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胡子说房 23小时前
此刻,楼市的底层逻辑都变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最近和一些在老家做老师的朋友聊天的时候,发现他们都在反映一件事:

班里的学生数量,开始越来越少了。

原本以前一个年级可以有十几个班,现在缩到了个位数。

学生少了之后,他们又开始考虑另一个问题:

以后老师太多,学生太少,怎么办?

他们开始考虑这一点,其实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现在很多城市的教师编制开始出现新的变化了。

比如最近湖北鄂州就直接宣布:

锁死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量,不再因阶段性生源增加随意扩编。

过去老师这种职业,在很多小城市中是很吃香的。

有编制而且收入在县城里面处于中上水平,放在三四线的相亲市场里往往会很有含金量。

但现在时代确实是变了,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师这个岗位,也即将打破铁饭碗。

今天我其实不想详细说老师缩编这件事,因为老师缩编这个新现象,我认为只是一个信号。

从今年开始,deepseek 的出现、懂王的新关税、黄金的暴涨、经济格局的变化,包括刚才我提到的教师缩编。

这些过去不可能出现的新变化,这其实都在说明向我们证明一件事:

新的时代要来了,过去很多我们习惯的思维和逻辑,此刻都在发生变化。

我们应该怎么理解接下来的新时代,和过去相比,会有什么变化?

就我的观察来看,接下来有 3 个区别于过去的逻辑,值得大家留意。

1、新的时代下,人口红利会转变成科技红利

过去的发展是靠人口红利,所以之前我们最大的需求是什么?

是劳动力的培养。

是把大量的人口转变成工业化社会的标准劳动力。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之前老师这个职业这么吃香。

毕竟在这个过程会催生出大量的教师需求,因为新生的人口多,需要让他们受教育,具备基本的文化和技术素养,才能参与到工业化社会的建设。

在这个背景下,老师数量多、地位高也是合理的。

但是 2023 年,中国总人口出现 60 年来首次负增长,人口总数下滑的趋势已经形成。

人口红利消失,整个逻辑就变了。

随着移动互联网、AI 大模型以及工业自动化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国在失去人口红利之后马上迎来了 " 科技红利 " 的爆发。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正形成一个全球独一无二的 " 科研工程师红利 ",每年新增超过 450 万技术类本科和硕士。

甚至有人预测,2025 年中国将拥有全球最多的工业 AI 工程师

这就意味着,我们正从 " 以人力推动 " 的经济模式,走向 " 以算力驱动 " 的科技经济体。

如果说过去拼的是人力,现在拼的就是算力。

过去那些依靠人工、依靠人力的岗位和产业,将来可能都会被替代。

拥抱科技,是这个新秩序下的大趋势。

2、产业扩张会转变成金融扩张

以前,我们是产业大国,但未来,我们不仅会是产业大国,还将会是金融大国。

上一个时代,中国崛起的路径是产业扩张。

你看长三角、珠三角,从制造到外贸,从工业园区到出口基地。

逻辑非常明确:

哪里地广人多,哪里方便外部资金引入,就在哪里建厂搞生产。

但你有没有发现,近年来这个逻辑开始不灵了。

依然有人在建厂,但是随着我们的劳动力价格、地价的提升,单纯的建厂不再能带来超额的收益。

而且,客观地看我们的产能确实有过剩的风险,继续盲目扩大产能只会加大内卷。

未来,经济的主引擎已经从 " 产业逻辑 " 悄然转向 " 金融逻辑 ",不是说不要实业,而是实业需要资本进一步提升发展的质量。

比如宁德时代,不仅是电池制造龙头,他们还投资了上下游数十家企业,从矿产资源、锂电设备到物流配套,布局完整闭环,用资本撬动整个新能源产业链。

再比如华为,表面上是通信科技公司,实则通过技术输出 + 生态投资,逐渐形成了一个超级金融 - 产业平台。

除了企业和金融的结合之外,政 F 也有扩大金融的需求。

毕竟我们有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目标,要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扩大货币的规模。

直接点说,就是要 " 放水 ",增加 G 家的杠杆,减少家庭和个人的杠杆。

其实,我们现在确实有很大的货币扩张空间。

和其他发达国家政府的债务率相比,我们的债务率是最低的。

日本的债务率数据达到 261.3%,美国的债务率达到 121.4%,英国达到 101%,法国达到 111.7%,而我们只有 77.1%,甚至比印度的 83.1% 还低,远远低于其他主要大国。

现代经济,其实就是债 W 经济。

大家都在玩一边发债一边扩大货币规模的游戏,我们肯定也要跟上。

而政 F 的负债,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居民的补贴。

接下来要让居民有消费力,就得增加社会福利保障。

福利保障怎么来呢?

只能是用金融手段、扩大货币的规模。

3、东升西落,世界的主导权正在向东移。

过去 200 年,世界的叙事权、定价权、货币权,基本都掌握在西方手里。

美元霸权、华尔街金融、硅谷科技,把控了全球运行的轨迹。

但从今年开始,你会发现风向正在转变。

科技上,DeepSeek 的出现打破了大家对硅谷科技的迷信;

金融层面,美股也出现了动荡,出现了连续下跌,而今年到目前为止,全球上涨幅度最大的资本市场是我们的恒生指数;

货币层面,中东国家争相使用人民币结算石油,阿根廷宣布用人民币代替美元还中国贷款;俄罗斯、伊朗等国也在加速去美元化进程,美元霸权开始动摇。

货币、金融和科技,我们的竞争力都在提升。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主导的全球供应链正在松动,而中国牵头的 " 新型全球产业链 " 正在形成。

" 一带一路 " 延伸至 150 多个国家,从新能源、稀土、光伏到电动车,中国不再只是 " 加工厂 ",而是担当 " 链主 " 的角色。

上面这一系列的信号,都在表明:

世界的地缘重心,正在从 " 跨大西洋 " 转向 " 泛亚洲 "。

中国不再只是世界的一部分,而是世界秩序的重要变量。

这个时候,过去那套以西方为中心的逻辑思维就会显得落后了。

如果你的思维和逻辑没有跟上,那你注定会错过这个时代最大的机会窗口。

一场静悄悄的大洗牌,已经开启。

面对这个新的变化,我们不能只是站在原地感慨,而要迅速做出适配新范式的选择。

说到底,新时代不是淘汰人,而是淘汰旧思维。

接下来这个时代,你想要把握住时代的机遇,我给大家三条建议。

第一,建立科技思维

科技化是未来的趋势,你所在的行业、你所在的岗位,不一定会被科技取代,但是一定会和科技结合逐渐科技化。

说白了,技术会改造所有行业、所有的工作,你需要拥有科技技术的思维,才不会被淘汰;

如果你懂得利用科技思维改造自己,才能更上一层楼。

第二,建立 " 国际视野 " ——要开始用全球坐标看机会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的治理者之一,这意味着未来海外的机会不会少。

所以现在出海正在成为很多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中东、东南亚、非洲,这些国家,都在出现新的商机。

对于个人来说,随着我们国家的影响力增加,出海机会增加,只要能选对标的物,投资海外资产也是一个选项。

第三,要有成熟的资产配置思维。

未来,伴随着金融的扩张,我们会遇到很多的财富机会。

想要抓住这些机会,必然要理解财富配置的逻辑。

未来,资产性收入会成为绝大多数家庭的核心收入来源之一,成熟的资产配置思维就会变得非常重要。

只有当你明白现金流、周期、资本化的路径的时候,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时候该加杠杆、什么时候该避险。

我知道关注我们文章的朋友,很多都是手里有房的或者有资产的。

新变化出现之后,对于不同资产的价格也会有影响。

接下来,不同城市的房子、不同资产的价格会是什么走啊向?

又有哪些财富配置的原则需要遵守?

手里有闲钱,现在该把钱放在哪些资产上面,才能确保资产稳定保值增值?

接下来我们会有一场闭门直播,将会告诉大家接下来要如何配置手里的资金,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同时我们最近也梳理了市场不同的资产情况,整理了各个资产的收益率,发现了一些比较适合当下投资的资产。

具体是哪些资产,我们也会在最新闭门直播课上给大家分析。

如果你对资产投资感兴趣,想要及时跟上最新的变化,不想要自己的财富流失,可以扫码来听我们最新的闭门直播课。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工业化 工程师 本科 自动化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