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孙艺格
图片来源:图虫
上市近八年之后," 西北区域零售龙头 " 国芳集团 ( 601086.SH ) 的两位实际控制人宣布首次减持。
7 月 2 日晚间,国芳集团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之一张国芳,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一致行动人兼董事长张辉阳分别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 666 万股、298.7 万股,减持原因均为 " 个人自身资金需求 "。
此消息一出,7 月 3 日,国芳集团的股价直接跳空低开,尾盘报收 11.71 元 / 股,全天下跌 5.72%,公司市值降至 78 亿左右。
7 月 3 日,就减持与公司业绩情况等相关问题,时代周报记者致电国芳集团证券部并发送采访提纲,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具体的可参照已经披露的公告,以公告为准,有些对公告有预判性的东西我们没办法去讲。"
上市后实控人首次减持
天眼查显示,国芳集团成立于 1996 年 4 月 22 日,法定代表人是张辉。该公司从事以百货业为主,超市、电器为辅的连锁零售业务,目前为甘肃省内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
图片来源:天眼查
2017 年 9 月 29 日,国芳集团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实际控制人是张国芳、张春芳。目前,国芳集团的董事长是张辉阳,系张国芳之子。
本次减持计划实施前,张国芳持有 28050 万股国芳集团股票,占公司总股本 42.12%;张辉阳持有 4303.70 万股国芳集团股票,占公司总股本 6.46%。
本次减持是国芳集团上市之后,张国芳、张辉阳首次减持股票。按照减持计划,张国芳拟减持不超过 666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不超过 1%,占其个人本次减持前所持公司股份的 2.37%;张辉阳拟减持不超过 298.70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不超过 0.45%,占其个人本次减持前所持公司股份的 6.94%。
" 本次减持计划实施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持续经营等产生重大影响。" 国芳集团在公告中如是表示。
对此,财经人士屈放在 7 月 3 日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减持额度只要在减持规定范围内的都属于合法行为。其次,减持比例如果不大对于二级市场的影响有限。第三,减持本身也属于股东权利,包括其使用用途,只要不是在操纵股价或者其他违法违规范围内的减持都属于正常范畴。
" 上市公司是全体股东所共有,不仅是中小股东也包括大股东。从公司长期发展来看,只有经营业绩长期稳定的增长才是对所有股东最大的回报。因此,只要在监管范围内的合理合法减持都是市场允许的。" 屈放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大摩、瑞银一季度曾加仓
作为一家老牌零售企业,为跟上时代的步伐,国芳集团将主力店兰州国芳百货在卖场空间改造、动线优化、机电功能升级等方面进行调改,这也直接导致公司在 2024 年交出了一份营利 " 双降 " 的成绩单。
2024 年,国芳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7.57 亿元,同比下降 21.92%;归母净利润 0.58 亿元,同比下降 63.23%。
进入 2025 年,国芳集团的业绩情况并未有所好转,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04 亿元,同比下降 17.28%;归母净利润 0.15 亿元,同比下降 10.99%。
在 5 月 27 日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国芳集团曾表示,业绩下滑主要是受宏观市场下行的影响。同时,因重要子公司兰州国芳百货在 2024 至 2025 年为期两年的升级改造项目全面实施,受到分阶段、分区域局部停业施工改造的影响,导致主营业绩略有下降。
此外,对于净利润的下滑原因,国芳集团表示主要为公司投资的吉林奥来德股价下跌,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所致。
不过,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尽管业绩下滑,机构投资者,尤其是 QFII 对国芳集团的投资却热情不减。
Wind 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国芳集团的前十大股东中,新进入的包括持有 285.35 万股的国泰海通证券,位列第五大股东;持有 102.62 万股的信弘征程 18 号私募基金,位列第八大股东;持有 85.2429 万股的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位列第十大股东。
另外,原本持有 76.1645 万股的摩根士丹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俗称 " 大摩 ")在一季度增持了 17.65 万股,以持有 93.8145 万股位列第九大股东。
图片来源:Wind
券商、私募、QFII 在一季度的 " 联手 " 加仓或刺激了二级市场,国芳集团的股价在 2025 年第二季度大幅上涨,涨幅近 163%,股价最高一度在 5 月 29 日涨至 15.77 元,这一价格也创了该股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
图片来源:Wind
在此期间,国芳集团曾多次提醒投资者," 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基本面亦未发生重大变化,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二级市场交易风险,理性决策,审慎投资。"
对于未来的盈利增长点,国芳集团在业绩说明会上曾表示,一方面主业精进,通过精益化管理提升经营效益,为战略稳定提供现金流保障。另一方面,动态构建市场适应机制,构建多元的创新消费场景,不断提高区域市场份额,实现存量资产提质发展的同时,适时稳健扩大零售连锁发展增量规模。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