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乐居财经 李奕和
7 月 1 日,2025 年上半年刚过,邦泰集团在自己的官微上,迫不及待地公布了半年来的成绩。
"2025 上半年全口径销售面积位列全国 TOP14。"
" 全口径销售金额位列全国 TOP24。"
这半年,邦泰称之为是 " 稳健发展的关键篇章 "。
这一轮行业调整已经持续了四个年头,大多数的房地产企业,对规模的提及已不多见。
或更准确地说是,力不从心。
但邦泰集团显然是有诉求的。并且从字里行间看出,对规模的追逐,颇为满意。
这也难怪。这几年行业下行,不少的房企排名一落千丈,但邦泰的身位却不断靠前。
从 2021 年的第 90 名,一直追赶至 2024 年的第 33 名。每年以 20 个左右的身位保持着前进。
且这几年雷打不动。确实也是有两把刷子的。
大家可能还有所不知的是,在邦泰内部,还定有着目标规模。
据称,在今年要冲击 300 亿,明年要到 500 亿。
听这语气,是不是怀疑自己穿越回到了行业普遍追求规模的早几年。
但邦泰,不仅这样说,确实也是这样干。
明显的一点,为了支撑规模进击的诉求,邦泰集团正在以近乎激进的态度在拿地。
根据邦泰自己披露的数据,2025 年上半年,该公司在武汉、南宁、南昌、西安、昆明等城市拿下土地 15 宗。
截至目前已布局全国 11 省 39 城近 160 个项目。
再看看它近年在土地市场的投拓,估计连一些国央企地产商都自愧不如。
2021 年拿地 15 宗,2022 年拿地 7 宗,2023 年拿地 21 宗,2024 年拿地 22 宗。
仅 2022 年拿地不足 10 宗,其余三年均保持较高的投拓。
克而瑞发布的榜单显示,2025 年 1-6 月,邦泰集团以 136.7 亿元的新增土地货值,排在中国房地产企业的第 16 位。
其新增土地建面 146.1 万平方米,更排进 TOP5。
排在它前面的,是中海、绿城、保利和建发,清一色的国央企和混合所有制房企。
邦泰是其中仅有的民营房企。
邦泰为何可以这么猛?它的资金实力到底几何?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邦泰的成立说起。
2006 年,为了改善生活,罗勇、王智勇、何流、石凌涛 4 名草根在四川乐山合伙成立了销售代理公司。
2007 年,这家公司更名为邦泰,也就是邦泰集团前身。
此后,公司靠着主打四川三、四线城市,并由销售代理公司转型做开发。
2013 年,邦泰把总部搬到了成都,并成立四川邦泰投资集团,就是如今所说的邦泰集团。
该公司由罗、王、何、石 4 人持股,股权比例分别为 30%、24%、17%、29%。
目前的工商信息显示,罗勇为邦泰集团(全称 " 四川邦泰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的法定代表人。王智勇为总经理,石凌涛为监事。
邦泰集团直接对外投资的企业主要有四家:
四川邦泰置业有限公司、乐山质佳置业有限公司、四川邦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四川中城置地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其中,邦泰置业是邦泰集团旗下的地产平台,成立的时间在 2007 年,比邦泰集团成立的时间还要早。
邦泰集团的注册资本 1.5 亿元,邦泰置业的注册资本 2.2 亿元。
2021 年,邦泰迈出了全国化步伐,新进入重庆、常德、忻州、十堰、武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 6 个省外城市,其多年来主要深耕三四线城市。
不过随着近几年房地产市场下滑,三四线市场受到严重冲击,邦泰的步伐也开始向成都合肥、重庆等一些二线城市迈进。
今年上半年以来,邦泰频繁落子的,不少就是省会城市。
如南宁、西安这两个城市,邦泰集团去年开始进入,至今已接连落地了五六个项目。
目前的股权、资本动作看,要解释邦泰集团的资金实力并不容易。
但乐居财经发现一点,邦泰集团及旗下邦泰置业近来频繁将旗下公司股权质押变现。
这或许是其频繁斥资拿地背后的一大原因之一。
仅去年以来,邦泰置业多次对旗下公司股权进行了质押。
被质押的标的企业包括,西昌邦泰置业、合肥邦成和泰置业、四川邦泰宜尚置业、昆明邦辉置业、合肥邦成盛泰置业、西安邦泰锦和置业。
质权人中,既有银行,还有信托和保理公司。
此外,邦泰置业旗下公司,所质押的公司股权也不少。
没上市、不能公开渠道融资,质押公司股权成为邦泰集团获取资金的重要方式。
另一方面,随着邦泰集团这两年外拓的加快,项目的质量跟服务保障能不能跟得上,也成为热议的话题。
典型的如合肥东方雅颂。
这个项目是邦泰首进合肥的项目,随着交付临近,前不久却被业主反映存在 SBS 防水配电房偷工减料、卫生间防水涂层厚度不合格、地下室多处渗漏等问题。
项目在去年 6 月也曾因工程进度滞后、建材标准涉嫌 " 缩水 " 等问题引发热议。
去年 5 月,西昌邦泰 · 熙悦府项目,也在交房半年后被传出多处墙体和楼板开裂等问题。
进击的邦泰集团,也被舆论与争议所裹挟。
相关公司:邦泰 , 邦泰置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