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06-05
磷酸铁锂“冰火两重天”:跨界玩家集体撤退,头部厂商狂揽大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图片系 AI 生成)

持续于下行周期中寻底的磷酸铁锂行业,近来颇有些 " 冰火两重天 " 的意味:一方面,随着中核钛白(002145.SZ)拟终止 2021 年定增的 " 年产 50 万吨磷酸铁项目 ",宣告钛白粉上市公司几乎集体终止或暂缓跨界磷酸铁锂,折射行业产能严重供大于求的艰难境况;另一方面,以龙蟠科技(603906.SH)、万润新能(688275.SH)为代表的厂商则接连官宣签订磷酸铁锂大单,头部企业颇有向好趋势。

实际上,因供需错配而普遍亏损的磷酸铁锂行业,已经开始淘汰赛,落后产能出清的同时,以高压密磷酸铁锂为代表的中高端产能逐渐成为主流,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头部和低成本企业集中。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磷酸铁锂价格将继续承压下行,产能预计到 2027 年或才能达到供需平衡。

跨界项目纷纷终止和暂缓

根据中核钛白 6 月 3 日的公告,其拟终止 2021 年定增募资建设的 " 水溶性磷酸一铵 ( 水溶肥 ) 资源循环项目 " 和 " 年产 50 万吨磷酸铁项目 ",剩余募资 16.66 亿元将永久补流。

2021 年,中核钛白于磷酸铁锂产业上行周期时启动定增,2023 年初完成,募资总额 52.88 亿元,原本拟使用 25.24 亿元投建 " 年产 50 万吨磷酸铁项目 "。后由于行业变化,公司曾于去年 11 月公告该项目延期一年,到目前则直接宣布终止。截至 4 月末,累计投入 13.09 亿元,仅建成 10 万吨 / 年磷酸铁装置并实现销售。

实际上,中核钛白于景气周期跨界磷酸铁锂又在下行周期叫停项目的行径,并非孤案。

磷酸铁是生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重要原材料,后者又是锂电池的四大主材之一。而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副产品硫酸亚铁,可以作为磷酸铁的铁源;同样,磷化工企业拥有磷矿资源和磷酸等上游优势,天然具备成本优势。

2021 年,伴随新能源汽车蓬勃,锂电池景气向上,包括磷酸铁锂在内的整个产业链需求都跟随爆发,于是包括诸多钛白粉、磷化工企业在内,都纷纷延伸产业链,跨界磷酸铁锂。叠加行业内企业纷纷扩产,行业快速从供应紧缺走向供应过剩。2023 年开始,价格急转直下,磷酸铁锂价格从年初的 16.60 万元 / 吨快速下跌至年末的 4.60 万元 / 吨。

价格下挫,行业步入亏损周期,投资自然降温。2024 年以来,惠云钛业(300891.SZ)、云图控股(002539.SZ)、川发龙蟒(002312.SZ)、龙佰集团(002601.SZ)、金浦钛业(000545.SZ)等陆续宣布终止或暂缓磷酸铁(锂)相关项目。

不过,尽管诸多企业停止扩产步伐,但依然有不少的产能仍在按计划释放,磷酸铁锂价格继续下行。根据上海钢联提供的数据,6 月 3 日,动力型磷酸铁锂市场价格区间在 31750-34750 元 / 吨,储能型磷酸铁锂市场价格区间在 30250-31750 元 / 吨,较 2 月 6 日价格下降 2950 元。

头部厂商频签大单

与跨界企业终止或暂缓项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段时间以来,磷酸铁锂头部厂商纷纷斩获大单。

6 月 3 日,龙蟠科技公告,公司控股孙公司锂源(亚太)与 Eve Energy Malaysia Sdn. Bhd.(以下简称 "Eve Energy",亿纬锂能子公司)签署生产定价协议,双方约定,预计将由锂源(亚太)及其关联企业自 2026-2030 年间合计向 Eve Energy 及其关联企业销售 15.2 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如按照预计数量及市场价格估算,合同总销售额超 50 亿元。

实际上,这已经是龙蟠科技今年以来收获的第四个大单,此前公司曾公告分别获得楚能新能源、Blue Oval(福特电池工厂)、宁德时代(300750.SZ)的磷酸铁锂大额订单。到目前,该 4 家电池巨头的订单合计就超过了 170 亿元。

无独有偶,万润新能上个月也公告拿下宁德时代订单,自 2025 年 5 月起至 2030 年,预计向宁德时代供应磷酸铁锂产品约 132.31 万吨。按照当前磷酸铁锂的价格估算,这笔长单交易总金额超 400 亿元。

更早些时候,富临精工还公告与宁德时代签订三年 14 万吨 / 年的供货协议;丰元股份(002805.SZ)宣布与比亚迪电池签订 3 年长单。

大单频现的背后,是磷酸铁锂在与三元电池的路线之争中实现逆袭。根据 GGII 数据,2024 年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 246 万吨,同比增长 49%,占正极材料总出货量比例近 74%;三元材料出货 65 万吨,同比小幅增长,占正极材料总出货量比例约 19%。今年 1-3 月,我国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占比更是达到 80.8%,同比增长 93.6%;三元锂电池装机量却同比下滑 19%。

" 目前磷酸铁锂产能利用率基本维持在 55%-60% 附近,有一定改善。" 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锂业分析师蒋加晖表示,一方面储能需求较好,中东欧洲市场的需求增长加上抢出口表现强劲,另一方面政策补贴加新车型的推广,动力电池市场表现良好,磷酸铁锂需求得到一定支撑。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需求多集中于磷酸铁锂中高端需求。有企业人士表示," 产能供需错配倒逼企业技术创新和降本,高性能电芯对铁锂正极提出更高要求,高压密磷酸铁锂成为迭代的方向,近来的诸多大单也集中于高压密产品。"

所谓压实密度,指的是在一定的压力下,电池极片单位体积内所含材料的质量,与极片比容量、效率、内阻以及电池循环性能有密切的关系。在体积不变的前提下,要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需要提升铁锂正极片的极片压实密度。行业内普遍将磷酸铁锂划分为五代产品,目前市场以第二代、第三代产品为主流,第四代需求增长迅速,第五代处于研发或小规模试验阶段,尚未实现商业化量产。

上述企业人士还谈到," 由于技术壁垒,目前仅有湖南裕能、富临精工、龙蟠科技等少数几家企业掌握第四代高压密磷酸铁锂技术并量产。" 这也就能理解,在上述多企业终止或暂缓项目时,富临精工、邦普时代等仍在扩建产能。

" 目前磷酸铁锂行业已经进入了技术性能与成本兼顾并重的发展阶段,产品升级加速格局分化,以快充为主要需求的高压实密度产品成为市场的主流需求,高压实磷酸铁锂的发展优势和市场地位进一步凸显,摆脱了周期调整和同质化竞争的不利影响。" 富临精工在此前举行的业绩会上就明确表示,基于市场需求和变化,公司将加快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销提升和上游草酸亚铁、磷酸二氢锂项目建设,新增产能和上游主材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有利于降低成本,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根据 EVTank 数据,2024 年我国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达到 242.7 万吨,其中湖南裕能以接近 70 万吨的出货量排名第一,总体市场份额高达 28.8%,其次为德方纳米、万润新能和龙蟠科技;出货量前十门槛则由 2023 年的 5 万吨上升到 2024 年的 6 万吨。

中银证券研报指出,考虑到传统磷酸铁锂竞争较为激烈,当前盈利水平下部分落后产能已具备出清条件。高压密产品对技术积淀要求较高,目前仅有头部几家企业实现批量出货,预计 2025 年磷酸铁锂市场将进一步向头部和低成本企业集中。

供需平衡或在 2027 年甚至更久

行业洗牌加速,那供需矛盾何时改善?磷酸铁锂价格到底了吗?

蒋加晖分析指出," 目前磷酸铁锂市场整体产能达到 529.85 万吨,预测 2025 年磷酸铁锂需求为 318.67 万吨,供给远大于需求,磷酸铁锂行业闲置产能较多,预计到 2027 年能达到供需平衡。"

另有分析则认为,短期(2025-2026 年)低端产能过剩压力加大,但高压密产品仍供不应求,预计 2025 年高压密产品供需缺口约 5 万吨(需求 73 万吨 vs 供给 78 万吨),价格分化显著;中期(2027-2028 年)低效产能出清,头部企业通过一体化布局(如磷矿自供、回收利用)降低成本,叠加储能需求放量,供需矛盾缓解,预计 2027 年后产能利用率逐步回升至 70% 以上;到 2030 年,全球磷酸铁锂需求或达千万吨级,储能市场占比提升至 85%,技术迭代(如 6C 超充电池)和全球化布局(如宁德时代欧洲工厂)将支撑需求持续增长,实现产供动态平衡。

至于价格,依然不容乐观。

一般而言,磷酸铁锂定价公式为:电池级碳酸锂月均价 * 单耗 * 锂盐折扣系数 + 固定费用(磷酸铁 + 磷酸铁锂正极加工费),碳酸锂对价格和成本影响较大。

蒋加晖说:" 近期磷酸铁锂价格主要跟随碳酸锂价格下跌,而加工费方面无较大波动,短期来看,碳酸锂价格仍有下降空间,磷酸铁锂价格继续承压下行;当下游需求回暖 + 碳酸锂价格止跌反弹时,铁锂价格或迎来上涨趋势。"

湖南裕能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随着供需矛盾持续改善,落后产能逐步淘汰,产品销售价格才有望回升至合理区间。(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苏启桃)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磷酸铁锂 定增 锂电池 产业链 上市公司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