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星球News 05-29
分道扬镳、离任DOGE、回归特斯拉,马斯克「王者归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思为、毓肥

如果从 1 月 20 日特朗普就职典礼当天开始计算,5 月 29 日,也就是今天,马斯克作为特殊政府雇员被允许的每年 130 天的联邦工作时长结束了,即便不是今天,最晚也是 5 月底。

马斯克在 X 上宣布了他将卸任特别政府雇员的消息,并对特朗普为其提供减少浪费性支出的机会表示感谢。

2024 年 3 月下定决心支持特朗普至今,于马斯克而言,足够动荡起伏。

有每天在 X 上支持特朗普的甜蜜、特朗普遇刺后的激昂、政府效率部初成立时的锐利,但自特朗普上任以来,最常见的却是马斯克和特斯拉日益严峻的舆论评价,马斯克更被视作特斯拉销量大跌的「元凶」。

马斯克或许意犹未尽,但现实残酷,马斯克沉迷政坛的这段时间,特斯拉遭遇了过去十年来极其严重的一次增长瓶颈:一季度欧洲销量同比下降 45%,4 月份更是达到 49% 的同比减少,而一季度 9.34 亿美元的净利润更是同比暴跌   71% ……

马斯克该回归了,只是这一次,马斯克回归得够彻底吗?他又会如何回归?

马斯克梦醒?

随着马斯克的卸任,马斯克和特朗普两个人的关系,成为了传统媒体和马斯克支持者争论的焦点。

在传统媒体的报道中,他们更倾向于将马斯克的卸任的归因于他与特朗普的关系产生了裂缝。

5 月 28 日,马斯克在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的采访时,公开批评了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又称「美丽大法案」)。

他表示,这一大规模减税法案将会增加财政赤字、破坏 DOGE 的工作,他对这项「庞大的支出法案感到失望」,因为会让预算赤字不减反增,而减少赤字正是政府效率部的工作。

马斯克反对该法案的数据依据,或许从估算数字中就能看出:据估算,这项法案将在未来 10 年增加约 3.8 万亿美元的联邦政府债务。

但特朗普却认为,如果该法案未能通过,不仅会导致税收增加 65%,还会面临更多更严重的问题。

而再往前一天,5 月 27 日,马斯克在 X 转发视频时写道「比起太阳能,石油无关重要」,被视作公开反对特朗普致力推广化石燃料计划的象征,而这颗「地雷」,从双方确定合作之初便存在。

更多的,还有接近马斯克的人士称,在特朗普关税制度,以及马斯克在威斯康星州司法竞选中的 2500 万美元打水漂后,便对政坛感到失望。

与此同时,「马斯克不再受重视」、支出削减计划成果大打折扣等原因也被一一列举。

传统媒体对 130 天任期限制的轻拿轻放,自然让马斯克的拥护者感到不满,有博主在 X 上指出了这点,直言传统媒体「要么是智障,要么认为你(读者)是」。

这条推文被马斯克转发,无形中否认了他和特朗普关系不和致离职的猜测。

无论如何,马斯克的卸任,几方欢喜几方愁——拥护者对马斯克回归主业感到高兴、反对者认为这是抗争的胜利,还有一小部分人担忧马斯克走后政府效率部门的努力成果的回退。

尽管和最初 2 万亿美元的目标有出入,但四个多月的时间,政府效率部门已经实现了   1700 亿美元的支出节省,并且这项工作或将长期进行下去。

马斯克离职了,他的影子却还在。不仅是政府效率部门将继续运转,还有曾经在马斯克多家公司效力的 Steve Davis 仍是美国总务安全局的常客、马斯克的知己之一 Antonio Gracias 进入社会保障部门。

马斯克重回老本行,而与此同时,特斯拉正面临全球范围的增长瓶颈。

再出发

马斯克沉迷政坛的这几个月,特斯拉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

马斯克从政的影响,直接体现在特斯拉一季度交付成绩同比下降 13% 至 33.67 万辆,这导致特斯拉一季度业绩的显著下降。

一季度,特斯拉营收 193.35 亿美元,同比下降 9.2%,其中汽车业务营收 139.67 亿美元,同比降低 19.6%,未经调整的净利润为 9.34 亿美元,同比下降 71%,调整后的净利润则为 3.99 亿元,同比降低 39%。

而在毛利率方面,特斯拉一季度整体毛利率为 16.3%,低于去年同期的 17.4%,汽车业务毛利率 12.5%,为 12 年来最低。

不同于在中国交付 13.72 万台,创下三年来新高,特斯拉一季度销量下跌的重灾区是欧洲市场。

我们不再赘述特斯拉在海外,尤其是欧美前段时间遇到恶性暴力事件,特斯拉在欧盟市场一季度新车注册量 3.6 万辆,同比下降 45%。

特斯拉在欧盟市场销量显著下降的背景,是欧盟纯电车一季度同比增长 23.9% 至 41.3 万辆,也就是说,特斯拉不仅落后于欧盟市场的增长速度,市占率还仅有 1.3%。

趁着特斯拉在欧洲失去积极声量,老牌欧洲车企自然趁机一拥而上。

即便仅看纯电,今年一季度,大众、雷诺、宝马、奥迪的纯电车型销量在欧洲分别为上涨 112.5%、87.9%、64.2%、30%;

其中大众、宝马、奥迪一季度在欧洲的销量分别为 15.81 万台、24.18 万台、4.64 万台。

欧洲车企的销量上涨当然有新车上市、政策推动的影响,但马斯克的「助力」也不可或缺。

具体车型上,尽管特斯拉 Model Y、Model 3 再次占据欧洲纯电车一季度销量冠亚军,销量分别为 3.05 万台和 2.32 万台,但销量分别同比下降 48% 和 14%。

反观排在 Model 3/Y 身后的大众 ID.4、斯柯达 Enyaq、雷诺 5 、大众 ID.7,销量分别为 2.07 万台、 1.96 万台、1.91 万台 以及 1.85 万台,逼近 Model 3。

大众 ID.7 在 3 月份实现了 999% 的销量增长,达到 7337 台,而在 3 月份欧洲纯电车销量前 20 名中,特斯拉 Model 3/Y 和宝马 i4 是唯三同比下降的品牌。

更重要的是,3 月份比亚迪海豹更是以 999% 的同比增长,登上第八位。

被外媒视作特斯拉最大挑战者的中国品牌开始在海外市场发力,而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压力同样显眼。

举个例子,小米汽车,准确地说是小米 SU7。

2024 年 3 月 28 日上市的小米 SU7,走过最开始半年的产能爬升蛰伏,从 2024 年 10 月开始,除 2024 年 11 月外,在中国的销量都超过了特斯拉 Model 3。

2024 年 4 月到 2025 年 4 月这一年时间,面世将将一年的小米 SU7 以 23.69 万台的成绩,完成了对 Model 3(20.11 万台)的超越。

实际上,特斯拉的安身立命之本,是 Model Y。

小米 SU7 的成就在前,雷军拥有不输马斯克前几年的偶像崇拜光环,并且小米首款 SUV   YU7   展现的能力一角也足够吸引人,双车在价位、能源形式上的高度对标,让有小米汽车有望成为真正的「特斯拉杀手」。

而小米汽车之外,小鹏新 P7、G7 等新车摩拳擦掌,智界 R7、乐道 L60、中期改款的智己 LS6、阿维塔 11 等车型也有望在今年发布新款,合力对 Model 3/Y 再次发出挑战。

这是特斯拉在中国中高端市场的挑战,而特斯拉高管数次说服马斯克才有望诞生的平价车型,还要面临比亚迪、吉利银河等品牌的围攻。

按照计划,这款简化版 Model Y 会在今年推出,人们猜测新车价格会在 2 万美元左右,结合中国的供应链优势,新车在中国的售价会相较其他市场低一些。

一切还在幕布之下,但可以肯定的是,当这款新车进入中国市场,是厮杀惨烈的中低线市场。

比亚迪在中低线市场的统治力自然不必多说,这两年迅速崛起的吉利银河,以及找准年轻人定位并用智驾打出优势的小鹏 MONA 系列、P7+,都会是特斯拉的强劲对手。

特斯拉在中低线市场的优势,在于特斯拉三个字,已经成为了一个行业少数几个固化标签之一,以及较为舒适的驾控以及或许存在 0 息政策。

它在辅助驾驶系统付费、智能座舱配置、内饰设计等方面,也许没有中国品牌「豁得出去的」。

只是,马斯克似乎还是对平价车型兴趣有限,公开场合鲜少谈及它的开发、量产进度,而作为马斯克回归特斯拉的首个作品,是 Robotaxi。

也是在马斯克发文表示即将告别政府效率部门的今天,他宣布   6 月将首次交付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 Model Y,「比计划提前了一个月」,而在奥斯汀的公共道路上的测试中,测试车「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有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将在   6 月 12 日在奥斯汀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但该人士也表示,这一日期仍存在变数

真 · 门到门、能自己跑去赚钱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要来了,自动驾驶技术与营造未来感,是特斯拉的重要竞争力,Model Y 自动驾驶版能扭转欧美对特斯拉的态度吗?

这一次的马斯克,似乎真的脱下了印有「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帽子,重新专注特斯拉、SpaceX 和 XAI 了。

(完)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马斯克 特朗普 特斯拉 化石燃料 新加坡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