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06-26
对话刘波:从古龙笔意到 AI 分镜,一位动画人的武侠破界之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文 | 极客电影 Geekmovie,作者   | 徐小怪,编辑 | 羊羊、Joy

我不会让你看出哪里用 AI 的,那样 AI 的作用就不大了。

一腔情愿的使命感,能让人活得更幸福些。作品是永恒的。

你的 " 私货 " 是最好的财富。

截至撰稿,5 月 29 日在 B 站上线的利用 AI 辅助创作的动画短片《绣春刀》已取得近 50 万的播放量,收获了业内外的广泛好评与关注。

其改编自《绣春刀》的高潮打戏段落,由操刀过武侠动画《枕刀歌》系列的制片人刘波和三三而川动画团队,使用 CreateAI 技术制作

从呈现上,既有传统武侠的风格品质,也有动画的写意浪漫,更有 AI 带来的流畅动感。

△  《绣春刀动画短片》武侠风打斗

这种成果与刘波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从年少时候喜欢看武侠小说,到考入中文系深耕文学,再到进入游戏公司和科技公司工作,以及后来与薛锦胜导演及 " 枕刀歌 " 核心团队一起专注武侠风动画,他对于故事、画面和技术均有自己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团队凭借 CreateAI 的技术优势,得以通过 AI 的高效辅助,制作出优质的动画作品。

而这能看出一个残酷的趋势:

当专业型创作者掌握与 AI 配合的密码,这对于普通的技术型创作者可能是降维打击。

并且,AI 技术的升级也会倒逼创作者加码精进专长,否则双方难以碰撞出最契合的火花。

日前,极客电影特别访问了制片人刘波,邀请他从多维度分享了《绣春刀动画短片》《枕刀歌》系列的创作过程,以及在 AI 应用方面的看法和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过程里制片人刘波金句频出,能够见得创作者在技术浪潮中对艺术本真的坚守,以及 AI 时代下对武侠创作的破局思考。

01 AI 辅助创作动画《绣春刀》:" 人工创意 + 技术提效 " 双轨模式节时 50%

运用 AI,整个制作周期大约在 2 个月左右,对比传统制作流程,效率有显著提升,原本可能需要 4 个月以上的时间。

源于对武侠文化的深刻情结和自身的动画技术经验,刘波及枕刀歌团队决定与 CreateAI 技术团队共创一部同类题材的动画短片。

他选择了自己很喜欢的电影《绣春刀》进行改编,而且与 CreateAI 技术团队就合作方式达成了共识——不能为了追逐技术而创作,一定要以内容品质为核,再思考如何借助 AI 提升制作效率

△   电影《绣春刀 2》海报

作为同人作品,他们没有进行剧本二创,而是直接围绕原片经典打戏段落展开重构,以释放动画特有的夸张张力,同并保留原作的优秀故事基底。

基于这些共识,进入制作阶段,团队将协作细化为「创意人工主导 + 技术 AI 辅助」的双轨模式,在不同阶段释放各自优势。

具体说来,利用 CreateAI 技术对贴图以及渲染等动画环节进行程序化辅助,从而更高效地实现水墨风格化的视觉效果,以及隐藏 AI 的使用痕迹。

△  《绣春刀动画短片》水墨风格化吸睛

起初,刘波先是与导演和美术导演敲定艺术方向,再让 AI 生成风格参考图,这种方式能够快速筛定视觉基调,从而省去大量的传统试错时间。

这其中,分镜设计完全由人工主导,在他看来,像武侠打戏的节奏编排、角色眼神里的情绪传递这类核心创意,AI 暂时还无法替代创作者的直觉。

有些环节还是人工的成本更低,使用 AI 其实需要花费更多成本。

进入中期制作,则可以让 AI 发挥更大优势,尤其体现在两个环节:

一是角色与场景贴图环节,为了更好地体现中国传统水墨笔触风格,考虑到人物贴图风格需要更密集的细节,制作团队先是尝试以美术手绘为基础,再让 AI 学习水墨画风格,辅助手绘,以此更高效地实现精美的风格效果。

△  《绣春刀动画短片》精彩打戏

以往绘制这种风格化很强的角色贴图,即便资深原画师也需 0.5 个月到 1 个月才能完成一个,

而这次以主美绘制的样图为基础,CreateAI 团队通过训练专属模型,

使得 AI 可以在符合预设风格的前提下批量生成贴图。

二是画面渲染环节,在美术和后期团队定下影调与色彩风格,以及人工完成初步后期模板之后,AI 会根据预设效果进一步调整校正,避免了逐个镜头手动调试的繁琐,同时保留了画面的艺术质感。短片中浓烈的色彩视觉表达,部分即来自 AI 对渲染和视效的处理。

△  《绣春刀动画短片》色彩浓烈

当然,整个过程里,依然是人工全权统筹把控:

必须强调的是,创作中真正的灵魂部分始终由人力坚守。

从打戏分镜的走位设计,到角色表情里藏着的武侠韵味,再到场景重构时对原作悲壮基调的延续,

这些承载着情感与思想的细节,都是团队成员反复打磨的成果。

刘波还讲到,回顾整个制作周期,从萌生想法到最终成片仅用了 2 个月,若按传统流程至少需要 4 个月以上。

而效率提升的核心逻辑即是" 人控创意、机提效率 " ——让 AI 去处理那些耗时但非创意核心的工作,人力则要专注于无法被技术替代的艺术决策

02 《枕刀歌》系列:续航 IP 势能 AI 助力故事 " 放收平衡 "

在故事核心表达确立的基础上,AI 可以助力剧本创作,但也只能是助力。

如果说《绣春刀动画短片》在制作维度上印证了 AI 的提效能力,那么三三而川团队即将上线的原创 IP 新作《枕刀歌 第三季》则显出了 AI 在故事维度的辅助创作。

作为原创武侠动画番剧,《枕刀歌》系列前两季的播出效果颇佳。

首季于 2021 年 2 月播出,获得了豆瓣 8.1的高分;系列第二季的豆瓣评分更是长期保持9.2,持续实现了热度与口碑双丰收。

这样的好口碑无疑说明了该系列是一个金牌原创武侠 IP,然而也正因如此,续作可以为观众带来期待的同时,也给创作者带来了动力和压力。

刘波直言,在创作《枕刀歌 第三季》的过程中,团队直接面临着来自市场的考验,毕竟环境在不断变化,新的创作团队和 IP 层出不穷。

△  《枕刀歌 第三季》

而为了适应环境,他们在保持该作品核心特色的前提下,不得不对一些过于独特的元素进行妥协,以降低观众的理解门槛,辅之运用 AI,在 " 放 " 和 " 收 " 两个方向上提升创作效率。

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

首先是创意拓展与方案,他们会在已有故事雏形和主线设定的基础上,将基础设计和创意输进 AI,令其生成多种参考方案,供编剧筛选和启发思路。

△  《枕刀歌 第二季》武器招式秘贴

例如,当有一个故事 idea 后,AI 可提供不同的叙事角度、情节分支,帮助团队完善故事框架。

不过,AI 无法生成原创创意,其输出内容多基于现有数据和套路,因此团队需人工主导核心创意的设定,包括角色价值观、故事的内核等。

第二是资料收集与辅助,AI 可协助收集剧本相关的背景资料,比如历史设定、文化元素等,但资料的准确性需要人工验证,避免出现与世界观冲突的内容。

△  《枕刀歌 第二季》诸葛弩武器介绍

第三是情节优化和逻辑验证,一方面,AI 可以帮助检查情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确保故事的流畅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AI 可以分析故事的结构,指出可能存在的逻辑漏洞或情节断裂点。

再有,AI 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帮助团队验证故事逻辑以及情感和主题一致性。

通过分析故事的各个部分,提供关于情感和主题表达的建议,让剧本保持故事的整体性和深度。

△  《枕刀歌 第二季》「江湖碎语」

刘波还特别强调,尽管市场环境在疾速变化,但是基于《枕刀歌》系列的立身之本,团队依然坚持在作品中表达对武侠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追求。

希望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找到一种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保持艺术价值的平衡点。

03 武侠动画:侠心入梦凝真气,AI 为刃斩荆棘

我们不坚持,武侠也会在。

《枕刀歌》系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幼年丧父的何方知练就绝技后,从西北边陲全家被灭门的羊汤店出发,跨越南北前往山东临清州、浙江翠峰山等地抽丝剥茧探寻杀父幕后主使,复仇途中却发现对手似乎有情有义,且在竭力保护真凶。

究竟谁是凶手?何方知的命运又会如何?中途他又有怎样的奇遇?又能得到怎样的成长?

毫无疑问,《枕刀歌》系列有标准的武侠元素和精神内核,而武侠也是驱动刘波进入动画行业的初心。

以及,从他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武侠的生命力,不仅表现在人的成长,也体现在与时代技术的双向共振与相互赋能。

△   电视剧《陆小凤传奇之陆小凤前传》剧照,张智霖饰演陆小凤

制片人刘波热爱武侠,自幼喜欢看古龙的小说,他特别喜欢《陆小凤传奇》《欢乐英雄》,喜欢那份潇洒不羁的风格与对传统武侠形象的解构,里面的人物或豪迈洒脱,或机智幽默,他们所展现的人性光辉、独特立场与价值观,都在深深影响着刘波。

△   电视剧《欢乐英雄》剧照,孙艺洲、蓝盈莹、杨玏、白客主演

这在他心中种下了武侠的种子,使其对武侠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与探索欲。

带着这份对武侠的热爱,刘波考入中文系,深耕文学,系统地学习文学理论与创作技巧,这为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文学的世界里,他学会了如何用文字构建一个完整的世界,如何通过文字传递情感和思想,这些能力均在他后来的动画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枕刀歌 第二季》水中切磋武艺

毕业后,刘波进入游戏公司,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在游戏公司的工作经历,让他接触到叙事和世界构建的初步知识,培养了他对故事和画面的初步理解,以及对技术的认知。

游戏的世界观架构、剧情设计以及角色塑造,都需要创作者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扎实的叙事能力。

在这里,他学会了如何通过画面和互动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沉浸感。

△  《枕刀歌 第二季》少侠十八般武艺

这些经验对他后来的动画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使他能够更好地把握故事节奏,并且运用技术,设计出富有张力的情节和生动的角色形象。

随后,刘波在某科技公司担任产品经理,从事智能语音相关工作。这段经历让他对 AI 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他后来接受和运用 AI 技术提供了基础。

这一段产品经理的从业经历,让他见证了 AI 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其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他意识到,AI 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更能够为创作带来全新的可能性

刘波开始思考,如何将 AI 技术与自己热爱的武侠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吸引力的作品。

此后,刘波遇到了他的好朋友" 动画人 " 薛锦胜(也就是《枕刀歌》系列的导演),带着对武侠的热爱和对新技术的探索精神,他们开始了《枕刀歌》系列 IP 的创作。

凭借其独特的水墨风格、扎实的武侠内核和精彩的武戏设计,迅速在国漫领域崭露头角,赢得了超高口碑,成为近年原创武侠动画的代表作品之一。

而《枕刀歌》系列的成功,不仅证明了刘波对武侠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表达,也展示了他在动画制作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  《枕刀歌 第三季》打戏流畅度极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作过程中,鉴于刘波深受胡金铨徐克等武侠电影导演的影响。

他在《枕刀歌》系列中也潜移默化地使用了很多传统武侠影视的审美理念,使《枕刀歌》的美术、和打戏叙事风格既保留了武侠的传统韵味,又具有现代动画的流畅感和视觉冲击力。

△  《枕刀歌 第三季》视觉冲击力强烈

现如今,随着团队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刘波意识到,要在竞争激烈的动画市场中立足,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创作模式。

于是,他开始和动画团队一起,在 CreateAI 技术团队的鼎力支持下,尝试将 AI 技术应用于动画制作。

他们的尝试成功了,《绣春刀动画短片》的成果直接证明,AI 技术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可以同步提高创作效率,降低成本,还能为团队带来了更多的创意空间

由此可见,哪怕时代在不断变化,技术在不断迭代,但武侠的精神依然是人内心的向往。

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掌握新技术的驱动力,成为文化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源泉,并且在 AI 等新技术的加持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就像那些武功盖世、义薄云天的侠客,任何困难都是成长的跳板。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基于 AI 技术的发展和刘波等创作者的持续探索,武侠文化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AI 技术也会在这个过程里,逐渐成为创作者的独门秘笈,助其独步武林,酣畅行走于江湖。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刘波 张力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