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槽值(ID:caozhi163)
作者:槽值小妹
真有点害怕《武林外传》的粉丝了。
前阵子,演员范明以一身"邢捕头"的打扮,在布景成同福客栈的直播间带货上了热搜。
"亲娘嘞,影响仕途啊"
看到话题第一时间忍不住预判评论区风向——说他"卖情怀、吃老本"的声音,恐怕少不了。
但点开却发现,不对劲,真的不对劲。
闻声而至的网友们根本没有一点冷嘲热讽,反倒是原地丝滑接起了台词。
有人钱夫人(红配绿穿搭版)附体,老谋深算但算不明白道:
"如此高明的经营手段,怎能容他存活于世。"
有人玩起情景再现"雷欧,给伯公子勘茶",紧接着就有人接上下半句"请~(喝不死你)"。
甭管评论区里上一句是什么,都能遇到一帮接台词的"腐竹"。
路人不免感慨:回回整这么一帮人来接台词,不让接就哭就闹就走不动道。
热知识:"腐竹"为武林外传粉丝群体的代称,源自《武林外传》第23回
而对看过《武林外传》的人而言,在日复一日的温习中,接台词早已成了一种条件反射。
"有时候我也想跪下来求自己别接了,但这死嘴就是忍不住。"
以前每次看《武林外传》佟湘玉说话我都想接话。
现在不一样了,我早已不爱看《武林外传》,我嫌它经典,好玩,看着高兴,接起台词更爽。
在当今的互联网世界,你总能在不经意间误入同福客栈宇宙。
无论是热搜话题,还是素人发帖,只要有人开头,所有人就会立刻停下手头一切事情,开始接台词 。
一开始,接台词的内容还算紧贴生活主题。
有网友吐槽工作加班,还没有加班费,腐竹们第一时间共情。
有网友感慨周围朋友聚会变成"比惨大会",还贷不易,腐竹们又开始原地许愿。
遇上躺平的网友,剧粉们也不会眼睁睁看他丧失生活希望,一拥而上打气加油。
不是夸张,腐竹们对剧内台词运用的熟稔程度,早已臻于化境。
鸡毛蒜皮,娱乐热点,社会事件,生活哲理,向来应景。
谁买了新电动车,评论区里不是恭喜也不是羡慕,而是一句:"我弄辆牛车往官道上一堵,咔!"
图源小红书@荔枝YUE,已授权
在游泳馆吹风机旁看到新的告示?按照国际惯例,二话不说就开接——
"一边儿吹头,一边儿下棋。"
"这才是真正的双管齐下!"
图源小红书@多放大料桂皮花椒的太原薄皮瓜子,已授权
望周知,《武林外传》=《百科全书》=《答案全书》,你可以在里面找到所有你想要的。
无数腐竹以一己之力,将所有评论区接成大型已读乱回现场,并且十分有组织、有纪律。
六月高考,别人都在热搜里为作文题目、数学大题辩论不休,他们冲进帖子直接开始。
当然,这后半句得留给别人接
LABUBU爆火,有网友挑衅:这回八竿子打不着,总没啥接的了吧?
答曰:"别逗啦,你出去看看,黑市已经炒到八十文一只了!"
随时随地接台词的武林外传剧粉,只手遮天掌管了全网评论区。
许多网友已经PTSD,这样的观众简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受不了的人干脆发帖质疑:"感觉《武林外传》实在一般,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看?"
可惜寻常网友们眼中的引战帖,在腐竹看来实际攻击力度基本为0。
你骂别的剧,剧粉和演员粉都会骂你。
你骂《武林外传》,剧粉和粉丝看到了也只会争分夺秒的接,只争朝夕的接。
惹到《武林外传》的粉丝,你算是惹到棉花了。
他们除了在评论区情意绵绵,你侬我侬的,什么也不会做。
不过据腐竹透露,这种"随地大小接"的行为并非故意为之,而是一种天然的条件反射。
"我的脑海里可以清楚浮现每一句台词的声音、语气、语调,甚至方言,乃至神态。"
要问他们这样图什么?好处是有的。
凭一手接台词功夫,《武林外传》剧粉在无数帖子里化解恩怨,为天下太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比如曾经的老大难"秀才和小郭和无双的感情线"相关评论区,有了难得的清净。
比如有网友问"为什么看到《武林外传》接台词就烦",不出意外评论区没一个解答原因的。
反正"这接不接啊,无所谓。"
腐竹们才是掌管超绝钝感力的神
当有帖子以"地域黑"罪名开喷:"为什么剧里说河南话的都是反派角色?"
路人还在回应"没有这种事""武林外传没有反派",剧粉已开启被动技能:
"河南人也是人呐,我们需要认同,我们需要嘉奖!"
帖子之烂,烂过臭鸡蛋
正面领教过腐竹接台词,才知道上网也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
"我被霸凌了,我骂一句《武林外传》,粉丝在我评论区接了800层台词,我不服!
转头我又开一条帖子继续骂,粉丝又接了800层,我服了……"
《武林外传》粉丝对接台词的执念,在网上早已人尽皆知。
如果你有幸在现实生活中认识一位真实的剧粉,体会将会更加深刻。
喜提新车,要用武林外传的台词发朋友圈:"我这可是纯种的大宛驹。"
"光加油就得这个数✋这个数这个数。"
逢年过节,所有剧粉也是蓄势待发,力争接出个性、接出深度。
什么新年大吉,什么灶王爷保佑,纷纷打开收藏夹私发之、转发之、群发之。
其实也不是不能理解,一切的根源不外乎8个字:《武林外传》,实在经典。
纵观中国甚至全球电视剧史,你都很难再找出这样一部剧、这样一群人。
剧情欢乐但有深度,台词深刻但接地气,受众更是老少咸宜。
上着课的学生,看剧的时候高兴,看完了剧张嘴就能接:"十年生死两茫茫,流眼泪一千行。"
偶尔还可以在课堂上发挥重要作用。
《开学第一课:矜持》
除了长大以后觉得有些丢人,没任何毛病。
长大后开始学习反诈知识的中年人,随便念叨两句台词也能用。
"三十两银子,就这么miu咧!"
众所周知,大爆剧的标准之一就是有出圈名台词、名场面,一说人人都知道,否则只能算自嗨。
《武林外传》就不一样了,多年来不断有新作被拿来和它相比,但从未超越它,更无法逃过它。
哪怕是后来爆火的《甄嬛传》,在"剧王争霸赛"PK中,也要略逊一筹。
至于原因,想必你也猜到了——根本无人在意输赢,评论区全在接台词。
"逆风如解意,你又叫湘玉。"
"你们二位是什么关系呀,我咋瞅着有点不正常呢?"
真正的"双学位"选手,不但将接台词贯彻到底,还能极限混搭。
在他们手中,甄嬛和包大人在对许愿这件事的出发点上,基本达到一致。
"信女愿一生吃素,鱼肉除外,虾蟹除外,贝壳类爬行类动物除外。"
小六的赤色喜庆肚兜,更是表达了作者对找出狂徒的恳切之情。
这在十八里铺也是一段佳话
台词接得顺溜,剧情还能丝滑对上。
"在果郡王府翻出来的信全是韩娟的诅咒信。"
"关东六十四县,每个衙门口公堂上都用斗大的字写着熹贵妃安。"
"自从在倚梅园里见到你,恰恰恰~"
上一秒熹贵妃还在恳求果郡王吐出毒酒,下一秒白蘸糖就痛心疾首表示"问题是我已经咽下去了。"
华妃娘娘刚说完"赏夏常在一丈红",娇臀杀手邢捕头立马跟上。
双学位不是终点,如果接台词界有自己的"邪修",一定非腐竹莫属。
谍战剧《潜伏》里,翠平站在李涯队长身后,准备送他上西天时,秀才的台词像回旋镖正中眉心。
宅斗剧《知否》剧粉提出"谁能吵过大娘子呢"时,我们共同的朋友小米就能四两拨千斤。
"我姑父是娄知县";"我娘是断指轩辕"
人在接台词的时候,就像干坏事的时候一样,是不嫌麻烦不嫌累的。
久而久之,路人也放弃了劝阻,试着理解包容(不包容也管不了说不听)。
"学吧,都学杂了,学无止境。"
尽管接台词的《武林外传》剧粉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一往无前。
但如果有"互联网最后一片净土"评选,它无疑会获得最多提名。
"全网最温馨的地方,就是《武林外传》的所有话题,没有戾气,没有撕逼,只有无限的台词接龙和造梗。"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那些经典剧情和台词,早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了几代观众的生活。
有人用武林外传的剧情截图做朋友圈背景,增添一点生活趣味。
图源小红书评论区,下同
有人用武林外传的台词做微信签名,用以表达自己的态度。
"人生目标:天天红烧肉,顿顿女儿红。"
"我的宿命是当一个女侠,不是一个连饭都吃不上的小杂役。"
"如果上班那么好,子为什么不上?"
有人不管是吃午饭还是做家务,都习惯点开《武林外传》当做生活的背景音。
"哪怕只听不看,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连毕业论文,也不忘在致谢里提及《武林外传》。
"论文吭吭哧哧写了大半年,一提到武林外传就忘情了、发狠了,没命了。"
图源小红书@神探刘查理,已授权
爱上《武林外传》的人,总会被它反复治愈。
那些快乐接台词的瞬间,也总会因为那些共同的情绪被反复触动。
难过低沉时,看到秀才扮书童那段,总会因为那句"妈呀小贝长大了"笑到肚子疼。
感觉内娱好像不会拍出真挚的感情瞬间时,想起柳星雨和大嘴告别的那句话,好像思绪总会随着那宝贵的月亮飘远。
为了生活纠结时,佟湘玉舍不得白展堂送她的玉牌的那段对话,亦会抚平焦虑。
"人的一生很短暂的,有几个第一次啊!"
"无数个。第一次喝酒,第一次吃肉,第一次上山,第一次下河……"
这部好笑又无厘头的剧,处处藏着深刻又治愈的人生智慧。
所以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在以自己的方式回味这部剧,答案可能是:
"很久以后我才知道,我是武林外传带大的孩子。"
剧情还没看腻、接台词还没接烦的背后,更是无数人无比渴望回到的过去。
爱它的根本原因,从不仅是它被打出多厉害的高分,还有它始终在和每个人的人生节点交相呼应。
"《武林外传》是我二十年来与孤独和平共处的法宝之一 。"
"成长大概就是突然意识到,我已经快比同福客栈所有人都大了。"
就像在哼唱片头曲那句"嘿,朋友,如果真的是你请打招呼"时,总会有人接一句"来吧,热上一壶好酒;说吧,这些年来的辛苦"。
"那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从哪开始讲起呢?"
"从哪讲都好,我都会仔细听,都会很爱听的。"
这世界每天都在发生新的故事,但还有人和你一起穿越回去,想一样的人,做一样的事,怎么不是天大的幸运呢。
图片来源网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