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狐 GitLab CEO 柳钢在访谈中披露了 AI 编程产品驭码 CodeRider 的商业化路径:以 " 试用驱动销售 " 为核心方法,聚焦规模化变现,目标未来三年每年增长 200%,并在两年内超越公司 DevOps 业务的收入规模。这一规划背后,是他对中国企业级软件市场的深刻理解和务实策略。
目前,极狐 GitLab 团队不到 100 人,DevOps 与 CodeRider 团队各占一半。柳钢明确表示,未来资源将向驭码 CodeRider 倾斜 —— 在 BCG 矩阵中,DevOps 业务是 " 现金牛 ",年收入增长稳定在 30%-40%;而驭码 CodeRider 是 " 明星产品 ",增长潜力更大。他透露,公司当前总收入不到 1 亿元,2025 年规划 AI 产品收入占比 20%,DevOps 占比 80%,但按 200% 的增速,驭码 CodeRider 两年内将成为收入主力。
商业化逻辑上,极狐坚持 " 让客户觉得物有所值 "。柳钢认为,订阅制软件的核心是 " 客户使用一年后仍愿意续费 "。为此,团队简化了试用流程:SaaS 版可一分钟开通高级功能账号,私有化部署仅需 3-4 小时,且支持在客户指定服务器部署。这种 " 低门槛试用 " 策略成效显著 —— 约 30% 的驭码 CodeRider 新客户会同时采购 DevOps 产品,甚至带动免费社区版用户升级至企业版。
在盈利预期上,柳钢透露 DevOps 业务运营四年后,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实现盈利,这在国内订阅制软件市场堪称 " 小里程碑 ";AI 产品则计划三年内盈利,但当前更重要的目标是 " 获得中国顶尖 1000 家公司的认可 "。他强调,产品好坏不取决于投入多少,而在于客户认可 —— 极狐用同行 1/10 的研发投入(每年约 3000 万),打造出了行业第一梯队的产品,目前人均产出 70 万,目标明年达到 100 万。
客户画像上,驭码 CodeRider 聚焦 " 程序员数量多、支付能力强 " 的企业。柳钢透露,最大客户来自汽车行业(某电动汽车新势力),年合作金额达数百万人民币,该客户拥有数千名程序员;更典型的项目规模为 50 万 - 100 万人民币,企业通常先让部分程序员试用,效果达标后再全面推广。目前,产品已签约 20 家客户,50 余家在进行 PoC 测试,一体机模式需求占比超 60%,纯软件私有化部署占 30%,SaaS 模式占 10%。
商业模式上,驭码 CodeRider 采用 " 年费 + 一体机 " 双轨制:年费模式按用户收费,每人每年约 2000 元,企业以 100 用户为基本采购单元;一体机模式针对私有化部署,提供软硬适配优化方案,后续可按年付费。柳钢解释,这种模式是为了平衡 " 算力成本 " 与 " 客户需求 " —— 在 PC 端、服务器端、云端找到最佳算力组合,既满足私有化要求,又控制成本。
对于增长信心,柳钢源于对市场规模的判断:" 中国有近 500 万程序员使用我们的开源 DevOps 产品,即便 100 万使用驭码 CodeRider,也是巨大市场。" 这种基于数据的务实策略,让极狐在 AI 编程商业化的深水区稳步前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