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 6 月 25 日是全国土地日,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个全国纪念宣传日。今年的主题是 " 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 "。
在土地呼吸间,如何通过一场深度对话感受星城美好?6 月 21 日上午,长沙市第 35 个 " 全国土地日 " 主题活动在长沙规划展示馆举行。本次活动通过案例推介、主题讲座以及互动活动等丰富的形式,对话星城土地之美,让更多人认知土地、读懂土地、关爱土地,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感受土地保护利用的长沙实践
土地,是生存之基、发展之要、民生之本。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曹前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在省自然资源厅的精心指导、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始终牢记 " 国之大者 ",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2024 年度耕地面积总量 309.55 万亩,稳固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与此同时,严格用途管制,盘活存量空间,提升服务效能,紧抓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机遇,将 122 宗一万余亩认定入库的低效用地转化为发展新动能,实现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向赋能。
望城区大泽湖湿地公园以农耕文化为笔,绘就城市田园共生新画卷;长沙县 " 我在开慧有丘田 " 项目,让千年农耕文明在乡村振兴中焕新;浏阳经开区 " 三生融合 " 项目,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机融合,打造产城协同发展的产业社区……活动现场,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海浪推介了长沙市耕地保护与节约集约用地优秀案例,一系列耕地保护与节约集约用地领域的生动实践,展现出长沙守护耕地红线的决心,以及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不懈努力。
探寻湖湘土地文化的前世今生
从稻作文明起源到现代农业发展,湖湘土地如何承载千年农耕文明的基因密码?
活动中,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一级调研员李建国带来《湖湘农耕文化》主题讲座,从传统、近代、当代三个维度,深度解析土地与湖湘大地共生的故事。
" 湖湘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深厚。近年来,湖南打造了很多湖南农耕文化的新样本。例如浏阳市永安镇丰裕村,得益于长沙黄花机场扩建项目 40 万立方米耕作层表土‘安家’,耕地获得‘重生’,实现粮食稳产增收。" 他表示,未来将有更多耕地保护的实践在湖湘大地涌现,让欣赏田园风光,想起小时候的味道,成为百姓生活的新时尚。
从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到 " 天空地网 " 的智慧监管,长沙如何让传统农耕文化在现代耕地保护中焕发新生?湖南湘江新区莲花镇村级田长张春香以莲花镇智慧农场为样本,解码耕地保护背后的文化传承与创新逻辑。长沙市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征地拆迁事务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副主任瞿新征则介绍了园区如何实现低效土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与高效盘活。据悉,近三年来,望城经开区共盘活高星物流园、大旺、万家乐、泽翔等 40 余个项目,共计 2079 亩低效用地。
活动现场设置的耕地保护与节约集约用地展示专区人头攒动。市民通过图文展板、互动游戏等形式,深入了解长沙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创新智慧。参与活动的小陈同学表示:" 今天才知道每寸耕地都来之不易,以后我一定从自己做起,珍惜粮食,珍爱身边的每一寸土地。"
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牛蕊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 " 晨视频 " 客户端,搜索 " 报料 " 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cspxxcb;或拨打热线 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 19176699651。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