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财经 10小时前
港交所的锣,已经不够用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文 | 节点财经,文 | 零度  

良久不见的盛况,正在港交所上演。

2025 年上半年,港股市场 IPO 呈现井喷式格局。

截至 6 月 30 日,2025 年上半年共 240 家企业(主板 231 家、GEM9 家)在港交所递表,较 2024 年同期的 133 家增加了 80.5%,这一数字超过 2024 年全年数量(237 家)、2023 年全年数量(209 家)。

由于排队上市的项目众多,中环的金融机构工作量剧增,一位在港的头部中资投行保荐人告诉《节点财经》,目前,手上有 10 余个港股 IPO 项目,且每周都有好几天在内地出差跟项目、抢项目。

" 赶快去港股 IPO。" 这已经成为各家投资人当前最重要的投后工作。" 抓住这一窗口期,能上尽上!"

01 一天 7 家排队上市,企业排队敲锣

6 月 27 日,16 家内地企业递表申请在港股主板上市,其中 13 家是第一次递表;30 日,云知声、IFBH、泰德医药三家公司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这是 6 月份第四次出现 " 三重奏 "……

实际上,2025 年上半年,港股 IPO 市场强势复苏,新股发行节奏加快、募资规模回升,已经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港交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已完成 42 宗传统 IPO 项目,累计集资超过 1050 亿港元,规模也分别超过了 2022 年、2023 年、2024 年的全年融资规模。

回顾上半年港交所的表现,Wind 数据显示,上半年 43 只新股登陆港交所,同比增长 43%,融资金额超千亿元,同比攀升 689%。相比之下,2022 — 2024 年的全年融资金额分别为 1046.22 亿元、463.34 亿元和 881.47 亿元。

上市热情高涨,港交所融资额也时隔 4 年重返第一宝座。

从行业来看,资本货物行业最吸金,3 家企业成功登陆港股,融资 505.76 亿港元。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行业紧随其后,6 家企业上市融资 156.30 亿港元,食品、饮料与烟草行业位列第三,3 家企业融资超过百亿港元。而材料行业上市公司达到 5 家,但融资金额仅 63.43 亿港元。

相比之下,电信服务、媒体、房地产、多元金融、运输、公用事业、食品与主要用品零售、能源等几大行业未能纳新。

更激动的一幕在 7 月 9 日,《节点财经》发现,这一天,包括 Fortior、首钢朗泽、极智嘉、讯众通信、大众口腔以及蓝思科技在内的 7 家公司将登陆港交所。

有业内人士直言 " 港交所的锣都不够用了。"

02 财富效应之下,VC/PE 迎来退出潮

" 太激动了,经过了几年的低迷,港交所终于迎来了回暖,而且简直是一夜回春。" 一位投资人对《节点财经》表示。" 我们最近内部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加快推进项目赴港上市的进度。"

对于投资人而言,这是实现项目退出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纵观上半年赴港上市的项目,最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以 410 亿港元的融资额高居第一,创下了今年港股募资的新纪录。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蜜雪集团的融资额分别为 114 亿港元、101 亿港元、93 亿港元和 40 亿港元。

其中,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 4 家公司的 IPO 融资额均跻身全球 IPO 融资额前十。

项目上市,带动了背后 VC/PE 创造高额的退出回报。

以古茗为例,今年 2 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其早期投资方包括冲盈资本、Coatue Management、美团龙珠和红杉中国等均实现了较高的回报。根据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其第一大机构股东美团龙珠,IPO 后持股为 7.74%,按古茗后期市值 607.63 亿港元计算,美团龙珠持股市值约为 47 亿港元。

巨额财富效应的带动下,投资人们正在簇拥着项目尽快完成港股 IPO。" 错过了这一波上市潮,下一次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一位投资人对《节点财经》直言。

更震撼的一幕是港股打新的热潮再次上演。

就在最近,泰国知名椰子水品牌 IF 的母公司 IFBH Limited(以下简称 "IFBH")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此次 IPO 国际配售名单中一批知名私募现身,其中还有中国首富钟睒睒的身影。

钟睒睒持股超 30% 的私募基金道合承光,获配 84.68 万股的股份。按当日最高 46.5 港元的股价计算,该部分股票已赚 1583.5 万港元,钟睒睒间接获利超过 475 万港元。

巨大的造富效应之下,更多投资人、项目快速涌向港交所。

03 流动性 + 政策红利,促使更多资金入场

振奋人心的一幕仍在加剧。

港股下半年排队 IPO 的企业大幅增加,当前确定 7 月和 8 月上市的企业已有 8 家,包括拨康视云、安井食品、富卫集团、首钢朗泽、峰岹科技、讯众通信、极智嘉和以介绍形式上市的东阳光药。

从当前的进展看,每天至少都有一家 A 股公司公布了赴港上市计划,下半年的港股市场将会更加拥挤。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节点财经》,今年港股如此热闹,背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流动性修复。

经过了长达两三年的流动性减弱,今年,港股市场呈现技术突破驱动估值修复、资金回流推动量价齐升的发展格局,对包括新股在内的市场标的产生积极影响。

一位投资人告诉《节点财经》,港交所上市热潮,标志着港股市场投融资功能有效恢复,市场信心与活跃度正快速回归,并形成良性循环。

其二,政策制度红利释放。

去年,还有投资人对《节点财经》吐槽," 要去港交所上市,腿先打折 ",而今年,风向一转,各家都在助推项目尽快赴港 IPO。这一改变的背后,与内地及香港的政策支持息息相关。

去年 9 月以来,中央政府推出的经济刺激政策逐步落地生效,与港交所上市规则优化措施形成 " 政策共振 ",直接推动港股市场持续向好。

去年 4 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 5 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中,明确提出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以为这些企业提供更便捷的海外融资渠道、提升国际知名度和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

此外,近年来,香港监管机构也在持续优化上市规则,《节点财经》看来,正是港交所持续优化上市条件和审核流程、缩短问询周期,为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提供了便利。例如,2018 年 4 月,推出 18A 章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2023 年 3 月,推出 18C 章允许未有收入、未有盈利的 " 专精特新 " 科技公司上市;2025 年 5 月正式推出 " 科企专线 ",建立特专科技公司(18C 章)和生物科技公司(18A 章)的专属上市支持机制,允许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值得关注的是,此轮 IPO 热潮中,A 股龙头企业来港上市实现 "A+H" 双平台模式已成为趋势。A 股龙头企业本身具备多元化融资与国际化布局需求,部分大型 A 股上市公司,尤其是新经济、消费、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龙头企业,有强烈的国际化发展意愿和品牌影响力提升需求。

《节点财经》看来,这一轮赴港上市潮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随着赴港上市企业数量的增多,新股表现也会出现分化。切勿为了 " 打新 " 而盲目追高,注重企业质量才是长远之道。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港交所 融资 港股 ipo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