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APP 06-24
Kimi没有梦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葬 AI,作者:葬愛咸鱼,题图来自:AI 生成

AI 产品天天发布,大模型版本月月更新。评测与 PPT 太多,邀请码并 Agent 齐飞。然而,除了 AI 自媒体无人关心。

还有无人记得,杭州六小龙之前,上一代版本神是 AI 六小虎。

有鉴于此,我准备挨个锐评一遍 AI 六小虎,整点真实。

今天是 Kimi。

Kimi 最近的动作是在做 Agent。

再往前,Kimi 还尝试过社区,一家大模型公司,在主营业务明显落后竞争对手、用户增长遇到瓶颈,接二连三开拓新业务。

就像王小川做医疗大模型,主业没做明白,想靠垂直应用来实现所谓的 " 弯道超车 "。

Kimi 是一个 FOMO、金钱与欲望交织在一起的老故事。

从后往前看,"FOMO" 贯穿了 Kimi 的全部历史:因为 FOMO 崛起为 30 亿美金的独角兽;因为 FOMO 没有处理好与老股东的条款;因为 FOMO 想要复刻移动互联网不计血本地投流——最终又被 FOMO 反噬。

两年前的这个时刻,杨植麟以 " 天才少年 " 的人设横空出世,卡耐基梅隆博士、对 AGI 有坚定信仰,从一开始就选了当时看来颇具前瞻性的切入点—— Long Context 长文本处理。

杨植麟把长文本比作 AI 的 " 新的计算机内存 ",认为是实现 AGI 个性化互动的关键 ,是 " 登月第一步 "。

成立不到一年,2023 年内,公司完成了两轮融资,金额近 20 亿人民币。

真正将 FOMO 情绪推向高潮的,是阿里的入局。2024 年初,阿里以近 8 亿美元巨资下注月之暗面,让估值大幅飙升到 30 亿美金。

至此,在 FOMO 情绪的催化下,集万千宠爱的 Kimi 登上了舞台中心。

但莫名其妙的,Kimi 开始大规模投流,找了一些实习生拍甜宠短剧、和《咸鱼之王》抢用户留存,把大模型变成电子榨菜。

至今不知道是谁选择了这样的投流策略。投流决策实在太投资人,也太移动互联网了。这种不计成本换取用户增长的打法,让我想起了当年的 "ofo" 单车投放,它们背后也都是金沙江。

支撑这个激进策略的,还是整个投资圈对 " 飞轮效应 " 和 "Scaling Law" 的迷信。

Kimi 的早期投资人很喜欢鼓吹所谓的 " 数据飞轮 " 理论,认为用户越多,产生的数据就越多,模型能力就越强;一直到去年底,杨植麟本人还认为原来用静态数据集去训练,现在则要用新的方式来 Scale。

2024 年 11 月,技术圈完全风向转变,OpenAI 联合创始人 Ilya Sutskever 等一批顶尖 AI 科学家,公开质疑 Scaling Law 的局限性,指出简单地堆砌算力、喂更多数据,不能保证模型能力持续突破。

而 DeepSeek 推出的两款新模型,直接挑战了 Scaling Law ——进一步提升模型能力,需要转换为强化学习的新技术路线,而不只是堆砌数据和算力。

大的也来了。

2024 年 11 月 11 日,Kimi 大股东阿里巴巴最重要的日子,杨植麟被其前公司循环智能及部分老股东在香港提起了仲裁,叠加过往的创始人套现,让 Kimi 陷入商业伦理争议,很大程度击碎了 " 天才少年 " 和 " 技术理想主义 " 的叙事光环。

Kimi 结局会是如何?

(本文由 Gemini 2.5 Pro 辅助写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葬 AI,作者:葬愛咸鱼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kimi ai 移动互联网 阿里 投资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