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6 月 23 日讯(记者 黄心怡)哈啰宣布进军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赛道。
6 月 23 日,由哈啰、蚂蚁集团、宁德时代通过旗下投资主体共同发起成立的 " 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在上海注册成立,公司注册资金 12.88 亿元人民币,将专注于 L4 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安全应用和商业化落地。
新公司由上海云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蚂蚁集团)、上海钧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哈啰)、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问鼎投资有限公司(宁德时代)共同持股,三方首期合计出资超过 30 亿元。
" 造父 " 这一公司名字来自中国历史上著名善御者,具有高超的驾车技艺。据哈啰方面透露,哈啰 Robotaxi 业务及研发团队已经招募了一批 AI 大模型、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技术人才,完成核心人才矩阵的搭建,未来将持续吸纳全球人才。
当前,Robotaxi 领域已经迎来了特斯拉、谷歌、百度萝卜快跑、滴滴、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诸多国内外玩家,大厂和初创企业均纷纷入局。但是,技术的成熟度、政策法规的不确定性、行业的接受度等,仍是摆在 Robotaxi 商业化面前的考验。
▍ Robotaxi 商业化节奏提速
此次合作早有预兆。
今年 4 月,蚂蚁集团、宁德时代与哈啰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围绕绿色智能出行、数字科技、绿色运营及绿色投资四大方向展开深度合作。
绿色智能出行是这次战略合作的重点,包括智能驾驶、新能源出行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新能源电池后市场服务体系等方向。当时三方就官宣预告了将通过包括成立合资公司在内的方式,共同推进重点领域的应用发展与商业化落地。
近年来,Robotaxi 规模落地的消息频传,这或是吸引哈啰、蚂蚁集团等入局的原因。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EO 彭军此前表示,2025 年是小马智行的 Robotaxi 量产之年,随着第七代 Robotaxi 的自动驾驶系统成本下降,再加上生产提速,2025 年底 Robotaxi 车队规模将扩大到千台。
谷歌旗下的 Waymo 计划在 2026 年底之前将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产量翻倍。滴滴和广汽埃安联合打造的 L4 车型将于年底量产交付,2026 年逐步在广州和北京等部分区域示范运营。
天风证券在研报中表示,2025 年或是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元年,预计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有望从 2027 年开始迅速增长,于 2030 年达到接近 5000 亿元的规模,达到 2027 年的 22 倍,在智慧出行中的渗透率达到 32%。
中信证券认为,2025 年以来,Robotaxi 商业化节奏提速,主要由于 L4 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初步成熟,海外谷歌旗下的 Waymo 安全性已经超过人类司机水平,同时美国对于 Robotaxi 监管逐步放松。就在今天,经历多次延期之后,特斯拉的 Robotaxi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正式启动试点,向首批受邀用户开放体验。
艾媒咨询 CEO 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 Robotaxi 是非常具有前景性的行业," 在未来出租车的赛道上,自动驾驶有望能够替代人工的部分场景。从资本的布局来看,目前看好这个行业的企业,不仅是百度,如今还有阿里系的蚂蚁集团入局。还有很多的资本也会紧盯这个赛道。"
▍入局者众多 仍面临商业化挑战
在哈啰之前,百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多家企业已经布局 Robotaxi,并在今年纷纷宣布了海外落地进展。
《科创板日报》记者此前从知情人士独家获悉,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 萝卜快跑 " 有意布局日本市场。瑞士、土耳其也在海外计划内。在中东市场,百度萝卜快跑已与迪拜道路交通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部署超过 1000 台全无人驾驶汽车。萝卜快跑还获批了中国香港首批右舵左行地区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除百度外,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在内的多家自动驾驶企业也都在布局海外市场。从地域分布来看,各家企业主要集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
不过,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仍面临诸多挑战,Robotaxi 的发展前景受到技术瓶颈、政策监管和市场不确定性的多重制约。
比如,谷歌旗下 Robotaxi 公司 Waymo 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谷歌母公司今年一季报显示," 其他业务 " 板块(包含 Waymo 和生命科学业务 Verily)收入同比下滑 9% 至 4.5 亿美元,亏损额则从去年同期的 10.2 亿美元扩大至 12.3 亿美元。
在乘用车厂的既有版图之外,Robotaxi 能否构建起独立的生态位,尚存在疑问。某车路协同领域专家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行业的毛利率难以覆盖高昂的研发成本,整体仍处于技术验证阶段。预计距离真正的商业化落地还需几年的培育期。"
张毅也认为,Robotaxi 对距离真正的商业化爆发,仍有一段路要走。
谈及过渡期何时结束,张毅认为,这不仅仅取决于技术的成熟度,还取决于行业的接受度。" 正如过去汽车代替马车一样,不只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有就业问题、行业接受程度等等需要列入考量。随着市场的逐步过渡和适应,以及技术的逐步成熟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