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财经 07-31
奥克斯冲刺IPO:38亿分红掏空利润池,能否摆脱“低端锁定”魔咒?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文 | 恒心  

来源 | 博望财经

近日,奥克斯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奥克斯首次接触资本市场。早在 2015 年 12 月,奥克斯就已经获得了在新三板挂牌的资格,并在一年后,即 2017 年 1 月,选择从新三板摘牌。随后在 2016 年,奥克斯又制定了在上交所上市的计划,为此聘请了东方证券作为辅导机构。经过长时间的筹备与辅导,直至 2023 年 6 月终于完成了上市辅导流程。然而遗憾的是,尽管付出了诸多努力,奥克斯最终仍未能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后于 2025 年 1 月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但招股书在 6 个月后失效,7 月 16 日再度递交了上市申请。

据招股书显示,奥克斯成立于 1994 年,是一家集家用和中央空调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空调提供商,业务覆盖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24 年按销量计算,奥克斯是全球第五大空调提供商,市场份额达 7.1%。

作为自称 " 全球第五大空调供应商 " 的企业,奥克斯近三年业绩呈现持续增长——营收从 2022 年的 195 亿元攀升至 2024 年的 298 亿元,年内利润同期从 14 亿元增至 29 亿元。

然而靓丽业绩背后,这家曾以低价策略颠覆行业格局的 " 价格屠夫 ",正面临增长逻辑的深刻挑战。

扩市场、低毛利,价格屠刀的双刃剑

奥克斯的成长史是一部典型的草根逆袭史。

创始人郑坚江从汽车修理工起步,1986 年贷款 2000 元承包濒临倒闭的钟表零件厂,在积累第一桶金后,于 1994 年创立奥克斯空调。据《投资界》等媒体报道,面对当时被美的、春兰、格力等品牌垄断的高价市场,郑坚江祭出 " 价格战 " 策略:" 当时我的空调刚上市的时候,比进口商品价格要低 60% 左右,比国内同类产品要低 30%,使我只用五年时间做到国内第四。"

2002 年,郑坚江更是做出震动行业的举动——发布《空调成本白皮书》,揭露 1.5 匹空调成本仅 1748 元,而当时市场售价高达 2500-3000 元。随后奥克斯将 40 多款空调降价 30%,彻底打破行业定价体系。郑坚江也因此被冠以 " 价格屠夫 " 的称号。

价格战成效立竿见影:2004 年销量飙升至 325 万台,市场份额冲进全国前三。但这也埋下隐患:董明珠多次公开抨击其 " 恶意竞争 ",指责其 " 偷技术、挖人才、质量不达标 ",双方专利诉讼持续十年,2017 年奥克斯更因侵犯格力专利被判赔偿 4000 万元,创行业纪录。

低价策略虽打开市场,却导致奥克斯陷入低毛利陷阱。2024 年奥克斯毛利率仅 21%,显著低于美的、格力等对手水平。更严峻的是,奥克斯家用空调平均售价从 2022 年的 1698 元降至 2024 年的 1517 元,同期销量从 1020 万台增至 1710 万台—— " 以价换量 " 模式已显疲态。

尽管此次奥克斯拟将募资用于全球研发、升级智能制造体系及供应链升级、加强销售及经销渠道等,但要在短期内改变打法恐难有所突破。

增长遭遇瓶颈,低价护城河正在溃堤

奥克斯的低价护城河正遭受多重冲击。

首当其冲的就属份额持续失守。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作为曾以线上渠道突围的品牌,奥克斯 2018 年线上份额高达 28.57%,稳居第一,但 2024 年已跌至第五位,2025 年上半年更滑落至第七位。小米、华凌等品牌以更激进定价抢占下沉市场,奥克斯的价格优势被逐步瓦解。与线上相比,奥克斯线下渠道的表现欠佳,2024 年没有一款产品进入线下销售额前二十的畅销机型,全年在线下的市场份额仅排在第十一位。

其次是技术空心化隐忧,研发投入不足成为致命短板。据招股书显示,奥克斯 2022-2024 年研发费用率仅 2.0%-2.4%,不及格力、美的一半,三年累计研发投入约 17 亿元,甚至不及头部企业单年投入。核心技术储备薄弱导致其专利结构失衡,与空调核心技术的关联度较低。

最后是质量与服务危机,从家用空调到各类生活家电,奥克斯产品的质量问题似乎已经成为消费者心中的一大痛点,品牌信任度持续承压。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奥克斯不仅在空调领域受到投诉,其饮水机、烘干机、空气炸锅、热水器、除湿机、颈部按摩仪、电热水龙头等产品也频繁出现在消费者的投诉列表中。这些投诉主要集中在产品的性能不稳定、能效虚标、使用寿命短等方面,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 高负债 + 分红缩表 ",治理缺陷与战略突围的矛盾

此次奥克斯赴港 IPO 看似战略升级之举,但招股书暴露的治理问题引发投资者质疑。

突击分红掏空现金储备。IPO 前突然派发 37.94 亿元股息,相当于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总额的 55%。由于郑坚江家族通过多层控股掌握 96.36% 投票权,分红实质流向实控人腰包。此举导致奥克斯现金储备骤降,而流动负债净额推升,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

高负债下的 ROE 幻象。奥克斯 2024 年约 84% 的资产负债率推高权益乘数,使 ROE 虚增(2024 年以 72.05% 的 ROE 位列港股 20 家家用电器企业的首位)。高杠杆驱动的盈利难以持续,低速动比率的流动性危机如影随形。这种 " 高负债 + 分红缩表 " 的财务数据,本质上是通过掏空资产实现 ROE 虚高,而非业务内生增长。

针对这一现象,据《何事秋风悲画扇》等媒体报道,有人直接开怼:" 一边说缺钱,一边还分红,这不就跟一个人喊着没饭吃,转头却在烧烤摊点了一桌烤串一样吗?" 还有人阴阳怪气:" 奥克斯这是提前把钱分给股东,怕上市之后分不到更多吧?果然是商业鬼才!" 也有吃瓜群众看得更通透:" 上市这种事,说白了就是为了圈钱。格力、美的都靠技术赚钱,奥克斯这边技术不行,只能靠资本市场撑一撑。但问题是,靠圈钱能撑多久?上市之后没点真本事,投资者也不是傻子啊。"

事实上,奥克斯的 IPO 征程,折射出中国制造企业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型的阵痛。郑坚江凭借价格利刃劈开市场缺口的时代已成过去,在空调行业智能化、节能化转型的浪潮下,技术储备与品牌溢价才是未来竞争核心。

赴港上市虽是获取资本输血、突破全球化瓶颈的关键一跃,但突击分红暴露的治理缺陷、低研发投入导致的技术空心化,以及线上市场份额的持续失守,都昭示其商业模式亟待重构。若无法摆脱 " 低价 - 低毛利 - 低研发 " 的恶性循环,即便成功上市,奥克斯或仍难走出价格屠夫的宿命。

全球空调产业正经历碳中和与智能化的深度变革,奥克斯需要的不只是 IPO 募资的资本助力,更需要一场从价格颠覆者到技术引领者的基因革命。否则,招股书中 " 全球第五大 " 的光环,终将成为对昔日荣光的最后祭奠。博望财经将持续关注。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奥克斯 招股书 辅导 上交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