累的结构化物流数据,让顺丰动态时空网络预测模型更容易落地。基于顺丰自研垂域大模型,结合自研时空网络预测、大规模网络运筹优化、动态运力资源调度等 AI 垂域模型技术,顺丰推出了 " 顺丰认知决策智能体 ",可以实现意图解析、场景匹配、算法调用、结果解读等一连串工作,为航空调度专员提供精准、可读性强的解决方案。
针对物流行业的专业术语,丰语模型通过领域词典增强和意图分层分类,复杂问题处理时长从 15 分钟缩短至 3 分钟。支持图文混合输入,用户上传退货商品截图后,系统自动提取寄递信息,准确率高达 98%,并推荐最合适的包装方案,较通用模型减少 30% 的操作错误。
顺丰科技大模型高级产品运营经理卢馨婷,也分享了丰语大模型从产品研发到运营落地的完整路径。在卢馨婷看来,大模型运营需以产品为核心,聚焦 " 模型验证 - 内容打磨 - 数据驱动 - 生态共建 "。" 丰语 " 大模型已经深入各个业务场景,累计会话超 600 万次,问题解决率达 90.41%,产品渗透率近半年提升 20%。
" 快递 + 快运 + 同城 + 供应链 + 国际 " 的多元业务矩阵,既可以让顺丰大模型在同城即时配送发挥作用。2024 年,顺丰同城营收 157.5 亿元,同比增长 27%;净利润 1.3 亿元,同比增长 162%;又可以在供应链和国际业务上保持竞争力,2024 年顺丰营收 704.9 亿元,同比增长 17.5%,中标超 100 个海外供应链项目,覆盖东南亚、欧洲等市场。
在大模型的辅助下,顺丰展现了巨大的服务能力。比如,鄂州机场的国际航线通过智能调度系统,跨境电商 " 端到端 " 时效优化 20%,支撑东南亚市场 34% 的电商件份额。当前,中国企业产能出海需求巨大,叠加直播电商与跨境电商增长带动快递需求,顺丰未来依然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在场景落地的过程中,顺丰把 " 大模型能力 " 工程化成 " 供应链即插即用的标准化组件 ",既保留了生成式 AI 的柔性,又满足物流行业对高精度、低成本、快响应的苛刻要求。" 技术 - 业务 - 生态 " 的三位一体,让顺丰大模型更成为推动整个物流行业智能化转型的价值创造平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