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巨头似乎总有些看似悄然调整,实则意义重大的动作。
近日,36 氪一则独家消息引发关注:抖音超市将被合并至抖音小时达,目标是 " 提升即时零售业务效能 "。
消息不大,却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毕竟,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抖音在即时零售领域动作不断:从大力推抖音外卖到疯狂扩张小时达覆盖城市,从挖角传统电商运营人才到不断传出收购传闻,如今突然上演 " 合并 " 戏码……这难免让人好奇:曾经的多线作战,怎么就变成了集中火力?
在笔者看来,抖音面向即时零售的焦虑源于自身战略摇摆。从深层次看,抖音想要成为移动端全能平台,而即时零售作为高频消费场景,是不可缺失的拼图。当超市的 " 多日达 " 拖累用户体验,当外卖业务因运力不足几近搁浅……押注时效更强的小时达,成为抖音不得不做的选择。
但抖音能否通过此次在即时零售战场的战略大撤退与重新集结,真正对整个行业造成巨大影响,或许还尚未可知。
首先,抖音整合即时零售业务的原因,或许是想在时代趋势下强化自身的实力。根据商务部国贸合作经济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 2030 年即时零售规模将超过 2 万亿元,占实物电商的比例大约提升至 12%。
此外,据浙商证券发布的《谁将赢下 " 最后一公里 " ——即时零售平台对比拆解深度》报告着重指出,即时零售行业的趋势为:万亿蓝海线上零售高增长极,未来将与电商形成差异化价值而非取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众多平台自然想要持续加码自家的即时零售业务。
而抖音相对来说,更为焦虑。抖音的焦虑不仅来自市场诱惑,更源于自身流量变现的瓶颈。当直播电商增长放缓,它亟需一个能承接海量活跃用户、且具备高频消费属性的新场景。即时零售显然完美契合:抖音坐拥数亿日活用户,且不少用户会在刷视频时会产生购物冲动。可以说,抖音拥有 " 内容激发需求 " 的能力。
但现实是,抖音在即时零售行业始终没有那么出彩。事实上,针对即时零售,抖音曾经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如,曾经抖音将抖音外卖当做即时零售的核心。但抖音外卖几经调整,始终难堪大任。
随着抖音外卖业务逐渐收缩,以小时达为首的即时零售重回重心。去年小时达的招商与城市扩张经历几个月暂停状态后开始加快速度,一度从个位数增至四十多个城市。而在当下,即时零售愈发火爆,抖音超市的角色逐渐边缘化。将抖音超市合并至抖音小时达,以集中力量在即时零售行业发力,成为抖音的新选择。
在即时零售规模预计 2030 年突破 2 万亿的大背景下,这场调整更像是抖音的 " 被动选择 "。这是因为,当其他平台已经用 "30 分钟达 "" 万物到家 " 抢占用户心智,用 " 次日达 "" 半日达 " 稳住了服务,抖音的即时零售业务却始终卡在 " 流量大但转化弱 "" 内容热闹但履约拉胯 " 等怪圈里。
对抖音而言,把超市和小时达合并,与其说是战略升级,不如说是 " 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 "。要知道,在即时零售行业刺刀见红的硬仗里,抖音已经没太多试错时间了。
其次,抖音即时零售业务仅靠整合还不够,其始终存在软肋和弱点——运力短板。抖音做即时零售,最大的优势是流量,但最大的劣势也是流量——当用户习惯了刷视频下单,却发现配送慢、商品不全、售后麻烦,流量反而成了负担。而这一切,都指向一个核心问题——运力不足。
运力短板,是抖音涉足电商领域以来始终都存在的症结和顽疾。先看抖音超市,为了提升时效性,字节曾自建过一些仓储中心,但运营模式却和天猫超市更像——采用 " 代销 + 自营 " 混合模式,大部分商品依赖供应商供货,只有少数高频品自己备货。
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供应商的库存、配送节奏由别人掌控,抖音很难做到 " 说送就送 "。对比某平台的全自营模式——自己建仓、自己进货、自己配送,且能把 " 当日达 "" 次日达 " 覆盖到海量区域,抖音超市的商品很多还是 " 多日达 "。当用户买箱牛奶可能要等两天乃至更长时间,谁还愿意用?
再看抖音小时达,它的问题更明显:几乎没有自建运力,全靠第三方配送和商家自配送。商家自配送是什么概念?比如用户在抖音小时达下单买一箱啤酒,可能配送的是楼下小超市的老板,他或许同时接了多个平台的订单,优先送谁全看心情。这种模式下,配送时效根本没法保证——用户刷到 "30 分钟达 " 的广告,结果等了一小时,体验直接崩盘。
运力不行,再大的流量也留不住用户。这就像盖房子,地基没打牢,再怎么装修都是空的。抖音把超市和小时达合并,或许能整合一部分仓储和配送资源,但如果运力问题不解决,所谓的集中力量也只能是集中内耗。可以说,抖音即时零售业务的核心痛点,在于履约能力与用户期待的严重脱节。用户期待的 " 即看即买即到 ",在抖音仍是奢望。
最后,要想从流量玩家到履约专家,抖音即时零售业务需要进行多维度革新。整合业务只是第一步,抖音要想在即时零售里站稳脚跟,必须从流量思维转向履约思维。这是因为,用户选择即时零售,核心是 " 快 " 和 " 稳 ",不是 " 刷到好玩 "。
这需要多维度的革新,尤其是在仓储、配送、服务三大核心环节。
在仓储方面,仓储要 " 重 ",但不能 " 笨 "。抖音超市的混合模式不是完全不能用,但得学某自营超市的 " 动态库存管理 "。如,矿泉水、纸巾等高频商品必须全自营,保证 " 即买即发 "。进口零食等低频商品可以代销,但要和供应商签严格的履约协议,以确保库存实时同步。
同时,抖音可以依托自身的 " 兴趣电商 " 数据,预测不同城市的消费偏好,提前把热销品下沉到区域仓。比如夏天快到了,南方城市的空调扇、冰垫要提前备货,而不是等用户下单了再从外地调货。
此外,在配送方面,配送要 " 专 ",但不能 " 贵 "。抖音不能一直依赖第三方配送的 " 兼职骑手 ",得组建属于自己的专职即时配送队伍。就当下看,抖音可以通过 " 全职 + 兼职 " 混合模式——核心区域用全职骑手保证时效,边缘区域用兼职骑手降低成本。
而且抖音大可以用上自身的算法优势,优化配送路径。比如用户在抖音点了外卖和超市商品,系统可以自动合并订单,让骑手一次送齐,减少重复配送的时间。当然,组建专职的配送队伍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但若不去做,抖音即时零售业务或许始终难以真正成长起来。
在服务方面,服务要 " 细 ",但不能 " 作秀 "。即时零售的用户最在意什么?不是便宜几块钱,而是省心。抖音可以将 " 售后无忧 " 做到更好——下单后如果商品破损、迟到,用户可以直接在 APP 里一键理赔,不用打电话、填表单;配送超时自动补偿优惠券,而不是让用户自己去和商家扯皮。
还要提到的一点是,抖音的优势是内容,但即时零售需要 " 线上引流 + 线下履约 " 的协同。" 内容 - 下单 - 履约 " 的闭环,才是抖音最该发力的方向——用户刷视频是为了娱乐,但如果能在娱乐中解决生活需求,谁会拒绝呢?
写在最后:把抖音超市合并至小时达,本质上是一次业务 " 瘦身 "。但 " 瘦身 " 的目的不是 " 躺平 ",而是 " 轻装上阵 "。在即时零售这场战争里,抖音已经落后了其他平台至少一个身位,幸好 " 流量 + 内容 " 的优势还在,关键是怎么把优势转化为胜势。
这也意味着,抖音整合即时零售业务的真正挑战,在于平衡流量优势与履约能力。当其他平台已然各有壁垒般的优势时,抖音必须走出第三条路——内容驱动的即时消费生态。
长期来看,抖音的胜负手在于技术投入与生态协同。若能在智能调度、无人配送等领域实现突破,同时打通电商、本地生活、物流的数据闭环,抖音有望成为即时零售的 " 第四极 "。不过这需要时间——至少 3-5 年的持续投入。即时零售的战场,从来不相信流量神话,只相信硬核实力。这场突围战,抖音才刚刚开始。
科技说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