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能源网 05-21
从印钞机到碎钞机:谁摧毁了光伏玻璃的暴利时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光伏 Time Author 小村

作者 |  小村

来源 |  光伏 Time

近日,旗滨集团公告称,公司决定终止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旗下光伏玻璃子公司——湖南旗滨光能科技有限公司 28.78% 的股权。

2024 年以来,类似的收购半途而废在光伏玻璃行业并不鲜见。亚玛顿原计划以数亿元收购凤阳硅谷,但最终因组件市场需求放缓、玻璃产能严重过剩,于 2024 年 8 月果断终止;安彩高科甚至主动将 900 吨光伏玻璃窑炉提前冷修,以应对市场寒潮。

不过,旗滨集团此次终止收购则更具标志性——原本市场普遍认为,这次收购是旗滨整合光伏业务、增强内部控制的关键一步,属于典型的集团内部股权整合。然而,即便是这种左手倒右手的内部调整也未能完成,可见光伏玻璃行业的基本面已经恶化到超出企业自身的控制范围。

原本看似顺理成章的内部收购逻辑,在半年内崩塌,核心诱因正是光伏玻璃行业面临的急剧恶化的市场局势。

旗滨集团坦言,作出这一决定的原因在于市场环境、交易周期、二级市场行情和标的公司的经营状况均发生明显变化。

作为交易标的,旗滨光能的经营困境早已显现。资料显示,截至 2024 年 10 月末,旗滨光能总资产 167.62 亿元,所有者权益 36.04 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 78.5%;2024 年前 10 个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7.32 亿元,净亏损达 1.01 亿元。光伏玻璃价格暴跌、产能过剩导致公司盈利能力大幅受挫,业绩由盈转亏。

旗滨集团自身也未能幸免,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56.49 亿元,同比微降 0.21%;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 3.83 亿元,同比大幅下滑 78.15%。光伏玻璃景气反转令旗滨集团盈利大幅缩水,原本用于收购的股份支付方案(以 4.83 元 / 股发行约 2.07 亿股,作价 10 亿元收购少数股东 28.78% 股权)失去支撑基础。

市场环境巨变与标的基本面恶化交织,令旗滨集团这场志在整合旗下光伏资产的收购梦戛然而止。

大困局

旗滨光能的困境,只是光伏玻璃行业 2024 年陷入集体迷茫的一个缩影。

过去几年,玻璃一直是光伏行业最受资本热捧的故事之一,一座熔窑、一批原料,稍经加工便成了印钞机般的暴利生意。

2023 年底以前,光伏玻璃企业每年的业绩说明会上,分析师关注最多的问题是,产能何时能进一步扩大。而现在,最常被问起的是,行业何时能停止内卷。

这种反差的根源,在于 2024 年行业景气的断崖式跳水。

价格跌幅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2024 年年初,光伏玻璃价格尚处于高位震荡,业内仍对需求抱有信心。但自 5 月起,市场突然变脸,价格进入单边下滑通道。

到 9 月中旬,2.0mm 光伏玻璃的均价跌至每平米 13 元左右,3.2mm 产品降到 22.25 元 /㎡,比年初高点缩水接近三分之一。这种骤降让许多企业措手不及。

讽刺的是,这一年全球光伏装机规模依然在增长,但再大的需求增幅也无法抵挡价格的快速滑落。亚玛顿便是典型案例,其光伏玻璃业务销量同比逆势上涨 3.68%,却因售价暴跌导致全年营收下滑 20.27%,由盈转亏 1.27 亿元。行业的真实写照是越卖越亏,量的增长反而加剧了亏损。

市场低迷可以归咎于盲目扩张带来的严重产能错配。

过去两年,光伏玻璃躺赚时代的神话催生了大量新产能。在暴利诱惑下,各路资本疯狂涌入,新建产线接二连三投产,到 2024 年,全国光伏玻璃日熔量已经冲高至 10 万吨历史峰值。然而,随着大尺寸组件的普及速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未能跟上快速扩张的产能,企业库存高企。

据隆众资讯数据显示,2024 年中期,行业平均库存天数已逼近 40 天,达到近三年的新高。许多企业被迫使出以价换量的自杀式营销,有公司甚至坦言部分订单已在亏本销售。

在行业洗牌加速的压力下,安彩高科不得不提前冷修一座 900 吨级熔窑,宁愿主动断臂,也要逃离这种恶性竞争的旋涡。

而更令企业忧心的是,价格雪崩的同时,企业盈利空间被产业链上下游不断挤压。虽然玻璃原料如纯碱、天然气等价格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根本跟不上产品售价的跌速。

毛利率不断收窄,甚至跌破成本线,使行业现金流骤然吃紧,应收账款账期拉长,回款压力空前增加。

凯盛新能的遭遇最具代表性,2024 年,其主营产品毛利率下滑超过 16 个百分点,营业收入暴跌 30.34%,全年亏损高达 6.1 亿元,同比下降超 250%。更惨烈的是,亚玛顿因为客户回款延迟,被迫计提近 6000 万元减值准备,坏账准备这一词汇,成为行业会议中的高频词。

在这种外有价格崩塌、内有资金链紧张的背景下,2024 年的光伏玻璃行业迎来了整体性的利润至暗时刻。

根据期货日报梳理的年报数据显示,2024 年光伏玻璃板块整体毛利率首次跌破 10%,创五年来新低,上市企业中几乎一半陷入亏损泥潭。以往被资本追捧的高利润中游产业,如今沦为挣扎在盈亏线上的悲剧。

市场和资本早已开始用脚投票。从光伏玻璃到光伏组件,资本市场给出的信号极为清晰——光伏的故事不好讲了。曾经意气风发的资本市场神话,如今只剩下一地鸡毛。

纵是玻璃龙头

光伏玻璃的寒冬,从龙头企业的业绩崩盘中可见一斑。

2024 年初,市场尚在憧憬着光伏玻璃躺赚时代的延续,龙头公司如福莱特、信义光能仍以 14% 以上的高利润率,让投资者信心满满。然而,好景不长,下半年风向突变。需求骤降叠加价格战来袭,光伏玻璃行业急转直下,两家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瞬间崩塌。

福莱特就是其中典型。2024 年上半年,其净利润尚能稳住阵脚,但三季度突然曝出 2.03 亿元亏损,四季度亏损额更是扩大至 2.89 亿元。

全年业绩一公布,更是震惊市场,营收 186.83 亿元,同比下滑 13.2%;归母净利润仅剩 10.07 亿元,同比大幅缩水 63.5%。福莱特在年报中直言,下半年光伏玻璃销售价格断崖式下跌 " 是业绩惨淡的罪魁祸首。

另一巨头信义光能的遭遇,更令投资者如坐针毡。2024 年上半年,公司利润仍高达 19.63 亿港元,同比增长 41%,让投资者觉得仿佛仍在黄金年代。但短短半年后,这场幻觉便被无情地击碎:全年营业收入 219.2 亿元,同比下降 9.3%;净利润仅余 10.1 亿元,同比暴跌 73.8%。从数据简单推算,信义光能下半年竟然亏损了近 10 亿港元,这个数字深刻刺痛了市场神经。

连老牌劲旅南玻集团也未能幸免。南玻 A 在 2024 年营收 154.55 亿元,同比下降 15.06%;归属净利润仅 2.67 亿元,比上年骤降 83.89%,扣非净利润更是锐减 92%,几乎沦为亏损边缘的企业。

公司无奈表示,虽然产销相对稳定,但因行业竞争加剧,成本上升与售价下降夹击之下,利润空间被完全吞噬。旗下多家子公司甚至不得不计提资产减值,彻底暴露出行业的艰难境地。

昔日资本市场最青睐的现金奶牛,如今集体跌落神坛。中小企业的日子更加苦涩。上文提到的凯盛新能便是代表奥,这家企业直言不讳,原材料成本虽然有所回落,但远远赶不上产品价格的极速跳水,主营产品毛利几近腰斩。

而安彩高科选择主动避让,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它索性提前冷修一条 900 吨级的熔炉,选择少亏即赚,以求度过漫长寒冬。原本积极布局垂直一体化产业链的亚玛顿,也在行业拐点之下果断踩刹车,终止了此前高调放出的收购凤阳硅谷的扩张计划。企业开始集体从扩产转为自保,光伏玻璃行业由内到外,呈现出一派兵败如山倒的景象。

对资本市场来说,玻璃行业技术壁垒相对不高,资金、资源涌入过快,很容易导致供需快速反转,故事感迅速消失。估值泡沫的破灭,反而格外符合资本市场冷酷而理性的天性。

寻找转机

深陷困局之下,行业各方开始反思战略、寻求突围之道。面对失控的价格战,龙头企业选择了抱团自救,2024 年 9 月初,市场传出信义光能、福莱特牵头,国内十大光伏玻璃厂商召开紧急会议,一致决定封炉减产 30%,以遏制价格无序下跌。此举前所未有地体现了行业自律意愿。

虽然官方未公开证实减产比例,但据行业人士透露,9 月下旬时全行业减产率约达 16%,龙头带头停产冷修的举措正在逐步实施。

减产联盟旨在通过减少供应量促进供需重新平衡、稳定价格。信义光能管理层也强调,价格最终取决于供需关系,只要产能不过度扩张,价格迟早会回升,企业利润率也将改善。

在一系列减产、限产措施作用下,光伏玻璃价格于 2024 年末出现止跌企稳迹象:据行业协会数据,11 月底 3.2mm 镀膜玻璃价格较 4 月初高点回落 25.7% 后趋于稳定,12 月库存与产量比值也出现拐头向下,供需关系略有改善。

进入 2025 年 1 月,2.0mm 玻璃价格甚至小幅反弹。库存压力缓解叠加成本端纯碱、燃气价格回落,玻璃企业盈利状况有望触底企稳。

然而,企业仍普遍亏损的现状并未立即改善。原因在于,这场反弹的力度远远不够弥补此前长达半年多的价格暴跌,全年跌幅超过 30% 的市场价格,让企业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更关键的是,大量企业的库存依旧高企,积压的都是价格暴跌前的高成本产品,这些玻璃即便现在出售,依旧处于亏损状态。

此外,行业惯用的长期供应协议也使得价格上涨的利好难以迅速反映到企业财报中,不少企业仍然执行着 2024 年签订的低价订单。同时,前期行业扩张阶段背负的大量财务成本与债务压力,短期内无法迅速化解。还有一些企业在 2024 年采取冷修减产策略后产生的一次性资产减值损失,进一步拖累了 2025 年初的利润表现。

以福莱特为例,其 2025 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40.8 亿元,同比下降 28.8%,环比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 1.1 亿元,同比锐减 86.0%,虽环比回升 136.7%,但整体盈利水平仍处低位。

END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光伏 光伏玻璃 the 湖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