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塌了!英镑汇率创下近十年来新高!
大家纷纷表示怀念曾经汇率 7.8-8 的时代——
汇率大涨!意味着留学成本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疯狂上涨!
更惨的是,UCL 学费五年暴涨 36%,今年入学 UCL 的同学,学费一年最高已涨至 65500 英镑,合人民币约 64.6 万。作为 UCL 的经济支柱,中国留学生真是开心不起来了!
1
中国留学生 " 输血 " 养活 UCL
众所周知,英国众多名校中,UCL 是中国学生最多的院校。UCL 中国学生人数占全校留学生比例超过四成,是 UCL 学费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根据 UCL 年度回顾 22-23 数据显示,学生人数总计51,058人,其中本科生25,121人,授课型研究生19,745人,以及研究型研究生6,192人。
各学院人数不一,学生总数最多的是工程科学学院:拥有本科生 4,373 人,授课型研究生 2,791 人,研究型研究生 1,122 人。
若仅聚焦授课型研究生,人数最多的是教育与社会学院(IOE),人数近 4,000。
授课型研究生人数到达 2000 人以上的 " 录取大户 " 还包括:建筑环境学院、工程科学学院,以及社会与历史科学学院。
另一方面,UCL 的学费收入位居全英榜首,高达 7.1 亿英镑,其中非欧盟学生贡献了 5 亿英镑,占学费总收入的 70%。
以 2025/26 学年为例,本科留学生学费区间为 £ 29,800- £ 53,400,硕士留学生学费区间为 £ 33,000- £ 65,500。换算成人民币,最高一年学费可达 64.6 万。
与五年前相比,学费涨幅高达 36%。UCL 为了维持自身的运营和发展,在学费调整上似乎不再 " 手软 "。金融学等热门专业的硕士课程,学费单年涨幅就能达到 6 万人民币,增长速度甚至超越了伦敦房价的涨幅!
2
费用飞涨,UCL 还值得冲吗
那面对 " 汇率破 9.8" 和 " 学费暴涨 " 的双重夹击,很多人迷茫:" 花这么多钱去 UCL 镀金,值得吗?"
答案是:留学值得,但前提是去足够好的大学!投入的 " 沉没成本 " 越高,对 " 投资回报率(ROI)" 期望也越高,留学成本越高,进入名校的必要性越强!
特别是 G5(牛津、剑桥、帝国理工、UCL、LSE)这样的顶尖学府!只有进入这些金字塔尖的学校,高昂成本才更可能通过未来职业发展、人脉网络和个人能力巨大提升得到补偿,甚至获超额回报。 所以,尽管 UCL 学费暴涨,申请者依然络绎不绝,毕竟学术实力摆在眼前!
UCL 作为伦敦大学联盟的创校学院,G5 超级精英大学成员。在 QS、泰晤士高等教育(THE)、软科世界大学学术(ARWU)三大主流世界排名中表现出色,近年在各榜单均稳定位居全球前 25 位。
作为世界顶尖学府,在最新的 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UCL 在艺术与人文、工程与技术、生命科学与医学、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与管理五大学术领域表现突出,分别位居世界第 11、第 33、第 9、第 29,以及第 19 位。
作为英国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UCL 学科设置较为齐全,设有 11 个学院:
艺术与人文学院
建筑环境学院
大脑科学学院
工程科学学院
教育与社会学院(IOE)
法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
医学院
人口健康科学学院
社会与历史科学学院
当然,UCL 之所以对中国学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录取政策来看,UCL 堪称 " 双非学生的福音 ",是 G5 中唯一一所开设大量低门槛专业的学校。它保留了不少接受 2.2 学位(相当于均分 75-80)的项目,如教育、文化研究、区域发展等。这就使得分数不够顶尖的学生,也有机会跻身世界前十名校。
并且 UCL 很懂中国学生的 " 名校情结 ",近些年来不断开设跨学科专业,将 " 数字 "" 管理 "" 创新 " 等关键词排列组合,打造出如数字人文、创新管理等热门项目,极大地迎合了中国学生对于 " 高性价比名校 " 的需求。
当然,这并不能代表 UCL" 是人就要,有手就能申 ",毕竟 UCL 在其研究生录取中,设置了院校名单,2024/25 学年共包含 84 所中国内地高校。
根据申请人本科院校是否在名单内,UCL 有不同的 GPA 要求和录取机会。与此同时,UCL 在一个申请季内,最多允许申请 2 个项目,分别递交,独立审核。
3
UCL 在中国录了哪些人
伦敦大学学院(UCL)作为 G5 超级精英大学之一,其录取数据一直是中国留学家庭关注的焦点。
近日,伦敦大学学院(UCL)依据英国《信息自由法案》公布了 2024/25 学年录取周期针对中国籍申请人的详细数据。经深度梳理与分析,数据中呈现出若干值得关注的趋势与特征,现将核心发现与您分享:
01
中国籍学生申请最热 TOP10
盘点中国籍申请人递交数量最多的前十大项目较为集中于社科与商科项目,涉及教育、传媒、管理、法学、金融等领域,主要来自于三大热门学院——教育与社会学院(IOE)、建筑环境学院,以及工程科学学院。
对比 2023/24 学年中国籍学生申请数据,热度有一定上升的是 " 项目与企业管理 "、" 数字创新建筑资产管理 "、" 高级材料科学 " 等项目。
其中" 项目与企业管理 "与" 数字创新建筑资产管理 "这两个专业,对申请人跨学科包容性较强,且符合就业市场数字化与复合型人才需求增长的趋势。
反观传统商科领域," 管理学 "、" 金融学 " 项目虽仍位居申请人数最多的前十大项目,但已出现了申请人数明显下降,尤其是" 管理学 " 项目大降 27%。
这一趋势与国内就业环境紧密关联,金融、管理类岗位收缩,商科专业的高额投入回报率受到质疑,削弱了大家的申请意愿,同时也促使学生转向 " 技术 + 管理 " 交叉学科寻求差异化竞争力。
02
中国籍学生申请最卷 TOP10
我们筛选中国籍申请量在 300 人以上的热门项目,盘点申请成功率最低的十个项目。因每年申请情况都有所不同,同时附上 2023/24 学年项目的成申请功率以供参考。
中国籍学生申请竞争最为激烈的项目是建筑环境学院开设的 " 商业与可持续发展 ",2024/25 成功率跌破 2%。该专业因融合 ESG 趋势与泛商科属性,吸引大量跨领域申请者涌入,但实际招生规模极小,2024/25 学年仅向中国学生发出 10 份录取。
这一现象也警示我们,切勿因专业名称包含 " 可持续 "、" 商业 " 等关键词而误判其为 " 就业定位模糊 " 或 " 冷门捡漏选项 "。事实上,这类项目往往因交叉学科属性形成隐蔽竞争壁垒,若缺乏对产业转型(如零碳技术、绿色金融)的深度认知与相关实践经验,盲目申请极易沦为陪跑。
与此同时,数据科学类项目普遍申请竞争激烈," 数据科学与机器学习 "、" 知识、信息与数据科学 "、" 数据科学 " 等项目因契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产业的爆发性需求,中国学生申请成功率普遍低于 20%。因此,在制定申请组合时,建议同步规划多个关联项目以分散风险,增大整体成功率。
03
中国籍学生申请最佛 TOP10
我们筛选中国籍申请量在 300 人以上的热门项目,盘点申请成功率最高的前 10 个项目。因每年申请情况都有所不同,同时附上 2022/23 学年与 2021/22 学年该项目的成申请功率,以供参考。
人口健康科学学院开设的 " 健康数据科学 " 专业,在数据科学类项目中展现出显著的申请优势,其 2024/25 学年录取的中国学生数量接近 250 人,远超其他学院开设的同类项目。
若你的申请优先级是学校 > 专业,以冲刺 UCL 为首要目标,且对细分领域兼容性较高,此类交叉学科属性强、背景包容度高的专业应优先纳入选校策略。
此外," 电信学 "、" 比较商务经济学 "、" 生物技术与制药管理 " 等项目在录取人数上有明显上涨。这类往年录取人数接近或超过百人的录取友好项目,在选校时建议重点考虑。
4
指南者留学 UCL 录取画像
2025 申请季,指南者在 UCL 理工科、商科、文社科项目申请中的成功率分别为44.8%、28.7%,以及47.2%。
如下我们基于指南者留学 2025 申请季 UCL 真实录取案例,提炼硬件背景画像,为申请者定位提供精准参考。
本科院校背景
UCL 录取中 985 院校占比显著低于香港与新加坡顶尖高校,比如 " 港三新二 ",且其海本及中外合办背景学生比例明显更高。
对于双非背景申请者,机会更多集中于文社科领域,商科类项目因竞争白热化而机会相对有限。
GPA 方面
UCL 对高 GPA 有明显偏好,各学科领域录取学生平均成绩都在 85 分以上,尤其是商科项目,录取的 985 院校同学平均 GPA 也达到 88.4,211 院校同学平均成绩更是接近 90 分,这一门槛远超官方最低要求。
因此,以 UCL 为主要目标的申请人需优先保障高 GPA,建议 985/211 学生保持 86+,双非学生 90%+,并科学规划专业组合。
写在最后
近两年联申港新英澳出现一个趋势,港新院校渐渐成为首选,英澳同等级院校成为保底校。从 25fall 开始,部分头部生源在 UCL 开放申请前就斩获了港新录取,从而直接放弃了 UCL 申请。
随着 26fall 申请季的开启,港新提前批陆续开放,必然导致 26fall 港新申请及审理提速。头部生源被锁定,指南君预计英澳硕士留学申请竞争程度或有降低的趋势。
同学们在规划留学申请时,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的特点和变化,制定合理的申请策略,以提高申请成功的概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