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 14小时前
之江实验室王坚:“三体计算星座”目标建成千星规模 实现E规模算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科创板日报》5 月 22 日讯(记者 张洋洋)一头花白头发,浅蓝格子衬衫,灰色休闲裤,一双运动鞋,在 " 三体计算星座 " 首发星座发射成功 1 周后,作为实验室带头人的王坚,现身中国澳门,公开阐述该项目的历史由来和目标计划。

5 月 21 日,BEYOND Expo 2025 在中国澳门开幕,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出席开幕式,发表了《无尽的计算 无尽的前沿探索》主题演讲。王坚认为,算力是进入 AI 领域的最大障碍之一,这也成为之江实验室布局太空计算,开启 " 三体计算星座 " 项目的核心原因。

之江实验室于 2023 年联合全球合作伙伴开始构建这一太空计算系统,2024 年 11 月,正式启动 " 三体计算星座 " 项目。王坚透露,目标是建成 1000 颗计算卫星或 E 规模(每秒百亿亿次运算)的算力。计划在 2027 年前完成 100 颗左右的计算卫星规模建设。今年将完成超 50 颗计算卫星的星座布局。

就在一周前(5 月 14 日)," 三体计算星座 " 发射了 12 颗计算卫星,这是其首次发射,作为第一步,12 颗卫星搭载的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能够实现整轨卫星互联,从而具备太空在轨计算能力。

" 我们不是为了造卫星,而是要在太空中构建计算网络。" 王坚说," 传统卫星只能与地面通信,而我们希望卫星之间能通过激光互联,形成‘太空计算机’,这就像把互联网搬到太空,让计算能力摆脱地球限制,最终服务于深空探测、实时地球观测等场景。"

至于空间计算,关键不在于 " 卫星 " 这个载体,而在于 " 计算 " 这个本质。就像个人电脑从大型机中独立出来,空间计算只是让计算跳出 " 云 " 的限制,多了一个载体。这需要打破行业壁垒,比如让传统卫星领域与 IT 领域合作,甚至需要不同国家、企业的协同。

王坚演讲中透露,目前,之江实验室正与国星宇航、卫星平台、氦星光联、蓝色光域、东房空间、智星空间、魔方卫星、蓝箭航天、吉天兴舟等进行合作。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卫星 王坚 星座 三体 澳门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