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上喝一杯庆祝?"" 不了,我还要加班呢。"
在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 "(WAIC 2025)腾讯论坛上,腾讯首席科学家、Robotics X 实验室主任、福田实验室主任张正友与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 G1 进行了上述这段即兴对话,并非预设程序。
彼时,人形机器人 G1 在舞台上行走退场,接到张正友的提问后,稍作 " 思索 " 便给出了如上回应。这并非提前编写好的固定脚本,而是机器人基于实时理解和自主决策做出的回答。
张正友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它(人形机器人 G1)回答晚上还要加班 "。过往绝大多数机器人的现场表演都是提前设定好的,张正友则要求这次跟机器人的互动必须是 Live(现场演绎)的形式,所以在测试、彩排直到现场正式表演的时候,机器人的回答每次都不一样。
腾讯首席科学家、Robotics X 实验室主任、福田实验室主任 张正友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本次人形机器人 G1 搭载了腾讯新发布的具身智能平台 Tairos" 钛螺丝 ",除了宇树科技,腾讯还拉上了越疆科技、乐聚机器人、帕西尼感知科技等多家机器人厂商。这一 " 为机器人装大脑 " 的技术,标志着腾讯正大举入局具身智能。
4 个月前,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已用清晰的坐标锚定了腾讯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定位——腾讯希望成为所有机器人厂商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取而代之做硬件。
腾讯亮出 AI" 全家桶 " " 智能体是大模型落地的关键形态 "
在 WAIC 2025 上,互联网大厂纷纷亮出 AI(人工智能)新产品或技术,腾讯也不例外。其发布了混元 3D 世界模型、具身智能开放平台 Tairos 等 AI 最新成果,还一口气推出了 10 余个垂直智能体(Agent),这也是腾讯首次向外界展示 AI 应用全景图。
当大模型从 " 技术炫技 " 转向 " 能力沉淀 ",互联网大厂的下一个战场已瞄准 " 智能体 "。对大厂而言,智能体是 " 技术—场景—商业 " 的最短连接点。大模型解决了 " 知道什么 ",智能体则回答 " 如何做到 "。
7 月 27 日,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及腾讯优图实验室负责人吴运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采访时表示,智能体是推动大模型技术在产业界落地并产生实际价值的重要形态。大模型的终极目标是解决现实问题,但落地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具体难题,探索适配的形态与方案正是行业演进的重要方向,而智能体恰好提供了这样一种理想模式。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及腾讯优图实验室负责人 吴运声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吴运声认为,智能体绝非短期产物,它将长期存在——其本质是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大模型原生时代的全新思路。从技术特性看,它能自主完成思考、决策、环境感知,甚至主动选择或创造工具,通过 " 计划—分步执行—动态调整 " 的闭环流程,与大模型技术深度融合并高效调用工具。另一方面,智能体还可以通过插件联动知识库。
走访 60 多家机器人企业 " 机器人还没到‘大哥大时代’ "
在 WAIC2025 腾讯展区,搭载了具身智能开放平台 Tairos 的宇树人形机器人 G1 已经上岗,可以给到场观众当 " 导游 ";人居环境机器人 " 小五 " 听懂了人类的语言,可以跟现场观众拥抱;而来自越疆的机械臂 X-Trainer 通过接入 Tairos,也可以做到 " 动动嘴就让机器人给你做好饭 "。
在张正友看来,具身智能的落地,远不仅仅是一个算法问题,或者一个模型能力的问题,而是一个极其复杂、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挑战,需要打通数据、训练、调试、部署的全链条。从基础模型到真机部署,每一个环节,都藏着不少 " 坑 "。
腾讯从去年底开始规划 Tairos,团队先认真调研了行业,累计到现在差不多跑过 60 多家机器人企业。他们发现,中国大量的机器人企业可以把硬件做得很好,但在软件能力上还需要补齐。
腾讯对于 Tairos 的定位是平台:为机器人本体开发商与应用开发商补齐关键的软件能力,接下来,Tairos 平台会对所有机器人硬件公司开放合作,也对各领域模型开放算法接入能力,让开发者可以在平台上自由组合创新。对腾讯而言,他们在某些方面需要跟机器人本体厂家、硬件厂家一起打磨具身智能技术。
张正友介绍道,Tairos 的核心是三个紧密结合的大模型,类似于人类大脑:规划大模型相当于人的左脑,让机器人能理解复杂目标是什么,然后拆解成一个个可执行的策略步骤;感知大模型相当于人的右脑,让机器人真正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感知行动联合大模型相当于人的小脑,打通了从 " 看见 " 到 " 做到 " 的关键环节。
"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或者感知行动大模型目前只是初级阶段,机器人具身智能行业也还是刚刚起步。" 张正友坦言,具身智能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类比手机发展阶段的话,机器人现在还没有到 " 大哥大时代 "。" 大哥大时代 " 用户基本是偏有钱的,但人数还比较多。现在机器人还没有到那个程度,因为现在大部分机器人还是用来做数据采集、科研、导览。
因此,张正友他们希望利用 Tairos 平台能够助力行业进入到 " 大哥大时代 "。他认为在养老场景可能会先达成,但是也有人认为在工业领域可能更早起来。" 但是不管怎么样,是需要有一个领域或场景,它要足够大,这样能量产的数量也比较大,成本降下来、生产稳定下来,才能进入到每家每户。"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