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唐曜华
编辑 | 周炎炎
新媒体编辑 | 实习生 宋语菡
惊呆了!原来自己买柜台债,有时候真的比依赖债基基金经理靠谱。
财小圈最近把去年 6 月在银行 APP 买的柜台债卖了,算了下收益率 4.31%。现在存款利率普遍降到 2% 以下了,买低风险的柜台债居然能赚到这个收益率,简直大满足,唯一的遗憾是买少了。
查了下交易记录,财小圈是去年 6 月 21 日以 105.6749 元 / 百元面额的 " 买入全价 " 买的 "20 国开 05",这只债券的到期日期是 2030 年 3 月 10 日,也就是说当时距离到期还有 5 年多,当时的买入到期收益率是 2.1656%,如果持有到期的话年化收益率是 2.1656%。
现在距离到期还有 4 年多,财小圈 6 月 19 日已经选择卖出了,6 月 19 日的 " 卖出全价 " 为 107.1560/ 百元面额,选卖出后就是按 " 卖出全价 " 成交的。可以看出来价格相比买的时候上涨了 1.4%。价格变化带来的收益是一部分,还有利息收益。这只债券今年 3 月份付了一次利息,财小圈卖出债券到账的钱加上收到的利息收益后,再跟当时买入成本对比,算下来持有这只债券接近 1 年的收益率是 4.31%!
财小圈去年 10 月 9 日买的另一只债券 "18 进出 10" 收益率则相对低一些,当时剩余期限只有 3 年多了,比 "20 国开 05" 剩余期限要短一些。这只债券按 6 月 19 日最新市值以及加上今年 3 月收到的利息,跟财小圈的买入成本对比来算的话,持有 8 个多月的收益率为 2.38%,年化后在 3.5% 左右。这个收益率就相对一般了。
因为都是政策性银行债,两只债券收益率走势是比较接近的,区别主要在于剩余期限,也就是距离到期日的长短。除此之外可能买入时点不同也是造成持有收益率差距的原因。
也许有很多人对买柜台债的细节有所不了解,财小圈就针对大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做一个 Q&A 解读吧!
Q&A:
1、买入全价 / 净价、卖出全价 / 净价到底看哪个?
看买入全价和卖出全价。财小圈看了下,我买入的成本价,银行是按买入全价乘以持有债券数量来算的,卖出的结算金额则为卖出全价乘以持有债券数量,所以要看全价而不是净价,不然会算不清楚。全价相比净价的区别是多了一个应计利息,应计利息计算的是从上一次付息日到交割日期间累积的利息。
买卖的时候为什么要加上应计利息呢,主要是为了方便计算你持有期间应得的利息,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持有到付息日。比如一年的利息是 1 万,你持有半年卖了,那还是应该付你一半的利息 5000 元,这样更为合理。
2、为什么现在卖出?财小圈提前卖出的逻辑是啥?
主要债市感觉又涨了不少了,不知道会不会跌,上一次坐了一轮过山车,这次有点怕了,先卖一只再说。当然了财小圈也可能因此错过后续行情。
债市通常资金面越宽松、预期越悲观越涨得不错,但是涨多了以后就怕机构止盈抛售。即使大趋势是牛市,中途的波折有时候也是难免的。
现在听一些资管机构说,现在收益率这么低了有点心慌慌,也不太好操作了。
3、债券有利息拿,就一定不会亏吗?
如果你打算持有到期的话,可以参考买入到期收益率,这个收益率大概就是你持有这只债券直到到期的年化收益率。
如果你中途卖出的话,那是赚是亏就有不确定性了,虽然你可以稳拿利息,但是债券价格波动也可能带来亏损。
是赚是亏就看你持有这只债券的市值加上你收到的利息,跟你当时买入这只债券的结算金额进行对比,超过了的话就是赚的,低于的话就是亏的。
扫码向我爆料!
不想错过 21 金融圈的新鲜资讯,请关注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