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白
来源 | 博望财经
" 今年下半年还将推出两款新的鸿蒙电脑,其中一款可以体现平板的体验和电脑的体验完美融合,彻底打破两种所谓定义的边界 "。6 月 21 日消息,华为终端 BG 平板与 PC 产品线总裁朱懂东带来了鸿蒙电脑更多新消息。
实际上,在计算机诞生和演变中,PC 曾一直是个人办公本的专业名词,但走到今天,PC 不再只是单纯的硬件工具,而是朝着智能化、场景化生产力平台进化,鸿蒙电脑的出现,算得上是在试图重新定义个人电脑产品。
鸿蒙电脑 HUAWEI MateBook Pro 与 HUAWEI MateBook Fold 非凡大师,从产品形态、技术内核、生态效应等方面有力地佐证了这一事实。例如,鸿蒙电脑通过一屏两面、跨轴区交互、智能感知、手势交互等一系列交互模块的设计,鸿蒙双屏可交互实现集成桌面端交互与移动端交互。
这意味着,鸿蒙电脑的问世,除了重塑 PC 行业竞争格局,推动国产操作系统在此领域踏出自主可控的一步,更大的价值在于,它回应了市场对高效设备软硬件和连接协同的需求。
从这个意义看,鸿蒙电脑也许可以传统笔记本电脑的固化形象,为产业界内外提供出更具革命性的新方案。
一场上甘岭战役
在一些消费电子行业观察者眼中,鸿蒙电脑的诞生有着深刻复杂的曲折历程,回顾鸿蒙操作系统多年的进化史,不难发现这算得上是一个开发难度极大的系统工程。
具体看,华为对 PC 的探索始于 2009 年,对鸿蒙系统的立项则在 2012 年,2016 年,华为正式推出 HUAWEI MateBook,开始真正进军个人笔记本市场。但随后在中美贸易争端下,华为早期所有提前的预设战略一度被打乱了步伐。
自 2018 年起,美国对华为制裁多次不断升级,华为 PC 产品在供应链层面开始临来巨大危机,显卡、GPU 等关键零部件相继断供,即使曾经引以为傲的海思芯片也遭到巨大压力。根据 Canalys 数据显示,2021 年二季度,华为 PC 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仅剩 50 万台,同比暴跌 64%,市场份额跌至 3.4%,排名跌至第五;到 2021 年三季度,华为在国内 PC 市场沦为 "others"。
由于华为 Matebook 笔记本大多采用英特尔和 AMD 的处理器,运行微软 Windows 操作系统,英特尔等厂商在获批后得到了短暂向华为供货的许可,华为 PC 业务得以保持一定根基,但微软随后加大对华为的限制,对 Windows 许可也于 2025 年 3 月到期。
历经制裁,鸿蒙电脑早被华为提上日程,但相比鸿蒙手机,鸿蒙电脑显然要来得晚些。原因是微软 Windows 和苹果 MacOS 长期占据全球 90% 的桌面操作系统份额,在此领域具有绝对垄断地位。
可是,改变历史不是那么容易的。
相比之下,国产 PC 软硬件却起步晚,底子薄,更大的技术难点还在于,既要突破在安全、硬件性能、交互 UI 设计体验上的桎梏,又要在底层源代码上实现自主可控,从技术角度看这并不容易,即便过去有国产厂商试图突围,但都仍基于 Linux 开源内核二次开发,尚未形成独立的内核体系。
这意味着,鸿蒙电脑需要从 0 到 1,重构代码逻辑,并要在主流软件牢牢把控住生态位的背景下进行突围,注定会是一场持久战。据接近华为终端市场的人描述,早在多年以前,华为就曾启动 " 塔山计划 ",试图尝试实现代码、芯片等领域的国产化替代。
华为终端平板与 PC 线总裁朱懂东曾表示,鸿蒙电脑经过五年研发布局,投入有超 1 万名研发人员,有 20 多家研究所合力进行攻关,积累超过 2700 项核心专利,目的很简单,华为需要在编程、内核等方面开始打造一套全新的操作系统。
率先的转折在 B 端产品上,2021 年,华为发布擎云 L410 笔记本电脑,搭载自研芯片麒麟 990 和国产自主 PC 操作系统 UOS,逐步开启在商用行业电脑领域的国产化。
在此之后,华为陆续解决了电脑转轴铰链、超大屏幕、散热效率、续航平衡等难题,直至本次发布,历经多年漫长研发路程的鸿蒙电脑才得以浮出水面。
客观地讲,华为鸿蒙电脑的诞生并非一朝一夕,随着鸿蒙电脑正式推向市场,它也正在改变消费者对 PC 产品的原有认识。
重塑行业生产力
" 用了 PC 这么多年,比较懊恼的是携带和流畅性问题 ",在很多白领眼里,好电脑甚至得有颜值,更还得用起来舒服、实在。
回到鸿蒙电脑身上,最大的变化其实还是在于鸿蒙电脑对 PC 产品生产力的塑造,这可以体现在硬件形态、系统内核与软件以及生态边界三个方面。
在产品形态上,自计算机诞生以来,笔记本电脑历经台式机到个体电脑的转变,进化为小巧便携、功能多元且性能强劲的设备,但电脑用户依旧要面对卡顿严重、携带不便、智能化水平不足等痛点。更进一步地讲,伴随着手机的崛起,用户最希望让电脑向智能手机学习的是大屏与轻薄,但 PC 行业始终没有给出二者兼顾的相对完美的解决方案。
不过,HUAWEI MateBook Fold 非凡大师或许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公开资料显示,该电脑的重量为 1.16kg,具备 13 英寸便携 +18 英寸大屏的折叠形态,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大的折叠屏电脑,成为 PC 行业在产品尺寸、形态上创新的重要体现。
另外,尽管首款鸿蒙电脑 MateBook Pro 搭载并没有公开相应的芯片性能和参数,不过从测评使用和市场分析角度看,该款电脑在 CPU、GPU 和 NPU 单元协同逻辑和总线、统一内存架构上,应该具备当前主流传统芯片的能力,这或许可以说明,鸿蒙电脑基于麒麟芯片已经完成硬件体系的重构,这对 PC 产业界带来了第三种选择。
内核与软件层面,鸿蒙电脑则是独立于 Windows、MacOS 外的新操作系统,并将人工智能、智慧交互等功能引入操作系统,实现了在智慧流畅使用体验上的升级。而鸿蒙分布式能力使得 PC 可调用手机、平板等设备的算力和资源,相比传统的笔记本操作模式和生产力效率而言有明显不同,例如,在 HUAWEI MateBook Fold 非凡大师上触控不再是鼠标的简单替代,而是针对每种交互方式独立优化,确保操作自然流畅,打破电脑传统使用边界的体验。
另外,相比以往 PC 与手机、平板等其他智能终端的低效率协同,HarmonyOS 5 系统可以使不同设备间更加无缝地协同连接,加之鸿蒙 AI 和智慧交互功能在操作系统底层的融入,可把移动生态带到电脑,进一步打破原有的设备边界,拓宽使用场景,这对传统 PC 而言,是效率和体验上的同步革新。
作为国内首个实现 " 移动端与电脑端生态融合 " 的国产系统,鸿蒙系统通过以 " 一次开发、多端部署 " 技术,将以往的 PC 行业的多终端开发体系得以重塑。从行业角度看,鸿蒙电脑的面世,也预示着全新 PC 软件系统和交互方式的形成。
至生态方面。过去,应用端需要依托于主流操作系统才能在桌面上平稳运行,这是 PC 行业长期以来的共识,鸿蒙正在打破这一固化生态格局。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鸿蒙电脑的头部 150 个应用已全部启动开发,融合生态应用已完成适配 300+,同时已支持超过 1000 款外设,预计到年底将支持超过 2000 个应用 "。
鸿蒙电脑并非没有挑战,应用规模化始终是新操作系统尚需突破的枷锁,但无论如何,它都已经成为 PC 行业中的新玩家。
PC新势力的挑战
考虑到鸿蒙产品的售价与产能问题,可以预计该产品的初期出货量或许相比华为的数字笔记本系列会有较大差距,不过这仍为它在 PC 领域撕开友商的口子打下坚实基础。
往更深层次一点的竞争讲,鸿蒙要在相对成熟的操作系统市场中成长依然面临一些难题,StatCounter 数据显示,2025 年 4 月,微软 Windows 操作系统市场份额为 71.06%,macOS 市场份额为 15.64%,Linux 市场份额为 4.27%。加上传统 PC 生态以专业生产力工具(如 Adobe 系列、工业软件)和游戏为主,鸿蒙需从零适配,短期内难以匹敌 Windows 的成熟生态。甚至,吸引国际主流软件开发商(如微软、Adobe)适配鸿蒙系统面临阻力,需依赖国内开发者生态的培育和长期投入。
但在 PC 行业长期 " 硬件形态固化、交互能力不足、智能水准落后 " 的大背景下,鸿蒙电脑依然为这些电脑领域积年留存的问题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向。从折叠屏到 AI,从无缝连接到全面流畅,操作手法、产品定义对电脑产业而言都算全新的东西。
换句话说,鸿蒙电脑或许不是对华为 PC 过去式的延续,更像是业内的新势力,这将对 PC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进一步讲,在 2025 年全球 AI PC 占比将达 40%,后续几年还将持续提升的技术演化趋势下,鸿蒙或有望凭借 " 国产替代 + 全场景互联 + 生态基础 " 优势,打破当前全球 PC 市场 50% 份额集中在惠普、戴尔、苹果、华硕等企业手中的市场格局,并带动一系列国产 PC 产业链的势能提升。
随着 AI 兴起,PC 设备从通用工具转向场景化解决方案,或迎来更多的改变,据 IDC 预测,到 2028 年,智能 PC 的市场渗透率将超过 40%,其中中国厂商有望凭借 AIoT 生态优势占据 35% 以上的份额。
回过头来看,鸿蒙系统将为世界提供第三种选择,面向未来市场,鸿蒙电脑的问世也仅是一小步,但它是有可能推动国产 PC 迈出一大步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