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胡青木
编辑 | 苏淮
又有一家连锁药房披露了减持公告。
益丰药房日前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厚信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 " 厚信创投 ")及其一致行动人,拟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股份 2400 余万股,占总股本的 2%。由于减持价格将根据市场价格决定,因此具体的减持金额还未确定。不过以近期益丰药房 24 元 / 股的股价进行粗略估算,这笔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套现金额高达约 6 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厚信创投的实控人,为益丰药房的董事长、总裁高毅。
截图来源于公司公告
益丰药房的减持并非孤立事件,一个多月以来,大参林、老百姓和漱玉平民等多个连锁药房均发布了减持公告。
如此密集且大额的减持行为,绝非偶然。要知道,益丰药房的股价,相较 2020 年时的高点已经 " 腰斩 ",在这样的时间节点披露减持公告,不免引人深思。与此同时,大参林、老百姓等公司的股价同样表现不佳。
在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减持,是否意味着资本对连锁药房行业的前景预期正在发生重大转变?
连锁药店造就常德首富
益丰药房老板高毅的财富故事,始于一次破釜沉舟的创业选择。
这位湖南常德人,1968 年出生于医药世家,在父亲的影响下对医药行业有着天然敏锐度。
1996 年,高毅通过承包乡镇药品批发站,凭借 " 低毛利高周转 " 模式迅速积累资本。
2001 年,高毅在常德开设首家益丰大药房,首创 " 开架自选、平价销售 " 模式,颠覆传统药店经营逻辑,迅速抢占市场。此后,他开启了疯狂的扩张之路,在湖南全省及上海、江苏、江西等多地密集布局益丰大药房,同时积极推动并购。
2015 年,是高毅人生的高光时刻,益丰药房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湖南省首家上市的连锁药房,也是中国第一家沪市主板上市连锁药房。同年,47 岁的高毅凭借 45 亿元财富,一举成为常德首富。
此后数年,益丰药房疯狂扩张。至 2024 年,高毅带领企业,将门店网络拓展至全国多个省市,门店数突破 1.4 万家。
截图来源于公司官网
在 2024 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高毅以 70 亿元财富长期稳坐常德首富之位,成为当地商业领域的标志性人物。
过去数年,益丰药房在门店拓展上一路高歌猛进。从 2015 年上市时的 1600 余家门店,一路攀升至 2024 年末的 14000 余家,门店网络持续扩张,覆盖范围不断拓展。这本应是企业蓬勃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的象征。
然而,近期控股股东做出的减持决定,与益丰药房持续增长的门店数量形成了鲜明反差。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整个连锁药房行业后,会发现这并非个例。
在密集减持背后,资本究竟嗅到了什么?
从跑马圈地到存量竞争
近一个多月以来,A 股连锁药房行业掀起了一轮罕见的 " 减持潮 "。
2025 年 5 月初,老百姓控股股东拟减持不超过 3% 股份;5 月末,漱玉平民二股东拟减持不超过 3% 股份;6 月初,大参林实控人拟减持不超过 2% 股份。再加上此次益丰药房控股股东的减持,短短 40 多天的时间,已经有 4 家上市药房密集发布了减持公告,涉及金额超 15 亿元。
注:减持金额按照公告日股价测算
资本退出连锁药房动作之频繁、节奏之紧凑,在行业发展史上实属罕见。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源媒汇梳理发现,益丰药房过去几年的快速扩张并非孤例。在资本助推与政策红利下,无论是上市还是非上市的药房企业,集体进行 " 开店竞赛 "。截至 2024 年末,全国药店总数突破 70 万家,店均服务人口仅约 2000 人,部分城市核心商圈甚至出现 "500 米 8 家药店 " 的畸形布局。
对比美国(5000 人 / 店)、日本(6000 人 / 店),中国药店密度已超合理水平 3 倍以上。
与此同时,医保控费的深化与集采政策在零售端的落地,正持续重塑药房行业盈利逻辑。全国多地明确要求药店按集采中标价实行 " 零差率 " 销售,这极大压缩了药房依靠药品差价盈利的空间。而门诊统筹政策实施后,部分购药需求从药店回流至基层医疗机构,连锁药房的客流量和销售额受到直接影响。
另外,线上购药凭借便捷性迅速抢占市场,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下单,且药品价格往往因减少中间环节更具竞争力,配送上门服务更是满足了快节奏生活下人们的需求。线上平台的发展,还促使消费者购药习惯发生改变,年轻群体更倾向于线上渠道,进一步分流了连锁药房的客源,加剧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在多重因素影响下,连锁药房行业已彻底告别 " 万店狂奔 " 的野蛮扩张时代,正式迈入 " 存量博弈 " 的深度调整期。
头部企业加速闭店
早年,在行业疯狂跑马圈地的背景下,尽管益丰药房中小社区店占比在逐渐增加,但其日均坪效在过去几年一直保持在 60 元 /㎡上下。而随着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益丰药房旗下门店的日均坪效,从 2023 年的 61.06 元 /㎡暴跌至 2024 年的 51.07 元 /㎡,中小社区店占比超 90%,成了拉低这一数据的重要原因之一。
疯狂扩张带来的恶果,不仅体现在坪效的下跌,更反映在连锁药房的经营指标全线承压。随着门店密度不断攀升,客流被严重分流。与此同时,高昂的租金成本与人力成本,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过去 5 年间,益丰药房的营收与归母净利润虽然持续保持增长态势,但 2024 年这两项核心指标的同比增幅均创下近 5 年新低。
益丰药房已经是行业里的 " 优等生 ",其他连锁药房企业均在 2024 年出现了利润滑坡,如老百姓同期的归母净利润降幅超四成;大参林的归母净利润减少超 20%;一心堂的归母净利润更是降低了近八成。
随着行业形势急转直下,疯狂扩张带来的问题全面爆发,头部企业闭店潮加速蔓延。
2024 年,益丰药房关闭门店数量高达 1078 家。要知道,2023 年,其关店数量还不足 160 家。即便是 2024 年上半年,关闭门店数也仅有 72 家,仅为下半年闭店数量的零头。下半年闭店数量突然爆增,彰显出公司门店结构调整的紧迫性。
除了益丰药房,大参林在 2024 年也关闭了 733 家门店。年报解释称,关店原因主要为地方性规划、资源整合及策略性调整等;一心堂在 2024 年关闭了 358 家门店,努力削减低效业务;老百姓虽未公布 2024 年闭店数据,但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就关闭门店 161 家。
据中康药店通数据,2024 年全年零售药店闭店数量高达 3.9 万家,闭店率大幅飙升至 5.7%,较 2023 年增加 1.9 个百分点。其中,第四季度闭店数量超 1.4 万家,创下历史峰值。
针对控股股东减持对市场的影响,以及行业存量竞争时代如何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等问题,源媒汇向益丰药房董秘办发送了问询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益丰药房、大参林等头部连锁药房的控股股东与高管接连抛出减持计划,不仅是对个体企业增长乏力的担忧,更是资本对整个行业从 " 黄金赛道 " 跌入存量厮杀的提前预判。若无法及时通过精细化运营、差异化服务重构竞争壁垒,更多企业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