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 " 小电磁炮 " 在今年出镜比较频繁呐!
就在前几天有人又在横须贺港内拍到了正准备测试的日本电磁炮,与之前两次炮身被裹得严严实实的状态相比,这一次工程人员似乎正在对这门炮进行最后的检测、调试工作,以便为本月的海上测试做准备,算上这一次,这已经是它今年第三次被曝光了。
现在日本的这门电磁炮被安装在了一艘名叫 " 飞鸟 " 号的试验舰上,该舰是日本海上自卫队唯一的一艘专门用于测试各种武器和系统的试验舰,该舰满载排水量 6200 吨;自从 1995 年入役以来,这艘试验舰就一直没闲着,先后测试过 OQQ-XX 声呐、ASRock 垂直发射系统、12 型鱼雷、FCS-3 多功能雷达、12 型地对舰导弹等装备。
对于本次上舰的电磁炮,本人在查询 " 飞鸟 " 号的资料时发现,它已经属于二次上舰了。
上一次电磁炮上舰是在 2023 年 10 月中旬,当时日本海上自卫队曾发布过一条视频,展示了该国电磁炮首次在海上进行实弹射击的实验,而搭载它的平台就是 " 飞鸟 " 号。
不过在那次测试之后,这门电磁炮很快就拆除了,估计是首次海上测试发现的问题太多,所以就没有继续测试。
这一次日本电磁炮再次上舰,说明之前遇到的问题应该都已经被解决了;
按照日本防卫采办局和技术与后勤局的声明显示,该电磁炮的海上测试预计会在 7 月底前进行 ...
从近期流出的照片显示,这门即将测试的电磁炮安装在了 " 飞鸟 " 号试验舰的尾部,在电磁炮身后还摆放着四个类似于集装箱的装置,猜测这四个东西是为电磁炮提供能量的装置或者是电容器。
与 23 年的海上测试相比,这次上舰的电磁炮内部结构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唯一不同的就是它多了一层 " 外衣 ",远远望去看起来似乎更为简洁一些。
接下来,我们就好好了解一下日本的这门电磁炮!
日本对于电磁炮的追求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不过概念虽然提出的很早,可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项目并没有获得资金支持;
一直到 2015 年日本防卫省眼见美国的电磁炮技术已经愈发成熟,于是自己也开始琢磨上马这款装备。在经过了一年多的研讨之后,2016 年日本电磁炮项目正式启动,最初他们的计划是以引进美国的电磁炮为第一选择,在引进之前自己先对相关基础技术进行积累。
然而让日本没想到的是,就在自己这边风风火火的搞基础开发呢,美国海军却突然宣布彻底放弃电磁炮技术了,这让日本有点措手不及。
没有了美国的引领,日本是否要在这个领域内继续深挖成了一个未知数。
就在此时随着高超音速导弹声名鹊起,日本人似乎为继续研发电磁炮找到了一个不能放弃的理由,那就是利用这款独特的火炮去拦截高超音速导弹。
因此在 22 年底,日本防卫省明确表示,电磁炮项目将会继续进行研究,并计划在 2027 年达到实战部署的水平。
从 22 年底到现在,日本曾多次对外公开展示自己开发的电磁炮,并在 23 年 10 月底官宣进行了海上实弹测试;此后防卫采办局开始着手就电磁炮小型化、电源小型化、电容小型化的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他们为自己确立的目标是在现有电磁炮的基础上将 " 电池 " 体积减小一半、电容体积减少 10%...
不过目前看实物,这个目标好像还没有完全实现,它的体积依然不小," 飞鸟 " 号的后甲板几乎被这一门炮完全占据了。
现在的这门电磁炮大致数据为:
单单是主炮的重量就达到了 8 吨,炮管长度为 6 米左右,炮管口径 40 毫米,发射的弹药重量为 320 克。
它的弹头现有两种,一种为具备穿甲能力的穿甲弹,但具体穿甲深度未知;另外一种是用于实验的测试弹。
根据过往公布的数据显示,该炮在 5 兆焦供能时,弹头的炮口初速度可以达到 2230 米 / 秒(约为 6.5 马赫);这个速度还不错,对比常规舰炮的炮口初速度,日本的电磁炮是其二倍以上。
不过这个速度还不是日本防卫省的终极目标,它们计划在未来会将供能能量提升至 20 兆焦,以增强炮弹射程和杀伤力。
那 6.5 马赫的炮口初速度算不算世界领先呢?
个人估计应该不是,我从一些 " 军事大神 " 的文章中获得的关键数据显示,我国电磁炮在几年前就可以达到 7 至 8 马赫的初速度的了,因此日本的电磁炮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先进。
当然了,日本人搞电磁炮其实重点并不在于它的穿甲能力和炮口速度,它最为关心的是如何用这东西去拦截高超音速导弹。
此前日本就曾曝光过自己拦截导弹数量严重不足,而且对高超音速导弹的拦截还停留在纸面上。而有了电磁炮,他们就相当于找到了一个突破点,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说不定哪天就被他们搞出来真正可以拦截高超音速导弹的电磁炮了呢,这一点我们需要时刻提防。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