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底,一则 " 孙浩回陕西老家吃面 " 的视频突然登上了社交平台热搜。
视频中,孙浩穿着一身朴素的休闲装,就着生蒜 " 狂炫 " 一大碗驴蹄子面,期间还时不时操着一口标准的陕西话跟熟人打招呼,整个就是一个回家串门的 " 邻家大叔 "。
▲孙浩吃面(图:网络)
视频在网上传播开后,网友们纷纷点赞,说孙浩 " 接地气 "" 毫无偶像包袱 "" 一点明星的架子都没有 "...... 一夜之间,孙浩的代表作、那首著名的老歌《中华民谣》也被带动 " 复活 "," 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后 " 的旋律被翻了出来,攻击着一大群人尘封已久的记忆。
不知有没有人认真想过:孙浩之所以没有 " 偶像包袱 " 和 " 明星架子 ",是因为他从来就没当自己是一个 " 偶像 " 或者 " 明星 "。
01
在内娱,存在这样一个奇妙的群体,你说他没名气吧,他有大众耳熟能详,几乎人人都能哼上几句的代表作;说他有名气吧,好像除了这个代表作之外,你就再也想不起来他还有啥其他出圈的作品了。
孙浩,就是这个群体的代表人物。喜欢他的人说:他有《中华民谣》;不喜欢他的人说:他只有《中华民谣》。而提到 " 哪些明星是西安人 ",多数人先想到的也是张嘉益、闫妮、景甜、郭涛等等," 孙浩 " 这个名字,甚至还要排在于谦(祖籍蓝田,生于天津)、陆树铭(祖籍山东,幼年迁居西安)这些 " 准西安人 " 的后面。
▲小时候的孙浩(图:网络)
" 平步青云,白日飞升 " 的爽文戏码,从没有在孙浩身上上演过。
1968 年 1 月 14 日,孙浩出生在西安的一个普通工人的家庭。虽然家中并没有什么浓厚的艺术氛围,但他却似乎天生对音乐有着近乎狂热的痴迷,同年龄的孩子还在撒尿和泥的时候,孙浩就已经抱着收音机不撒手了。
孙家并非大富大贵之家,但作为家长的孙浩的父母却很开明,在那个 " 只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 " 的年代,父母却选择了满足儿子的爱好,在他 11 岁那年把他送去了艺校学唱歌。
" 别拿你的业余爱好去挑战别人吃饭的家伙 ",初来乍到的孙浩,很快就吃到了一记 " 下马威 ":入校时,他想学的是民族唱法,结果现场亮了几嗓子,直接就被老师一句 " 不是那块料 " 判了死刑;孙浩不信邪,又改练美声,这次的老师情商比较高,用委婉的语气告诉他 " 不是特别适合 "。
三扇门一下就关上了两扇,留给孙浩的只剩下通俗这华山一条路了。幸运的是,几经波折后,孙浩终于找到了正确的发展方向——虽然天降大任于斯人之前的 "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 还没有结束。
02
从艺校出师后,雄心勃勃的孙浩报考了上海音乐学院,准备在明星之路上大显身手。
然后,他落榜了。这一次,已经失去耐心的父母也决定不再惯着儿子,安排他去了一家工厂,成为了一名光荣的 " 无产阶级 "。
▲孙浩在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上(图:网络)
虽然披着一张工人的外皮,孙浩骨子里仍然没有忘记那个歌手之梦。他很快成了厂里的文艺骨干,还在 18 岁那年参加了西安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并一举斩获通俗组冠军。自此,孙浩终于混出了点名堂,成了在西安小有名气的歌星,还多次被西安电视台选送去全国其他地区参加比赛,虽然没拿到什么像样的奖项,但至少在圈子里混了个脸熟。
这种 " 人脉 " 很快发挥了作用:1988 年,中国音乐学院通俗歌手明星班面向全国招生,孙浩立刻报了名,但再次落榜。此时,命运之神对孙浩露出微笑:他在代表西安参加比赛时认识的一位评委老师王香珠得知孙浩想报考中国音乐学院,主动帮他牵线搭桥,最终,孙浩被破格录取,成为王老师的爱人——著名作曲家、《难忘今宵》《绒花》等经典歌曲曲作者王酩的入室弟子,同学中还有韩红等后来的大歌星。
▲《天皇巨星》海报(图:网络)
进入了 " 科班 ",孙浩的 " 星途 " 也终于开始步入正轨。1990 年,当时还在上学的孙浩得到机会,参演了珠江电影制片厂出品、李舒执导的励志题材电影《天皇巨星》,与史兰芽搭档,在片中扮演热爱舞蹈的男主角 " 马自乐 ",还为影片演唱了主题曲。
以《天皇巨星》为起点,孙浩终于在 22 岁这年正式踏足演艺圈。这个起点非常之高,以至于 " 出道即巅峰 " 的孙浩,在此后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居然一直再也没能企及这一高度。
03
1994 年,26 岁的孙浩终于苦尽甘来,站到了中国最权威的电视声乐赛事——第六届青歌赛的赛场上,一首古朴悠远、清新明快的《中华民谣》,让他拿下了通俗组的季军,也让全国人民记住了这个西安小伙。第二年,孙浩又凭借这首歌首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就此跻身 " 一线歌手 " 序列。
▲孙浩在 1995 年春晚上演唱《中华民谣》
(图:央视网)
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歌星,孙浩在资本眼中也变成了香饽饽,各种商演邀约雪片般飞来,但人红是非多,一大波困扰也随之而来。
孙浩很快就发现,他面临着很多歌手都曾撞上的一堵叫 " 歌红人不红 " 的墙: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失去了自己的名字,被称呼为 " 那个唱《中华民谣》的 ";他的作品里,绝大多数人都只认《中华民谣》,任何演出,观众都点名让他唱《中华民谣》。久而久之,孙浩自己也陷入了迷茫:难道自己就真的得靠这一首歌吃一辈子?
进入新千年的华语乐坛日新月异,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歌手崭露头角,周杰伦、蔡依林为代表的港台歌星也开始进军大陆,孙浩已经很难再靠《中华民谣》来守住基本盘。2001 年,33 岁的孙浩再次迎来人生中的一大转折:改行做演员。
隔行如隔山,之前十几年的歌手经验并不足以帮孙浩在内卷激烈的演艺圈立足,他曾先后参演《闲人马大姐》《大汉天子》等热播剧,但都只能担当配角。这一 " 配 ",就 " 配 " 了整整十年。
十年的时间足够磨平一个人的心性,孙浩却乐在其中。而他也终于收到了命运的回馈:2011 年,几乎已被遗忘的孙浩遇到了他人生中又一个贵人——西安乡党张嘉益。
彼时的张嘉益,也刚刚摆脱 " 小演员 " 的泥潭,年届不惑才凭借《蜗居》中的 " 宋思明 " 一角爆红。他向正陷入迷茫的老乡孙浩伸出援手,邀请他合作出演电视剧《悬崖》,扮演伪满警察 " 刘魁 "。
虽然这仍是一个配角,但孙浩没有犹豫,他也并不觉得从舞台的 "C 位 " 退居 " 绿叶 " 会显得 " 掉价 ":" 歌手唱一首歌,观众记住的是歌;演员演一个角色,观众记住的是人。" 这是一种相当清醒的境界。
▲孙浩在《装台》中扮演铁扣(图:网络)
后来,孙浩渐渐成了张嘉益的 " 御用配角 ":《一仆二主》里的何大壮、《爷们儿》里的曹放、《后海不是海》里的吕新岩、《白鹿原》里的杨排长、《美好生活》里的武经理、《装台》里的铁主任、《欢乐家长群》里的道具师 ...... 几乎是有张嘉益的地方就有孙浩,虽然都是些小角色,但他始终都在用心地去演绎。
面对有人 " 抱大腿 " 的嘲讽,孙浩也很坦然:" 干我们这行,机遇很重要,可能努力很多年都比不上有人提携。所以对我来说,这不是抱大腿,而是知恩图报。" 渐渐地,观众们也接受了 " 演员孙浩 " 这个新概念,不是 " 龙套演员 ",而是 " 实力派戏骨 "。
04
不久前,已经淡出主流视野许久的孙浩,因为一次普普通通的 " 回老家吃面 ",再次登上了热搜。
和网友们 " 接地气 " 的评价一样,57 岁的孙浩又一次走红,本质上反映出的是观众们对他的认可,以及更深层次的对当今 " 贵圈 " 乱象的不满。
戴着价值数百万首饰高调炫富的 " 耳环姐 " 黄杨钿甜在前,伪造学籍玩 " 高考移民 " 的 " 委培姐 " 那尔那茜在后,再加上动辄爆出的各路明星吸毒、嫖娼、偷税 ...... 的丑闻,曾几何时,娱乐圈评价一个明星的底线居然被拉低到了 " 不违法 " 上,这也让孙浩这种出道几十年始终踏实勤勉的演员成了 " 格格不入 " 的清流。
回顾孙浩的演艺生涯,任何人都得承认;他这几十年,其实过得相当不易。从实力唱将到过气歌手,从被人遗忘到重新起步,有人说他是 " 失败者 ",但实际上,更适合用在他身上的形容词应该是 " 清醒者 "。因为他很清楚: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退让;什么是面子,什么又是里子。
" 孙浩回老家吃面 " 的热搜,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的是当今娱乐圈越发浮躁的现状。而更令人细思恐极的是:现在的大环境下,可能已经再难出现孙浩这样的演员,甚至可能也已经不再需要孙浩这样的演员了。
来源 / 今西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