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湃 06-13
这次真的挺不住了?哪吒迎来“至暗时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总编 | 张克环

编辑 | 张俐

作者 | 桑田

来自汽湃(GREATAUTO ) 的报道

6 月 11 日晚,一段 " 员工围堵董事长讨薪 " 的视频在社交平台流出,把哪吒汽车推上了风口浪尖。仅仅一天之后,一份《哪吒汽车重整声明》浮出水面,证实这家曾经的新势力 " 黑马 " 已正式启动司法重整程序,由浙江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监督、政府主导,试图通过法律路径为自身寻找生机。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优胜劣汰加速的背景下,哪吒的这次 " 主动求生 " 动作,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兴衰,也成为观察中国二线造车新势力能否突围的一个缩影——资本冷却、市场内卷、管理矛盾、组织失血,这场危机不是突如其来,而是层层积累后的系统性回响。

这一次,哪吒的 " 自救 " 还能奏效吗?

信任崩塌,从组织内部开始

哪吒汽车的转折点,其实早有端倪。2022 年,哪吒曾以 15.2 万辆的年销量位居造车新势力榜首;但进入 2023 年后,销量持续下滑。2024 年 10 月,哪吒开始被频繁曝出经营困境。12 月,原 CEO 张勇卸任,创始人方运舟重回一线掌舵,自述 " 哪吒一直在悬崖边上艰难活着 "。在他接手后,公司迅速推进 " 降本增效 ":大幅收缩营销渠道、裁撤智驾团队、推动员工优化,并转向 " 海外优先 " 策略。

同时,哪吒在 2025 年 3 月推出一项大规模 " 债转股 " 计划,声称已与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北斗智联等 134 家核心供应商达成超 20 亿元协议。一度被视作转机。

进入 2025 年一季度,哪吒试图通过 20 亿元债转股释放压力,但融资方案始终未落地。一些原本看好的产业资本也开始附加 " 高层调整 " 等前置条件。

最终,危机爆发在组织最核心的信任层面。6 月初,哪吒官方人士对媒体确认:债转股未能引来预期融资," 减轻债务的目标已完成,但融资未能落地 "。这意味着,哪吒的 " 化债 + 募资 " 联动机制彻底失灵,资金链缓冲窗口关闭。

6 月 11 日的视频中,哪吒员工围堵董事长,要求支付薪资、补偿及员工期权退款。方运舟回应 " 你们该申报就申报去 ",随即关上办公室门。尽管没有发生激烈冲突,但从网络扩散速度与情绪反应来看,企业内部信任已降至冰点。

6 月 12 日,多家媒体实地走访哪吒汽车位于上海虹桥商务区的新总部,发现办公区内已空无一人,工位凌乱,物品未清。物业回应称,哪吒属 " 转租入驻 ",实际入住仅半月,期间已发生两起 " 申请支付薪酬 " 事件,影响较大。

这种组织失联的状态并非偶然。早在 5 月底,公司就开始裁员、合并部门、暂停部分人事系统。员工被通知居家办公,内部流程中断,系统后台显示仍有约 872 人,但多数处于离职或待岗状态。人力、法务、财务部门大量人员流失,常规流程无法维持。

从资金困境到组织瘫痪,这是一场系统性塌方。

更早之前,哪吒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就已被申请破产:天眼查数据显示,5 月 13 日,上海禹形广告有限公司对其发起破产审查申请,案由为 " 债务未清 ",经办法院为浙江嘉兴中院。当时哪吒对外回应称 " 属正常维权,公司尚未主动申请破产 ",但仅一个月后,就走到了启动司法重整的阶段。

资本、供应链、债权人之间的 " 三角张力 " 彻底撕裂。公司治理失衡,也开始向最脆弱的部分传导。

危机向外蔓延:

品牌、出海、用户服务全面受压

在国内市场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哪吒于 2024 年底明确提出 " 海外市场占比一半 " 的战略设想,试图通过 " 出海快跑 " 来对冲风险、换取融资想象力。

过去一年内,哪吒先后在泰国、印尼、巴西等市场布局工厂与销售渠道,曾一度被称为 " 新势力出海最快 " 的品牌。但最新反馈显示,这条路径也陷入停滞。

据业内流传数据,截至 5 月底,哪吒在泰国的经销商数量从年初的 66 家减少至 53 家,多地门店暂停运营;由于当地售后体系承压,有部分用户反馈出现配件短缺、响应迟缓等问题。而印尼市场尚处起步阶段,近期也有消息显示人员优化与项目节奏放缓,品牌资源投入有所收紧。

内部人士称,哪吒重整后仍将 " 保留海外业务 ",力争 " 将其与国内风险隔离 ",但现阶段相关条线团队亦已收缩。

哪吒的 " 闪电出海 " 与 " 闪电收缩 " 再次印证,海外并不能成为经营困境下的避风港。若国内体系无法稳定,出海也难以形成独立闭环。

在国内,哪吒的问题更为棘手。从今年年初开始,先是官网、APP 一度瘫痪,而后又有哪吒车主反映无法 OTA、售后无人接听电话、维修配件断供,甚至有用户爆料哪吒通过第三方短信推销售后服务,疑似外包车主数据,引发隐私和服务双重焦虑。

当一家车企的服务网络失联时,其所有的产品价值、技术积累与品牌承诺也会瞬间失去依托。信任缺位,才是新能源品牌最难弥补的裂痕。

重整声明与治理博弈:

命运交点上的自救

6 月 12 日晚,哪吒正式发布《重整声明》,核心内容包括:在法院监督和政府协调下,依法推进司法重整;引入头部产业资本专项增资,优先保障生产与交付;优化治理结构,拟聘任新 CEO,推动职业化管理;聚焦滑板底盘、智能驾驶等研发方向,重启三年产品规划等。

这是一次在法律框架下的 " 官方接管 + 市场参与 " 的组合式挽救。从程序路径来看,与此前威马、高合的 " 被动清盘 " 有明显区别。但外界更关注的,是此次 " 重整 " 是否真能落实,而非仅止于表态。

据知情人士透露,哪吒此前融资过程中曾遭遇来自部分产业基金的 " 换帅前提 " ——要求创始团队退出,换取新一轮融资。但最终未成。如今哪吒否认 " 董事长罢免 " 一说,依然强调 " 与国资股东共进退 "。

在哪吒内部,方运舟仍掌握强大权力与影响力。甚至在重整推进关键阶段,他也亲赴注册地桐乡,准备对 " 此前拟定的处置方案进行修订 "。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哪吒最大的不确定性,不在于其是否能获得法院受理或债务展期,而在于治理机制是否能真正让渡空间,引入产业资本及职业经理人主导重建。" 一边要重整,一边核心高管仍牢牢控制方向,这对潜在投资方是极大顾虑。"

而这也让问题变得更复杂:管理层是否愿意真正放权?资本方是否愿意接手这一 " 不确定项目 "?政府所称的 " 支持 ",是否能落到增资、担保与供应链协调的实际举措上?

相比产品或销量,治理结构的修复,将决定哪吒的 " 重整 " 是新生,还是拖延。

结语

哪吒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陷入危局的新势力。不同于高合的突然关停、威马的逐步边缘化,哪吒的问题更具系统性:它既有用户积累,也有技术投入,但在市场变化、组织协同与融资节奏失衡下走到了今天。

这也是行业的一面镜子。在补贴退坡、融资趋冷、智能化变革进入深水区之后,谁拥有真正可持续的产品节奏、组织机制与资本信用,谁才能走得久。那些还在 " 讲故事 " 的品牌,也必须重新衡量现金流、品牌信任与渠道体系的健康程度。

对于哪吒来说,这场 " 重整 " 或许是最后机会。对于行业来说,这是一场提醒:风口已过,真正的淘汰赛才刚开始。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法律顾问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 姜磊律师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哪吒 哪吒汽车 融资 上海 浮出水面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