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价值重构。全球汽车行业数据与咨询服务提供商 JATO Dynamics 对德国车市的研究发现,过去十年间(2015-2024 年),德国乘用车均价上涨、功能价值跃升;技术权重重构;品牌分化重塑市场格局。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市场,德国市场的价值变迁对中国出海车企又会有怎样的启示?
价格和价值双双上涨
受供应链成本上升、电动化转型投入及能源价格高企等因素影响,德国市场新车均价持续攀升,研究指出 2015-2024 十年间,德国乘用车的平均零售价格从 3.05 万欧元(约合人民币 25.7 万元),增加到 4.75 万欧元(约合人民币 40 万元),增幅达 56%。
与此同时,汽车产品引入了很多新功能、新配置、新技术,提高了安全标准和舒适度。ADAS 智能辅助驾驶、车联网、大屏信息娱乐系统等新技术逐渐从 " 选配 " 变为 " 标配 ",推动单车功能价值激增。根据 JATO 价值分析方法,十年间德国乘用车的整体功能价值增长 74%。这表明,十年来,德国市场乘用车的配置功能增长幅度高于价格的增长幅度,产品改进推动价格上涨。
安全配置权重提升
对产品配置功能价值的深入研究发现,技术功能的价值增幅最高,安全性能(包括主动、被动安全、辅助驾驶功能、自动驾驶水平等)的重要性从第四位上升至第二位,权重从 15% 扩大至 25%,这背后与欧盟法规强制要求、消费者认知变化相关,NCAP 测试越来越严,迫使车企提升安全配置。其次,信息娱乐和互联技术项目在价值主张中的权重也显著增加。
另一方面,设计特点和舒适性的价值有所增加,但在整体汽车价值主张中的权重出现下降,而动力系统保持稳定,这反映了产品和消费者兴趣的演变方向,随着全球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智能辅助驾驶、车载娱乐屏幕、车联网等技术功能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兴趣,而特斯拉、中国品牌的新进入者推动了这些技术功能的普及和发展。
新进品牌性价比更高
为研究德国汽车市场上各个品牌的价值表现,研究机构引入各品牌的配置价值价格比(content-to-price,简称为 " 性价比 "),研究发现,德国市场品牌平均的性价比为 34%,传统主流品牌的性价比 37%,习惯于依赖品牌溢价,配置升级相对缓慢,高端品牌约为 28%,采用高价低配策略,利用品牌价值的无形资产支持更高价格定位。
而类似特斯拉、比亚迪等德国车市的新进入者,在性价比方面表现更佳,44%-45% 的性价比意味着这些车企提供了更低的价格和更丰富的配置,例如更宽大的车载信息娱乐屏幕、座椅电动调节、辅助驾驶功能等,以及更前卫的外观设计、皮革座椅和大尺寸天窗等,这些在传统品牌产品中并不多见。
德国汽车市场十年的演进背后是技术革命、消费需求升级与产业转型的深度交织,其演进揭示了一个发展趋势:" 技术民主化 " 突破传统品牌价值,性价比定义权正在转移。对于进入德国市场的中国车企,需要继续强化 " 性价比 ",以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功能等技术配置亮点的 " 科技感 " 对冲品牌溢价的短板;以强化用户可感知的技术价值,避免与奔驰宝马等德国传统豪华车企硬拼豪华配置,在更低的价格和更多的配置间寻求适当的平衡,使产品 " 物有所值 ",以获得消费者的共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