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圈里,学霸人设并不少见,但能像喻恩泰这样,把 " 学霸 " 两个字活成人生底色的人,真的不多。
大多数人可能只记得他是《武林外传》里那个摇头晃脑、满嘴 " 子曾经曰过 " 的吕秀才。
却不知道,戏外的他,其实是个实打实的 " 学神 ",上戏本科第一名、研究生第一名、博士还是第一名。
甚至跑去牛津大学学莎士比亚戏剧,回来又拿下中戏的双料博士。
更难得的是,他能在最红的时候急流勇退,拒绝大导演的戏约,转身回学校继续读书,一读就是十几年。
这样的选择,放在今天这个 " 流量为王 " 的娱乐圈,简直像个 " 异类 "。
喻恩泰的学霸之路,其实挺有意思。
他出生在江西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对他要求严格,从小就希望他好好读书,出人头地。
初二那年,他考了全班第一,结果父亲一高兴,直接把电视机锁进了柜子,本意是让他专心学习,没想到反而让他对电视产生了执念。
后来高考填志愿,父母想让他报清华北大,他却阴差阳错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还是以第一名的成绩。
这大概就是命运的安排,让他和表演结下了不解之缘。
进了上戏,喻恩泰的学霸属性彻底爆发。
别人忙着拍戏、接广告,他却埋头苦学,觉得自己英语不如上海本地的同学,就把牛津词典背了个遍,甚至把上海的高中英语教材全自学了一遍。
同班的陆毅那时候已经靠《永不瞑目》火了,而喻恩泰还在图书馆熬夜到凌晨两点,同学都叫他 " 两点钟先生 "。
本科毕业后,他又以第一名考上研究生,接着去牛津大学交换,回来又读博士,一路开挂。
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拼,他说:" 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我从不后退。"
2005 年,他刚考上博士,就遇到了《武林外传》。
编剧告诉他,吕秀才是个满腹经纶的书生,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真去啃了《论语》《诗经》,甚至把 43 万字的《论语今读》全读了一遍。
结果,这个角色让他一炮而红,成了家喻户晓的 " 吕秀才 "。
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要趁热打铁、疯狂接戏的时候,他却做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回学校继续读书。
那几年,他推掉了 13 部戏,连李安的邀约都拒绝了,唯一接的一部戏是赖声川的话剧《暗恋 · 桃花源》,因为那是他学生时代的梦想。
有人说他傻,最红的时候不捞钱,跑去读书图什么?
但喻恩泰心里清楚,演员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底蕴。
后来他复出拍戏,每一部作品都能看到他的 " 较真 ",演《大秦帝国》里的张仪,他跑去图书馆查了几十万字资料,笔记做了几十本;
演《火锅英雄》里的 " 眼镜 ",他硬是把重庆话练到本地人都听不出破绽。
最绝的是在《声临其境》里,他一段莎士比亚戏剧的全英文配音,直接让观众听傻了,网友调侃:" 这要是六级听力,我肯定挂科!"
除了演戏,喻恩泰的生活也很有味道。
他把家安在庐山脚下,离陶渊明故居很近,平时写写字、抄抄经,像个现代隐士。
旅行、读书、陪家人,才是他真正喜欢的生活。
2015 年,他在机场遇到主持人史林子,几个月后就成了夫妻,现在有了孩子,日子过得简单又充实。
有人问他后不后悔当年没多接戏,他说:
" 演戏不是为了红,而是因为喜欢。
读书也一样,它们都是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方式。"
在这个急着成名、急着变现的时代,喻恩泰的 " 慢 " 反而成了一种稀缺的品质。
他不着急红,不着急赚钱,甚至不着急被记住,只是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往前走。
这种人生,或许不够轰轰烈烈,但却有一种稳稳的幸福。
就像他自己说的:"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
而他也恰恰证明了,有时候,慢一点,反而走得更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