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富阳
" 做长剧两年赚六万,做短剧两月赚六万 "。
编剧小熊亲眼见证了自己的一位朋友从做长剧的窘迫到做短剧的从容。同为长剧人,同样饱受长剧不景气的痛苦,朋友收入 " 天上地下 " 的遭遇刺激着小熊对短剧跃跃欲试。
短剧市场的火热有目共睹,大量的资金涌入、频繁的爆款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财富故事。另一端,长剧编剧们却在忍受着下滑的报酬、越来越久的尾款账期、以及越来越少的就业机会。数据显示,2024 年长视频平台上新电视剧数量为 529 部,超过一半是积压剧,过审发行的电视剧数量为 115 部,还不到五年前的一半;与此同时短剧 app 和小程序上线的短剧数量却已经超过 6 万部。
为了 " 活 ",源源不断的长剧编剧,尤其腰尾部长剧编剧转行做短剧。转短剧后月入十万、告别失业、走出抑郁……大量的新闻和案例,都仿佛在告诉长剧编剧们,只要转行做短剧,人生就能向上走,甚至拥有主导者的尊严。
AI 作图 By 娱乐资本论
娱乐资本论采访了五位转行做短剧的腰尾部长剧编剧以及一位业内人士,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转行经验和看法。小娱想要知道,在这个长剧寒冬的时期,转行做短剧真的是一个好的选择吗?怎么做才能顺利?在和他们聊过后,我们发现,长剧编剧能否顺利转短剧既和入场的时机相关,也和个人的性格、资历、职业规划相关。能否顺利转行,也没有 " 好与坏 " 的区分。
长剧编剧转做短剧的背后,有着分层的现实。
,他们也是「娱乐资本论」2025 年采访的第312-317位采访对象
长剧编剧转短剧,降维打击是误区
在带了自己的一些长剧朋友做短剧后,短剧编剧九九逐渐发现一个骨感的现实: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她这样很快在短剧市场如鱼得水。
九九是 22 年入行短剧的,她本科学的戏剧影视文学,此前做过长剧和电影,算是标准的传统影视人。和大部分第一波入局短剧的长剧人一样,把九九推到短剧这行的,是疫情。剧组开不了机、一切停摆,为了生存,九九接过了朋友的邀请,写起了短剧。她在短剧这条路上走得很顺,3 年过去,现在已经是可以拥有一部剧保底价格 10 万元的头部编剧了。
长剧编剧转短剧,虽然乍看有点像 " 降维打击 ",但九九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她见证了太多失败案例。九九向娱乐资本论表示,对于这些长剧编剧们来说,转行的困难,一方面是积累;另一方面是心理障碍。
积累指的是网络小说阅读量。" 市面上大量短剧是新媒体小说改编的,网络小说读得多的人脑子里故事多,对短剧接受度高、不会嫌弃短剧‘ LOW ’,也更懂短剧的套路 "。九九透露,自己的番茄小说 APP 保持着每年约 1000 部网络小说的阅读量,这对做短剧很有帮助。
小说阅读量可以靠时间积累,九九觉得很多长剧编剧最难过的还是心理关," 很多长剧编剧事实上是无法认同短剧的 "。九九坦承自己第一次做短剧的时候,也受到过很大的冲击," 怎么是这么恶心的东西?因为那会儿做的都是男频,比如龙王战神,都是把老婆孩子栓到狗笼子里这种情节。"
但她很清楚,要把短剧和长剧写作区别开,把后者看成一个产品。她告诉河豚君,长剧是基于事件塑造人物弧光和情节;但短剧最大的推动力在于人物的 " 情绪 ",长剧编剧总是难以适应这点,他们无法舍弃一些无助于情绪表达的内容。" 他们总要说教和表达,意识不到短剧本身是个快消品,短剧的脉门就是观众期待的东西 "。
只要克服心理这关,其实对于大部分长剧编剧来说,转型也并没有 " 那么难 "。九九说,只要掌握了写作的基本逻辑,大家都能 " 吃上这碗饭 "。
短剧新人的价格是 1 万五到 2 万五一部,一个成熟的编剧价格在 5 万元到 10 万元一部不等。要抬高价格,需要有爆款背书。短剧是一个潮流多变的市场,九九擅长顺势而为。她入行先做的男频剧,很快男频作品式微,后续女频崛起,她马上钻研爆款女频剧转换赛道,到现在已经手握十几部首周充值超千万元的爆款女频剧。在九九初入行时,报价是 6000 元一部,一个星期写完,而现在,九九已经有了 10 万元一部的保底价格,单部剧分账超百万元。
九九写的爆款剧之一
九九说,自己是个俗人,喜欢短剧市场确定和及时的回报,很难接受长剧市场收入的不确定性,她明确告诉河豚君她不会回头做长剧了。她很清楚,在长剧市场里挣扎的编剧们,几乎都只能够拿到预付款,哪怕是一些知名获奖编剧。" 我也不觉得在长剧圈子苦熬资历就能功成名就,因为它有很明显的圈层固化的现象。"
" 腰部编剧转行是最纠结的 "
转行说起来简单,但很少有长剧编剧能够像九九这样痛快转身,投入另一个赛道。更多长剧编剧始终抱着一个想法," 写短剧只是临时的,终究还是要回归严肃作品 "。
阿吴就是如此,从 2014 年算起到现在,他在传统影视剧界摸爬滚打了 10 多年。他主导过一些上线的动漫作品和影视剧,自己写的电影剧本也入围过一些创投会及奖项。因为经济原因,阿吴曾经答应自己的几位熟人写过短剧。但很快,阿吴就 " 认清了自己 "。
相较长篇小说和电视剧的容量,写短剧在阿吴看来就像是 " 写文案 "。他向小娱表示,短剧让他没有办法接受的点主要有两方面:一,不讲逻辑。二,行业乱象多。
阿吴此前习惯了悬疑、破案等强逻辑性内容的写作,突然转至短剧这种以情绪为主导的剧种,他觉得自己 " 很难受 "," 写完短剧后,对重新写深度内容会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相比长剧行业,阿吴发现短剧行业的 " 坑 " 一点也不少,甚至更加猖獗。阿吴说,短剧行业骗稿现象虽少,但不乏骗策划思路的公司。现在除非是他特别熟悉的短剧公司,否则他不会合作。
小红书上关于短剧乱象的吐槽
阿吴不否认存在一些能够同时做好短剧编剧和长剧编剧的人,但他觉得这就像能兼顾好剧本和小说的人一样稀缺。
阿吴觉得像他这样有一定上线作品又不太知名的腰部编剧,转行最纠结的应该还是收入," 落差太大了 "。" 头部和尾部的编剧影响不大, 前者还是能有不错的收入,后者为了生存转行没有包袱。"
对腰部编剧来说,在长剧市场最热的时候,收入大概在一集 5 到 10 万,但现在一集的价格几乎腰斩,加上大部分长剧只能给到 10% 左右的定金,一部剧做下来,一个腰部编剧几乎只能拿到 3 万元左右,如果要维持一年的生计,就要做三到四部长剧,但在市场萎缩的情况下,要维持这个数量很难。
但短剧也没有更好,阿吴作为短剧新人,拿到的报酬还是不及长剧,他向娱乐资本论透露," 我们投入的精力是按周期来计算的,以往平均一个月可能就有一两万元的收入,但如果做短剧,投入两三个月才可能拿到一两万元的报酬。" 阿吴很清楚,现在短剧市场如果要拿到一个比较好的价格,必需要有爆款作品傍身,他在这方面,并没有太多优势。
在评估了短剧市场的风险和性价比后,阿吴现在只将短剧作为偶尔的副业,他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写小说上,因为回报更高。
做中剧会是一条好出路吗?
娱乐资本论发现,转战短剧不成之后,很多长剧编剧瞄准了另一个赛道——中剧。制片人老汪也有观察,对于转型短剧有困难的长剧编剧们来说," 中剧 " 或许会是更好的选择。所谓中剧就是与大众熟知的竖屏短剧区别开来的 " 横屏短剧 ",相较竖屏短剧,中剧的时长更长,一般一集在 10 到 15 分钟,制作也会更加精致。
某中剧画面,画面妆造贴近精品网剧
编剧阿喵就是转战竖屏短剧失败继而投向中剧的一员。在阿喵看来,中剧只是会在节奏上紧凑些,也会更需要一些出圈或者反差感强的人物设定,但中剧基本还是有故事主线、支线以及人物关系的递进,相较竖屏短剧更注重叙事性。
和阿喵的经历类似,小熊在试水竖屏短剧不成后,做 " 中剧 " 也已经有两三年了。但即便是做中剧,小熊还是觉得中剧会对正常写长剧会有影响。有一次回归到写长剧,小熊突然觉得 " 自己有点倦了 "。" 把这个长剧剧本看完,你可能觉得也没什么废戏,但就是觉得节奏不够快。"
中剧市场体量仍然比不上短剧,小熊算是有几部上线中剧在手的编剧,但是一年也只能接到两三部中剧,价格最高的也不过一部 10w 到 15w 元,写作周期一般在两个月左右,且需要多人协作," 到头来分到的钱可能还不如一部短剧。"
现在的热钱都在流向短剧,小熊最近又开始观望起短剧市场。不过对于小熊来说,长剧才是那个白月光,直到去年,她还有在跟着大编剧写长剧," 这个感觉不能丢 "。
有选择的人在内耗,没选择的人在接受
转行焦虑?对自诩 " 农民工 " 的短剧编剧阿月来说,根本不存在,在她看来,那都是 " 有选择的人才会有的内耗 "。她只在乎市场能不能够让自己有工作,有收入。
阿月是上海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和九九一样,疫情也是她职业生涯的转折点。2021 年即将毕业之际,参与的长剧项目停摆,她和身边很多人一样,投向了短剧的怀抱,直到今天。
阿月是市场上最常见的那类短剧编剧,没有爆款,做短剧只为糊口。对阿月而言,短剧泥沙俱下的环境某种程度上倒算不上坏事。阿月最近接到的一个项目是给市面上一部热门小说做第八次改编。虽然是很多人诟病的同质化项目(同一剧本拍八遍,一个套路拍百遍,短剧进入瓶颈期),阿月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因为她的剧本被导演夸 " 没有什么修改余地 "。
这是她无论在做短剧还是长剧都少见的事。" 短剧也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修改压力,无非周期长短不一样,除了制作方的意见,还要接受演员的加戏、改人设等。无论是长剧还是短剧,归根到底都是一个看谁拥有更大的权力谁说了算的行业。" 阿月印象最深的一个短剧剧本,她修改了二十多次。
阿月的部分修改记录
对于网上流传的长剧编剧转行短剧后,就有话语权就有 " 尊严 " 的说法,阿月觉得明显是不懂行的人瞎讲。而且她对所谓 " 尊严 " 没什么特别宏大的想象,她总觉得少些莫名情况让自己改剧本,项目回款能够及时,就算得到了 " 尊严 "。
即便已经转战了人人都觉得钱多的短剧赛道,阿月还是觉得光靠写短剧养不活自己。和长剧一样,短剧也是项目制工作,编剧如果不签约工作室,并没有基本收入,如果选择签约,产出又会被买断。在短剧工作之外,她还有一份小说编辑的坐班工作。她告诉娱乐资本论,如果有机会,她还是想做长剧," 因为一集挣得更多 "。
话题互动:
你怎么看长剧编剧转短剧?
推荐阅读
三档 S 级项目扎堆无锡,
青岛 " 星光岛 " 为何门可罗雀?
点击观看
↓↓↓
如需商务合作后台回复【商务】
如有转载需求后台回复【转载】
更多文娱产业背后的经济逻辑,来关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