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陀螺 19小时前
三个月内融资超2000万美元,日本跑出一匹AR黑马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文 /VR 陀螺 冉启行

2024 年,Ray-Ban Meta 引爆市场,Meta Orion 等下一代智能眼镜项目吊足胃口,一时掀起全球 " 百镜大战 "。

资本的嗅觉总是敏锐,这一波由 AI 眼镜推动的 AR 热潮,迅速将聚光灯打在了产业链上游,尤其是被视为 AR 眼镜 " 咽喉 " 的光学技术上,AR 光学领域的投融资再次活跃起来。

2025 年以来,光波导厂商理湃光晶、广纳四维、至格科技、Cellid 等公司都相继宣布了新一轮融资,纷纷崭露头角。其中,日本光学新锐 Cellid 表现不俗,短短 3 个月内接连完成 C 轮、C+ 轮融资,累计超 2000 万美元,投资方涵盖 VC、政府资本与产业资本。

2025 年 2 月: Cellid 宣布完成由日本政策投资银行(DBJ)领投的 1300 万美元(约 20 亿日元)C 轮融资,跟投方包括 More Management 旗下基金、京瓷(Kyocera)与 Global Brain 联合设立的 KVIF-I 基金、15th Rock 以及 FFG Venture Business Partners;

2025 年 4 月: 紧随其后,Cellid 再获 750 万美元(约 11 亿日元)C+ 轮融资,由 SBI Investment、IMM Investment Japan 及 IMM Investment Corp. 承销。

作为海外 AR 光学企业中的佼佼者,Cellid 近几年频繁现身于国内外各大展会,从融资节奏到擂台技术秀,不禁让我们对这家日本 AR 公司产生了好奇,这家公司究竟有何创业背景与技术实力?

  Cellid 起底:从 CERN 走出的 CEO,软硬结合的光学技术玩家  

资料显示,Cellid 成立于 2016 年 10 月,总部位于东京,并在硅谷设有分公司。从团队背景来看,Cellid 核心成员基本都是技术出身,且与物理光学有着较深渊源。

Cellid 创始人兼 CEO 白神 賢曾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Fermilab)和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所(INFN)从事粒子物理学研究。总工程师生水 利明曾在奥林巴斯,他参与了光学元件、光学薄膜和光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以及各种光学系统的开发,包括医用内窥镜和智能眼镜。

目前,Cellid 共有两位 CTO,包括川原 武士与三原 健太郎,前者曾就职于夏普公司从事液晶显示器开发工作,在 TCL 科技集团担任车载、VR、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器开发首席专家,后者曾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从事加速器物理研究,之后,他在一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截至 2025 年初,公司规模约 50 人左右。

事实上,Cellid 并非一家纯粹的 AR 光学公司,其公司核心定位是下一代 AR 设备的显示模组(光波导 + 微型显示器)与空间识别引擎提供商。所以,除 AR 光学引擎模组以外,Cellid 还提供 AR 眼镜参考设计(提供支持空间识别、物体识别、生成式 AI 等 AR 眼镜应用开发的 SDK)。不过,Cellid 本身并不具备完全的 OEM 能力,不直接参与生产制造。公司整体定位偏上游,以 To B 为主。

  光波导双线布局:玻璃 + 树脂  

Cellid 的技术护城河主要围绕光波导构建,这也是这家公司最初开始受到关注的核心。

作为 AR 眼镜的显示元件,波导技术直接决定了观看体验。Cellid 采用衍射光波导的技术路线,保证了类普通眼镜的形态设计,官方并未对波导片的工艺(纳米压印或刻蚀)做进一步补充描述,仅表述其核心优势为——利用光纤的原理将微型投影仪的入射光引导至瞳孔,光输入和输出部分采用半导体微加工技术进行加工。

在波导片的材料上,Cellid 与国内大多数光学厂商类似,同时布局玻璃和树脂两种材质,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玻璃波导 :

  代表型号 : C60-AG(B)

  核心卖点 : 60 ° 视场角

  关键参数 : 厚度 1.3mm,重量 8.2g,效率 200 nits/lm

树脂波导 :

  代表型号 :R30-AG(B)

  核心卖点 : 可量产全彩树脂波导技术

  关键参数 : 30 度视场角,厚度 1.8mm,重量 5.4g,效率 960 nit/Im

与光波导搭配的还有光引擎,这也是光学厂商通常一起展示、交付的半成品。目前,官网数据显示现在提供的光引擎体积为 1.4cc,分辨率为 720 × 720,亮度为 1lm - 2lm,官方并未给出具体的显示技术。从体积来看,整体光机较大,相对比之下,国内普遍控制在了 1cc 以内,单绿 Micro-LED 更可控制在 0.5cc 以内。

不过,对于光波导厂商而言,波导的兼容才是重点。据称,Cellid 的光引擎技术重点应用了 Micro-LED ,但也保持了对 DLP、LBS(激光束扫描)和 Laser-R-Scanning 等其他主流微显示技术的兼容,确保其波导可以与不同的投影方案集成。

  产品矩阵 " 组合拳 ":从核心元件到完整打包方案  

当然,Cellid 的产品策略不止于卖光学元器件,更在于提供易于集成的解决方案:

显示模组 : 提供集成了波导和微型投影仪的即用型模组。早在 2021 年就发布了搭载 60 ° FoV 波导和 1.2cc 微投影的 "Cellid Waveguide 60" 模组样品。

AR 眼镜参考设计 : 2024 年 11 月推出自有 AR 眼镜参考设计,形态接近普通眼镜,重量仅 58 克。搭载其最新光学方案、8MP 摄像头和 IMU,实现空间识别。可连接 Android/Windows,提供含生成式 AI 接口和 AR 标记识别功能的 SDK。

这款参考设计不仅是技术秀肌肉,更是重要的市场拓展工具,让潜在客户直观评估其集成方案,促进组件订单或技术授权。Cellid 已在 MWC、CES 等大展上积极展示。不过,对于目前国内各大方案商主推的一体式 AR 眼镜形态来看,还是有所区别,可能是较大的光机设计限制了其 Soc 与电池模块的集成,在 B 端应用场景似乎更合适一些。

这款参考设计中设计了摄像头,以支持 AR 标记,而 Cellid 本身就提供 "Cellid SLAM" 软件引擎。SLAM 是实现高质量 AR 体验的重要技术,决定了虚拟信息能否精准、稳定地 " 锚定 " 在现实世界中。据介绍,Cellid SLAM 具备 6DoF 追踪能力,仅需 2D 视觉信息即可工作,支持大范围空间识别、实时共享和多用户交互。该引擎被整合进其参考设计,并通过 SDK 开 放给开发者,甚至被包装为 "Model Builder" 软件推广。软硬件协同的打包方案,旨在提供从感知到显示的完整 AR 能力栈。

当然,其实 Cellid 最让笔者眼前一亮的技术是其 4 月最新展示的 Cellid Precision Fit Lenses ( 处方镜片 ) 技术,直击 AR 眼镜用户视力矫正的核心痛点。据称,该技术采用专有 SCL 技术(小底曲面镜片技术),解决了波导(平)与矫正镜片(曲)的结构冲突。

不仅矫正视力,该技术还将具备 " 光场控制 " 功能。光场控制功能允许用户通过选择安装适当的镜片来调整观看 AR 图像的距离。例如,在工作场所近距离作业时,一边参照 AR 图像中的手册或视频,一边佩戴适合作业距离的 "Cellid Precision Fit Lenses",可以调整 AR 图像的光学距离,提供舒适地支持实际作业的 AR 体验。

该技术有望大幅提升 AR 眼镜的实用性、舒适度和视觉清晰度,降低(尤其是有视力矫正需求用户的)使用门槛,是推动 AR 眼镜走向日常的关键一步。

目前,市面上的光波导类型的一体式 AR 眼镜的屈光解决方案主要以「屈光夹片」为主,即在波导片与肉眼中间,增加一个物理的屈光镜片,以让用户获得正确的矫正后的清晰图像。虽然在商业路径上可行,也非常便利,但也大大增加了 AR 眼镜的厚度,影响了眼镜的美观度。此前,国内 AR 光学公司莫界科技也研发出了一套 AR 眼镜的屈光调节方案——一体化屈光封装技术,可将屈光镜片与波导片封装贴合在一起。

  写在最后  

AR 光学是 AR 产业的核心环节,机遇广阔但也挑战重重,各种物理学上不可能三角也时刻制约着其进步的脚步,让上游头疼,让下游着急。从上游供应链来看,当前 AR 眼镜设计,主要问题仍有三点:

技术瓶颈:如何平衡 FoV、亮度、效率、图像质量(分辨率、色彩、对比度)等指标,并在有限的体积功耗下实现?视觉辐辏调节冲突(VAC)问题如何解决?

形态制约:尺寸、重量、舒适性,离真正的 " 全天候佩戴 " 还有多远?

成本与良率:高性能光学元件(尤其波导)研发制造成本高,设计复杂,规模化量产的良率和成本控制是产业化的核心障碍。

在海外的 AR 光学领域,Cellid 是为数不多的佼佼者,正充分展现其技术优势。诚然,在部分光学技术层面,Cellid 与国内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然而,从大 FoV 的 AR 解决方案,到 Cellid Precision Fit Lenses 的屈光技术,差异化亮点并不算少。

经过一轮轮大额融资,以及多次国际技术秀,相关产品的落地似乎已近在咫尺,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也即将开启。毕竟,企业发展到 C 轮融资之后,往往会面临重大节点,后续发展动力的推动难度大增,此时企业的走向无非两种:要么实现突破性成长,要么陷入泥潭。

  第一时间了解 XR 资讯  

  关注 VR 陀螺官网(vrtuoluo.cn)

VR 陀螺的联系方式:

商务合作 | 投稿 :

六六(微信号 13138755620)

寻求免费曝光:

六六(微信号 13138755620)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融资 日本 ar 智能眼镜 ceo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