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叫卢俊 8小时前
没想到,全上海都在办公库存改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前几年,我们在上海较为熟悉的主要是住宅和商业更新

前者以 " 美丽家园 " 工程还有加装电梯为主

后者有多个耳熟能详的传统商场都在密集整改中

比如徐家汇的太平洋百货和六百百货,还有南京西路的梅陇镇广场

到了今年,上海城市更新的重点转向了更小的切口——楼宇经济

这些满足人们工作就业需求的商务中心,遍布东南西北,都颇具规模

上海部分商务中心示意图,仅供参考

既有老牌的人民广场、新天地、陆家嘴,也有各种新兴商务区如北外滩、前滩、南滨江的崛起

不过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各大办公楼的大修小补不断

有换电梯、换空调、换锅炉的,还有换外立面幕墙的,以及干脆从里到外 " 动大手术 " 的

正是看到了这些个体密集的自发行为,政府相关部门近期开始推动全市的办公楼进入更新阶段

率先挑选了 10 个试点单元,将在下半年进行更新方案的试验

那么,上海今年的办公楼更新,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01  

10 大试点单元都将如何改造

7 月 3 日到 5 日,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了其中 6 大商务单元的更新方案

包括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柏树、五角场、真如、漕河泾还有苏河湾

分布在闵行、虹口、杨浦、普陀、长宁和静安几个区,都在中环内

总的来看,6 大单元加起来一共 20.56 平方公里,比黄浦区的总面积还要大

商务楼宇项目的总数足足超过 200 栋

当然,各自内部的不同级别商务楼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像老牌商务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有 27 处甲级办公楼,漕河泾也有 15 处

而大柏树、苏河湾属于中环地带的新兴商务区

前者目前还没有甲级办公楼,更多的都是丙级,后者也只有 3 处

因此改造的方案各有侧重,涉及提质、改造、重建还有退出转型四种改造形式

虹桥强调 " 商务 + 社区 ",打造 " 后街体验环 ";漕河泾瞄准 " 产业 + 居住 ",推出 " 慢行系统 ";大柏树则定位为 " 园区 + 校园 ",五角场主打 " 科教融合 ",真如重点在 " 五大类生活配套 " ……

老牌的改造重点在内部的硬件方面,进行局部功能微调与空间活化

新兴的从内到外发挥的空间更大,比如周围街道配套也一起进行生态调整,营造更有活力的城区氛围

最终的目标都是相同的,那就是让工作、生活、休闲在片区内闭环,人们能够更舒适、更便捷

接下来,其他 4 大单元的方案也将很快公布

分别是小陆家嘴、世博园区、大宁和虹桥商务区核心区,把浦东部分也囊括了进来

以小陆家嘴单元为例,存在地区功能单一、产城融合不足等问题,目标打造更为先进的国际一流金融城

02  

已经落地的更新项目都有哪些不同

和整体房地产供求关系一样,商办现在也从增量时代迈入了存量时代

老旧办公楼如何改造和再利用,成为当下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而且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改造远比新建更难

我们梳理了部分已经落地的案例,分别从以下几种不同的方式出发

第一种就是最基本的内部物理空间的改造

陆家嘴商务单元的裕安大厦自费更换了电梯系统,尽管单次投入高达 200 多万元

但节省了更多的电费,也扩大了电梯容量、提升了大楼的运行效率

附近的宝安大厦同样计划下半年更新冷冻机组

金穗大厦则是和龙湖龙智造合作,运用数字化设计手段

对结构、幕墙、精装、智能化、水电、消防等进行了全方位更新,完成了一次彻头彻尾的 " 变身 "

金穗大厦办公室前后改造对比图,图源龙湖龙智造

第二种是业态分布上的全面焕新

以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前几年将虹桥天都作为第一个改造项目

抓住其轨交上盖的通勤优势和街面长达 280 米的特点,不断调整业态组合、举办天山夜市等特色活动

改造后的虹桥天都:现所 · 创邑 MIX

使其商办整体出租率维持在 85% 以上

随后又对巴黎春天天山店进行调整

一方面是外立面更时尚,另一方面还加入了当下最流行的二次元新业态,于今年 3 月重新开门营业

第三种是更为直接的功能转型

比如由纯租赁办公,转换成商场、酒店、长租公寓,还有亲子和老年活动空间等功能

从而有序调节同一地段内的办公楼供给规模,成功盘活存量资产

像上海江天大厦是一栋典型的 90 年代旧式办公楼,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办公需求,自带的酒店入住率也不是很高

项目业主方经过深思熟虑,重新打造成了一栋专供企业内部使用的总部大楼

一跃成为世博滨江边上全新的地标建筑

左为改造前的上海江天大厦

右为改造后的三航院企业总部大楼效果图

最后,还有像潍坊新村这样的街道办也加入进来,不仅全面排查了整个街道范围内的 36 栋商务楼

还组建了专门的智囊团,聘请规划、建筑、能源等领域的高校和专业机构

专门为这些商务楼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这些都充分验证了空置的写字楼,也能重新激发自身活力

进而获得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03  

为什么此时此刻上海必须更新办公楼

不得不承认,支撑起上海现代化发展的背后,是一座座林立的高楼大厦

作为全球最大的办公楼市场,这个城市的高层楼宇已经多达 1 万栋

据官方统计,截止去年三季度,光甲级写字楼的存量就足足有 1700 万平方米

更不用提很多板块还在造楼盖房,未来还有全新的楼宇源源不断地入市

写字楼总体上处于比较饱和的状态,面临巨大的招商压力

第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空置率

2023 年以来连核心区老牌地段的写字楼,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租金下跌和空置情况

今年二季度,空置率最高的是虹桥开发区 & 古北,紧随其后的新天地和竹园也都纷纷突破了 20% 大关

再来看此次部分试点单元的空置率,竟然有 3 个都超过了 30%

真如一度最高接近 50%,苏河湾更是连续三个季度都高居不下

对它们这种非传统的办公区来说,更加凸显出及时改造和调整自身定位的必要性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真如商务单元的办公楼空置率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有效控制下降了接近 15%

这背后离不开央企中海的努力,打造的 230 米双子塔不仅重新定义了板块的天际线

也实打实地引进了不少企业,初步形成数字广告和新质生产力两大产业集群

以及环宇城商业、住宅大盘、人才公寓还有大剧院的配套落地,可以说是 " 半个真如中海造 "

也带动整个普陀在这两年开始逆袭

第二个问题是办公楼的老龄化严重,土地年限不足

陆家嘴和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楼宇多建造于 1980 和 1990 年代

黄浦核心区、虹口北外滩还有徐家汇也在 1900 年代末和本世纪初,集中开发了一批写字楼

算起来这些楼都过了而立之年

设计过时、设备老化、停车位不足等问题都逐一浮现

加上我国规定商办类土地最长使用年限为 40 年及 50 年,到期后如何续期还未出台相关规定

图源:仲量联行

它们的土地剩余年限普遍不足 15 年,续期压力迫在眉睫,面临 " 功能过时—估值下降—改造乏力 " 的状况

第三个问题则是产权分散,缺乏资金支持和政策指导等

很多办公楼的产权业主较多,一旦涉及到关键的改造费用问题,就很难达成一致认可

宝安大厦有 6 万平方米在大业主手里,还有 3 万平方米分散在多个小业主中

让大业主出钱有难度,小业主也无法通过相关方案

正因为看到了重重问题,这些办公楼的环境和全市总体的营商环境密切相关

上海将楼宇更新纳入了优化营商环境8.0行动方案的重要举措之一

将在今年到 2027 年这三年的时间里,有序推进40 到 50 个商务楼宇更新改造项目

目标让全市的办公楼格局更优化,甲乙丙三级结构比例更合理,甲级楼宇规模和品质进一步提升

每一栋办公楼都能充分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伴随产业变迁和周边人群结构调整,上海的写字楼也开始进入新阶段

让我们看到上海这片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土地,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探索城市发展更新的新路径

也因为有了这么多不一样的写字楼,百花齐放

大家不会再觉得只有在陆家嘴上班才是进入最尖端的行业

因为其他商务区、产业园、科技中心,都有着不同领域的顶级公司

通过写字楼和企业、人才的多方奔赴,将办公楼、商业、住宅和人文充分融合

才能切实提升工作和生活的日常体验,也是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所在,在 " 抢人大战 " 中脱颖而出

以上为正文,来自远山

这是真叫卢俊公众号的第 6168 篇原创文章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上海 陆家嘴 就业 人民广场 房地产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