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 6 月 26 日消息,今年车圈最为重磅的车型小米 YU7 正式上市,共推出三款车型,售价区间 25.35-32.99 万元,同时官方公布了该车的上市权益,详情如下。
YU7 热度和关注度之高仅次于小米 SU7,在 2025 年车市里绝对称得上 " 原子弹级 " 的存在,而这款车势必将成为大爆款,甚至有望刷新 SU7 创下的等车时长记录。
新车采用了轿跑 SUV 的样式,雷军称其绝对不是 SU7 的简单拉高,而是经过了重新设计,有超过 90% 的零部件都经过了重新设计,并提供多达 9 种配色,可充分满足年轻人挑剔的胃口。
其定位于中大型 SUV,整车尺寸遵循了 532 的标准,长宽高为 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车身自带宽体效果,极具运动肌肉感。
YU7 拥有造型凌厉的镂空水滴大灯,同级唯一嵌入贯穿式风道,配电动内翻门把手,靠近自动内翻,关门自动闭合,而光环尾灯简洁立体,更具辨识度。
它还是同级唯一的 10 组贯穿式风道的 SUV,拥有 19 个风口,40+ 处风阻优化,风阻系数低至 0.245,有效提升续航!
进入车内,除了 SU7 Ultra 同款方向盘和大尺寸中控屏,最吸引人的当属行业首发的 " 天际屏全景显示系统 "。
不同于传统的 HUD 显示,其采用了全景曲面投影技术,前挡风玻璃下方有三块 Mini LED 屏幕,内嵌超黑显示涂层,提供 1.1m 超宽全景显示,具备 108PPD 超视网膜级高清显示,1200nits 可视峰值亮度,全局 903 分区控光。
天际屏左右两侧还可显示转向时的盲区影像,不用再低头看中控屏,整体更为实用、高效,此外,小米汽车为天际显示屏提供了 5 类信息卡片,车主可根据自己需求自由组合。
智能座舱硬件部分,该车全新升级四合一域控制模块,搭载第三代骁龙 @8 移动平台,采用 4nm 工艺制程,可以显著提升车机开启、运行速度,同时还能减少 OTA 升级时间,最快仅需 15 分钟。
非常有意思的,YU7 的小米生态进一步升级,主副驾双侧螺纹口新增 27W 供电,可连接无线手机充电面板,同时全车还有 9 处隐藏式磁吸点位,纸巾盒,眼镜盒,都可瞬间吸住,且支持磁吸物理按键,支持全车几十种功能绑定。
为保证豪华和舒适,小米 YU7 新车内部高频接触内饰面 100% 软包覆,全车均为 Nappa 真皮座椅,兼具包裹性和支撑性。
YU7 前排还提供双零重力座椅,支持一键躺倒,后排为 135 ° 豪华电动座椅,角度随意调节,并配有小冰箱、可单独拿取的后排控制屏。
空间更是 YU7 的优势所在,全车拥有 1970L 超大储物空间,尤其是 141 升的前备箱,不仅容积大,使用起来也很方便,机盖支持多种自动开启方式,包括语音(需录入声纹)、车外按键和手机感应等。
YU7 继承了 SU7 一贯的高安全性,同时还得到了进一步升级,车身骨架率先启用了 2200MPa 的小米超强钢,相较于主流的 1500MPa 热成型钢,抗拉强度高了 40%,屈服强度高了 24%。
不止如此,YU7 防撞梁得到加强,前门和后门的防撞梁承载能力和吸能性能都比 1500MPa 的提升了,前门提升了 52.4% 的承载能力和 40.2% 的吸能性能,后门则是提升了 37.6% 的承载能力和 25.4% 的吸能性能。
更出人意料的是,小米 YU7 还用上了 " 内嵌式防滚架 ",其同样使用了 2200MPa 小米超强钢,通过热气胀工艺内嵌到 A 柱和 B 柱里,这样 A 柱和 B 柱的承载能力分别提升了 35% 和 70.5%,可让车身在翻滚时更稳固,最大程度保护乘客的安全。
底盘部分,YU7 全系标配前双叉臂 + 后五连杆独立悬架,连续阻尼可变减振器,中高配还拥有闭式空气弹簧,支持主动调节软硬高低,而小米智能底盘还能实现道路预瞄。
辅助驾驶方面,虽然小米起步比较晚,但追赶速度非常快,YU7 出厂自带 1000 万 clips 级别的辅助驾驶端到端大模型,已经追平了当前第一梯队。
同时该车全系标配全新一代英伟达 Thor 车载计算平台,最高算力达 700TOPS,标配激光雷达,最远有效点阵云距离 200 米,在暗光环境里看得更强,还能准确识别异形障碍物。
还全系标配 4D 毫米波雷达,提升雨雾天气出行安全,应用摄像头 ALD 镀膜技术,有效减少眩光、鬼影,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实现更智能、更安全的辅助驾驶。
动力和续航部分,YU7 标准版为后驱,Pro 和 Max 均为四驱,分别对应超长续航后驱、超长续航四驱和超长续航高性能四驱。
其中标准版搭载一台小米 V6s 电机,最大功率 235 千瓦,峰值扭矩 528 牛 · 米,零百加速 5.88 秒,最高车速可达 240km/h,匹配 96.3 千瓦时磷酸铁锂电池组,CLTC 续航 835km,在中大型纯电 SUV 里排第一。
Pro 版搭载前后双电机,在后驱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台 135 千瓦的前电机,系统综合功率 370 千瓦,峰值扭矩 690 牛 · 米,零百加速时间为 4.27 秒,极速同样为 240km/h,也匹配 96.3 千瓦时磷酸铁锂电池组,CLTC 续航 770km。
而 Max 版动力进一步提升,前驱动电机最大功率 220 千瓦,后驱动电机最大功率 288 千瓦,系统综合功率 508 千瓦,峰值扭矩 866 牛 · 米,零百加速仅 3.23 秒,极速可达 253km/h,搭载 101.7 千瓦时宁德时代麒麟电池(三元锂),CLTC 续航 760km。
不同于 SU7,YU7 全系均基于小米自研的超级 800V 碳化硅高压平台打造,支持 5.2C 最大充电倍率,所有车型均可在 12 分钟将电量从 10% 充至 80%,Max 版更能在 15 分钟补能 620 公里,彻底消除续航焦虑,且支持 CCS2、GB/T 20234 等主流充电标准,覆盖全国 98% 的公共充电桩。
One more thing:
小米 YU7 成功挑战了 24 小时耐力挑战,除却充电等待其余不休息,换人不换车连续跑 24 小时,对车子的电池、电控、散热系统有着非常严苛的考验,此前仅有保时捷和奔驰完成,如今,首家成功挑战的中国车企出现了,它正是小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