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网 前天
“文脉守望:书法作品巡展”亮相天津美术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天津北方网讯:日前,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周口师范学院、天津美术馆主办,周口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 2025 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 文脉守望:书法作品巡展 " 在天津美术馆举办。

张伯驹(1898 — 1982),字丛碧,河南项城人。爱国民主人士,诗词学家、收藏鉴赏家、京剧艺术家、书画家。作为著名的书画鉴定大师和收藏家,张伯驹被启功誉为 " 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 ",其艺术造诣与收藏成就对研习中国书画的后辈影响深远。在民族存亡之际,张伯驹以非凡的远见抢救保护了大量珍贵书画作品,使这些艺术瑰宝免于流散海外,为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 " 是张伯驹一生的追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将毕生珍藏的绝大多数作品无偿捐赠给国家,让国之瑰宝回归公众视野,这种化私为公的崇高精神值得称颂。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 2025 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本次巡展以书法艺术为载体,构建起从故宫典藏到院校研究的文化桥梁。展览通过三个维度展现中华文脉的当代延续:一是以张伯驹 " 予所收蓄,永存吾土 " 的典藏精神彰显文化守护者的使命担当;二是以当代 80 余位书法家重新诠释的诗词作品呈现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三是以学术研讨、公共教育等配套活动搭建艺术对话平台。天津作为九河下梢的文化重镇,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创新活力为本次巡展提供了独特场域,此次展览不仅再现了张伯驹与津门的历史渊源,更以传统活化的创新实践,为新时代文艺发展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天津样本。

张伯驹不仅是收藏家,亦是书画大家。在书法方面,张伯驹早期学王羲之《十七帖》,书风圆劲挺秀、古朴苍劲。在绘画方面,张伯驹多以梅兰竹菊 " 四君子 " 为题材,画作风格简洁淡逸,雅致高古,自具独特风貌。他常与同时代书画名家联合创作,其中与夫人潘素形成 " 潘画张题 " 的独特创作模式。潘素青绿山水得真迹亲授,画风雄浑大气,堪称近代女画家翘楚。张伯驹的夫人潘素,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潘素嫁给张伯驹后,在其指导下学习绘画,得到了诸多名家的指点,加之她天资聪颖,且家中藏有众多名家真迹可供临摹,其绘画风格雄浑大气,并形成了独特的仿古青绿山水面貌。

众所周知,张伯驹与天津渊源颇深。20 世纪初期,天津作为九河下梢的繁华商埠,既是开放的前沿都市,又是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张伯驹从小在天津的家里长大并接受教育,后也常常回到天津,与津门诗词界、书画界、收藏界、戏曲界的朋友聚会谈艺。潘素作为艺术家也与天津士绅圈有着广泛交集,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交往轶事。

此次展览展出的文献资料,不仅生动再现了两位先生的艺术人生,更从独特视角折射出 20 世纪初期天津的文化风貌。这些珍贵史料既弥补了天津近代文化研究中的细节缺失,也为城市历史记忆提供了新的解读维度。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由多个机构联合举办,这种跨地域、跨机构的合作模式本身就是一个创新。

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张伯驹、潘素夫妇捐献的书画作品、创作的书画艺术作品以及当代书法名家书写的张伯驹诗词作品,此次展览既让观众得以重温先贤风范,又通过体系化的展陈,全面呈现了张伯驹在书画鉴藏领域的卓越见解与独特艺术风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张氏艺术理论、书法思想的契机,更通过其收藏历程的系统梳理,展现了文人收藏家守护文明薪火的文化担当。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 7 月 4 日。后续将在重庆、长春、上海、南京、西安和郑州等地陆续开展。(津云新闻记者吴宏)

张伯驹 临王羲之阁帖 纸本行书 104cmx31cm 1930 年

张伯驹 红梅 纸本设色 67cmx34cm

张伯驹 战鼓寿筳十二言联 纸本行书 138cmx35cmx2 1976 年

张伯驹 墨竹图 纸本墨笔 69cmx41cm 1981 年

张伯驹 老干疏花 纸本墨笔 67cmx32.5cm 1981 年

潘素 云峰红林 绢本设色 40cmx28.5cm

潘素 青山红松图 绢本设色 46.6cmx80.2cm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天津 艺术 绘画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