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7 月 28 日讯(实习记者 吴雨桐 记者 李佳怡)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于 7 月 26 日至 28 日在上海盛大召开。本届大会以 " 智能时代,同球共济 " 为主题,集结 800 余家海内外企业,发布 3000 余项前沿 AI 成果,涵盖大模型、智能终端、机器人等前沿领域,致力于推动全球人工智能健康、安全、公平、有序发展。
在大会首日,上海银行副行长胡德斌走进财联社直播间,围绕人工智能技术与银行业务的深度融合展开交流。胡德斌指出,上海银行正在以 " 对话即服务 " 为核心理念,加快推动大模型技术在智能客服、财富管理、养老金融等多个场景中的落地,并通过语音交互、个性化推荐等创新手段,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有温度的数字金融体验。
从内部提效到客户赋能,AI 技术正重塑银行核心能力
胡德斌表示,大模型技术已在上海银行内部多个关键领域率先落地。例如," 智能问数 " 工具能够自动将员工的自然语言查询转化为 SQL 指令,并以可视化图表反馈结果,大幅提升数据使用效率。文档助手、编码助手等工具也显著改善了员工日常工作流程,释放了大量人力资源。
在对客服务方面,上海银行则重点将 AI 能力拓展至财富管理与养老金融领域,通过打造 AI 服务助理,让更多客户享受到原本专属于高净值客户的专家级服务。胡德斌指出:" 从长期来看,大模型技术将重塑银行的竞争格局、经营逻辑和服务模式,推动银行从‘被动服务’走向‘主动理解与引导’。"
与此同时,AI 技术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高质量金融数据的可获得性、算力成本的持续投入、模型的稳定性与可解释性风险,以及人才储备的短板,这些问题都需要持续关注和系统性应对。
沪语 AI 落地养老服务,打造本地化智能交互范式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上海银行推出的大模型驱动的 AI 手机银行服务极具特色,可实现 " 对话即服务 "。客户通过文字或语音即可快速完成转账还款、理财咨询、养老金管理等十余项高频服务办理。
其中,上海银行与财跃星辰共同探索研究沪语语音大模型,解决沪语 " 听的懂 " 与 " 说的准 " 的难题,支持上述服务从接触、唤醒、回答、等全用户旅程的沪语交互,让金融服务更简单。
胡德斌介绍,沪语语音大模型打通了从语音唤醒、识别、理解到反馈的完整链条,让客户能够 " 用沪语办银行业务 "。" 我们在 4 月份已推出灰度版本,并根据客户反馈持续优化,特别针对习惯使用沪语的老年群体,优化语音识别与播报效果,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
此外,针对老年客户在购买理财产品中可能存在的理解障碍,上海银行简化了产品说明内容,并通过语音播报的方式提升产品可得性。AI 手机银行还整合了就餐、出行、娱乐等非金融场景,实现 " 生活 + 金融 " 一体化服务,真正将手机银行打造为客户的日常生活助手。
语言交互升级、个性化推荐、情感连接,构建未来智慧银行图景
胡德斌指出,上海银行始终坚持 " 以客户为中心 " 的理念推进 AI 应用落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推动 GUI 向 LUI 升级,打造自然语言主导的交互体系。客户通过语音即可完成复杂业务操作,AI 助手还可在关键节点展示页面供客户确认,有效解决传统界面中 " 找不到功能 "" 路径复杂 " 的痛点。
第二,基于行为数据与大模型记忆能力,系统能够智能预判客户潜在需求,并进行个性化内容推送。例如,系统可根据客户浏览偏好主动推荐家装贷款、定制化理财方案等,实现 " 千人千面 " 的服务。
第三,注重情感连接,通过沪语交互、声音克隆等技术满足客户语言及情感表达需求,增强使用粘性与信任感。未来还将进一步拓展至政务、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打造多元嵌入式智慧生态。
胡德斌表示,银行经营的四大关键要素是:以客户为中心、丰富产品体系、提升风控能力、拓展服务模式,而大模型正是驱动这四项能力变革的核心技术力量。
据悉,据悉,上海银行 AI 手机银行以 " 对话即服务 " 为核心,彻底打破功能壁垒。用户无需在复杂菜单中反复查找,仅需通过文字或语音输入需求,如 " 查查我的养老金 "" 这个产品有什么亮点 ",AI 即可快速响应并完成业务办理,覆盖转账还款、理财咨询、养老金管理等十余项高频交易。目前,上海银行 AI 手机银行目前正邀请客户使用中。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