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连续下跌四年之后,港股医药公司终于在今年迎来 " 反转时刻 "。作为港股医药板块代表的恒生生物科技指数 ( HSHKBIO ) 在 2025 年的涨幅接近 55%,走出了波澜壮阔的 " 技术性牛市 "。
在《》一文中,我们曾提出:内地投资者或将在港股医药公司股价走势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那么在这波港股医药公司的 " 技术性牛市 " 中,内资又在加注哪些标的呢?接下来我们就借助港交所披露的数据,系统性地分析一下内资动向。
全面复盘了百余家港股通医药标的之后,我们整理出了 2025 年初至今港股通南向资金持股占比提升速度最快的 20 家医药公司。
具体来看,泰格药业、晶泰科技、三生制药、东阳光长江药业、荣昌生物、锦欣生殖、博安生物、诺诚健华、信达生物、再鼎医药、康哲医药、医脉通、石药集团、联邦制药、国药控股、远大医药、复星医药、微创脑医学、乐普生物、亚盛医药为内资占比提升最快的 20 家公司。
图:内资持股占比提升最快的 20 家港股医药公司,来源:锦缎研究院
这份名单几乎囊括了今年所有的医药热点。
首先是 BD 相关的标的。三生制药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 BD 交易,获得了 16.86% 的内资加仓;石药集团、联邦制药、乐普生物也均完成了重磅 BD 交易,分别获得了 7.52%、7.44% 和 5.53% 的内资加仓。
荣昌生物其实也是 BD 预期的相关标的,核心产品泰它西普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优异表现,大幅提升了市场对于这款药物的 BD 预期。然而,在近期发布的公告中,泰它西普却仅授出了 4000 万美元首付款加 8000 万美元 VorBio 认股权证的条款。三生制药 12 亿美元首付款的珠玉在前,就显得荣昌生物的这次 BD 有些太过于抽象,所以市场不买账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是价值重估类型的标的。东阳光药业筹划整体上市,子公司东阳光长江药业自然成为市场关注的标的;再鼎医药自研管线不断突破,逐渐形成 " 自研 + 引进 " 双轨驱动;亚盛医药的重磅炸弹 BCL-2 呼之欲出,细胞凋亡龙头价值持续验证。此外还有诺诚健华、康哲医药其实也属于价值重估范畴。
此外是热点技术相关标的。晶泰科技是 AI 制药第一股,在股价触底后关注着逐渐增多;信达生物的 GLP-1R/GCGR 双重激动剂玛仕度肽早已达成临床主要终点,距离上市之日越来越近;远大医药则凭借核药概念受到市场关注。
有春风得益者,自然就有黯然落寞者。在港股创新药预期不断放大的情况下,依然有 5 家公司内资减仓超 7.5%。分别是宜明昂科、启明医疗、来凯医药、凯莱英和康龙化成。
图:内资持股比例下降最多的 5 家医药公司,来源:锦缎研究院
宜明昂科、来凯医药主要是因为今年 3 月被调出港股通,所以导致内资关注度骤降;凯莱英与康龙化成均在今年取得 40% 以上的增长,而内资加仓最多的泰格医药则只上涨 10%,可见内资正在调仓进入涨幅更少的 " 洼地 "。
整体来看,内资较为关注事件驱动的热点标的,对百济神州、瀚森制药、中国生物制药这样的龙头公司,其实资金的关注度并没有那么高。内资对于龙头的迷信正在消散,取而代之的是针对行业热点的密切追踪。
这也从侧面表明,越来越专业的内资投资者,正逐渐成为港股医药公司股价核心驱动力之一。对于药企而言,谁能更接地气的与投资者交流,或许就会收获来自投资者的惊喜。
· 靶点格局 ·
| |
| |
| |
|
· MNC 观察 ·
| | |
| |
| | | 拜耳
| |
· 产业地图 ·
| | |
| | |
| | |
| | |
|
| ||
| |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