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新闻网 08-04
从补短板到新赛道:产业升级如何破局与突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当智能巡检机器人精准识别设备隐患,当无人机集群在广袤林海编织数字监测网络——一场以创新为内核、以变革为动能的产业革命正在重塑中国经济的创新图谱。3 日上午,以 " 新质生产力:新智造新消费新生态 " 为主题的 2025 企业家太阳岛年会主论坛在哈尔滨启幕,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代表等共同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在这场思想盛宴中,与会嘉宾以全球视野解码产业变革,从制度创新的顶层设计到技术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从消费升级的价值重构到区域经济的特色突围,以突破性思维破解发展瓶颈,以前瞻性布局培育新兴赛道,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澎湃动能。这场跨越领域、穿透层级的深度对话,不仅彰显了新时代企业家的使命担当,也共同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 田间 "+" 快递 " 全线升级:

专家解码四大发展动能

" 从农业领域的苹果、梨等农产品改良,到服务业领域的快递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已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指出,新质生产力的变革浪潮已深度渗透至产业发展的各个维度,今后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与机制,持续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动能。

他认为,中国新质生产力可以飞速发展,背后有四大独特因素:一是高度市场化与开放带来的激烈竞争,催生出众多新成果;二是规模优势提供了更多创新试错机会,提升了创新成功率;三是优良的营商环境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沃土;四是全体国人的勤奋付出。

" 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仍存短板,医疗、教育、文体等消费升级领域,以及产业升级所需的商业服务、科技等配套领域,潜力尚未充分释放。" 张斌建议,通过建设统一大市场、促进公平竞争等方式进一步放松市场准入、激发市场活力,同时加强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他强调,改革进入深水区,想往前走一步不容易,要借鉴过去的经验,在重点领域因地制宜取得重点突破,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发展:

" 三链协同 " 缺一不可

"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科技创新是核心,体制机制创新是保障,商业模式创新是载体,三者缺一不可。"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指出,地方政府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沃土;企业则要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包容新技术、汇聚新要素。良好的营商环境能让先进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创新的商业模式则能吸引创生要素集聚,最终形成新的竞争力。

我国智能制造虽有完整制造体系支撑,但工业软件仍是短板。对此,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水才指出,建立开源软件社区与硬件平台推动突破,可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技术融合,推动 AI 大模型与制造业数字管理结合,提升生产自主性;二是场景拓展,利用工业元宇宙解决培训、远程协同等问题;三是制度创新,探索数据资产入表、碳交易新模式,以数据驱动、AI 增强实现产业升级。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江浩然认为,对有较大市场回报但风险高的新质生产力领域相关产业,需在新型举国体制带领下发动各方资本力量投入;而像研发设计类的工业软件这类市场小的领域,要靠国家力量投入,填补 " 卡脖子 " 空白,不能仅依赖社会资本。

" 针对国有资本,要改变现有考核机制,加大对投资失败的容忍度,鼓励其敢于投资高风险产业,解决部分国有资本‘做风险投资却不投风险’的机制问题;对于社会资本,可通过政府引导基金或风险补偿机制,由政府和社会资本按一定比例在重点领域分担风险,同时完善投资退出机制,尤其在长期投资退出时给予大幅税收优惠,鼓励资本投早、投长期。" 他认为。

新智造催生细分赛道:

具身智能或成下一风口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新智造正催生出一系列极具潜力的细分赛道。

" 中国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路径并非‘玄学’或‘闭门造车’,而是‘靠用户逼出来的真本事’。" 新加坡智象集团主席指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创新,让中国企业从技术追随者转变为生态创建者,从 " 跟着跑 " 到 " 定规矩 ",形成了全球瞩目的实践成果。

值得关注的是,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我国已跻身全球前列。

杭州宇树科技副总经理王启舟介绍,目前中国机器人已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应用,四足机器人在巡检、消防、危险场景替代等领域已有诸多成熟案例;人形机器人虽需 3-5 年实现工业场景规模化应用,居家领域则需更久。" 其智能化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复杂功能尚需技术迭代。这一进程不仅依赖技术突破,还需提升安全性能及完善管控体系。" 他指出。

人工智能领域也进入从生成式大模型到具身智能的转型阶段。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CEO 王成录分析,生成式大模型存在成本高、数据消耗大、易产生 " 幻觉 " 等局限,而具身智能以服务为输出,使用门槛低、感知能力强。开源鸿蒙作为能让物理世界设备 " 说同一种语言 " 的操作系统,正为具身智能提供强大的感知底座。

半小时送达 VS 文化传承:

如何兼顾效率与文化深度

新消费已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引擎。

阿里巴巴副总裁项煌妹指出,"Z 世代 " 已占据消费半壁江山," 即时性需求 "(半小时内到或当天送达)与 " 服务业上平台 " 成为显著趋势,其本质是技术驱动的效率变革。阿里正通过 AI 驱动与打造新型服务电商平台应对,建设服务电商生态。她认为,AI 算法可优化配送路径、预测消费峰值,大数据能精准捕捉用户需求,而覆盖广泛的仓储与物流网络则保障了服务的触达能力。三者结合,不仅提升了消费体验,更重构了供需两端的连接效率。

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培育,正让中华文化焕发新活力。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总经理白雪华介绍,集团通过三大路径发力:建设涵盖文化遗产、非遗、艺术类的多语种中华文化语料库,为 " 讲好中国故事 " 筑基;打造沉浸式主题园区,具象化传播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等特性;联合中外机构打造非遗国礼系列,推动文化传承出海。

龙江实践:

特色产业激活新动能新生态

在黑龙江,新质生产力正与地方禀赋深度融合,催生出独特发展路径与产业新生态。

低空经济成为龙江新增长点。" 黑龙江有传统航空业的优秀工业基础、扎实的人才沉淀,还有哈工大等高校的创新人才储备,这些都是构建生态的底气。" 他认为,这种生态并非简单的零件加工,而是全链条核心能力的布局,让 " 造飞机 " 从单一生产升级为产业协同。

联合飞机集团董事长田刚印介绍,企业落户黑龙江后,不仅建设工厂生产大型无人直升机,还设立研究院研发适配机型,并引进动力、传动等核心供应链企业,依托当地航空业基础、人才储备及广阔应用场景(农业、林业、应急、物流等),打造低空经济生态。" 全国低空经济基建是同一起跑线,龙江地大物博的场景优势,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有望形成示范效应。"

来源:哈尔滨日报

记者:周辰 徐光胜 文 / 视频   刘洋 / 摄

责任编辑:田苗

审核:董景峰

相关标签

张斌 机器人 营商环境 消费升级 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