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胥帅 每经编辑:文多
在近日举办的一场应急救灾和救援设备展上,记者经历了一场武侠小说感拉满的 " 藏经阁奇遇 "。在现场一个最朴素的、面积仅 3 平方米的帐篷展台上,我们偶遇了应急机器人圈里的 " 扫地僧 " ——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宇树科技)。
5 月 13 日— 14 日,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应急主管部门等联合举办的一场设备展在沪举行。在 3 号馆角落,宇树科技的展台上仅有一顶灰白帐篷、机器人、机器狗以及一张印着二维码的 A4 纸。没有宣传片,也没有大屏幕,销售总监王洪坐在帐篷边的折叠椅上说:" 我们只带技术,不带排场。"
但宇树科技带来的狗,自然不是普通 " 小狗 ",而是在火灾现场 " 拼杀 " 的 " 大狗 "。这些电驱狗的长距离奔跑速度,与人类的顶级马拉松运动员差不多。
宇树科技的机器狗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胥帅 摄
这些 " 大狗 " 与水下机器人、森林开路机器人等组成了中国应急力量的 " 隐形军团 ",正在灭火、排涝等 23 个高危场景实现一场国产风暴。正如王洪所说:"(自己)有了技术,人家不得不来。"
小展台竟 " 藏着 " 宇树科技
过去几天,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 3 号馆和 4 号馆内人头攒动,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以下简称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在这里举行。本次博览会由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江苏省应急管理厅、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安徽省应急管理厅联合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合作举办。中国电信、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大公司带着自己的新品来了,还有装甲车、急救车这样的 " 重型装备 " 也来了。
展馆两侧有一排小型的展台。每一个展台里只有一顶简单的小帐篷,门口放着易拉宝。没有专门的礼仪人员、没有广播声、没有展示宣传片的大屏,同占据 C 位的展商相比,这些 " 小帐篷们 " 很不起眼。
宇树科技的展台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胥帅 摄
3 号馆一侧的角落,有一个展台上放着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如果人们匆匆路过,可能都没看到展商名字是 " 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 "。" 你们是那个‘宇树’吗?" 有看展的观众停下来,愕然地问。王洪坐在门口,点了点头,说 " 就是那个宇树 "。看展的人马上变得兴奋,赶快叫上自己的同伴,指了指机器人说:" 来来来,(是)宇树。"
随后,又有考察的客人凑了过来,笑了笑说:" 你们这么大的企业,不应该呀(选一个小的展位)。"
" 就拿设备,给你们看效果,我们也没有宣传片,啥也没有,人也就我一个人。" 王洪说。
宇树科技,是全球最知名的机器人公司之一,选择的展位却如此普通。展桌上贴了一张白纸,上面有王洪的微信二维码。机器人的操纵器就在桌上,右半幅的按钮基本和游戏手柄一样,观众也能试玩。相比视频里身着 " 金丝铠甲 " 的它,展出现场的机器狗就像是另一种 " 裸奔 "。
王洪习惯了这种 " 平平无奇 ",他说宇树科技从企业到创始人王兴兴都是这样的风格,他们喜欢捣腾技术," 有了技术,人家不得不来 "。
比拼人类马拉松纪录的机器狗
宇树科技在这里展示了什么技术?扭秧歌?打拳击?没有,这些都没有出现。
机器狗在展台上," 一站 " 就是老半天。倒不是说它没有才能,而是狭窄的场地限制了发挥。王洪拿着操纵杆进行操作,机器狗先是简单挪步,突然一个箭步冲出展台。" 这里太小了,大一点,它可以冲好远。" 王洪只是简单秀了秀它的 " 爆发力 "。
这只机器狗走起路时,带着有力的 " 嗒嗒 " 声,有一种齐步走的律动感。记者摸了摸它的 " 大腿 "," 粗壮有力 ",开玩笑地说,它有一种 "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 的感觉——毕竟 " 狗头 " 是由简单摄像头构成。
" 但运动性能是最牛的。" 只要说起宇树科技机器狗的硬件功能,能明显感觉到王洪的自信。
这种自信有一定道理,王洪在朋友圈分享了很多宇树科技机器狗的视频,人们无论是用脚踹还是用木棍 " 重击 ",机器狗都没有 " 痛感 ",始终能保持平衡。
这意味着它在极端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比如,在火场高温导致建筑逐渐坍塌时,飞溅的碎石与扭曲的钢筋可能随时砸向救援设备,而机器狗可以保持平衡穿越障碍,将热成像仪带入废墟探测生命信号。
极速状态下,机器狗的速度可达 21.6 公里每小时。而人类的马拉松纪录是 2 小时又 35 秒跑完 42.195 公里,两者的速度基本持平。
在应急救援场景里,这个数字对应的是救援时间。它足够让机器狗进入 " 无人地带 ",更快去探查现场 " 死角 "。
背着水炮的机器狗灭火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展会现场的宇树科技机器狗还不是完全体,真正的完全体是 " 机甲机器狗 "。它带有移动水炮、三维测绘相机以及超过 10 公斤的救灾物资,它的脚在融化的沥青上能踏出火星,它还可以用射程达 60 米的移动水炮灭火。
王洪的另一个同事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展示了操纵机器狗的摇杆,上面有氧气、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的监测信息。只不过,要想拥有一个完全体的 " 机甲机器狗 ",需要购买宇树科技机器狗本体以及算法等解决方案。只购买硬件机器狗本体的客户,需要自己解决算法等软件问题。
应急领域里 " 奇形怪状 " 的机器人
为什么宇树科技现场没有展示用于消防、应急等领域的人形机器人?
最直接的原因是人形机器人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不如机器狗。
王洪的同事介绍,宇树科技从 2016 年开始研发应急类机器狗,技术成熟度很高,比如说它现在能直接爬 20~25 厘米高的台阶,但是人形机器人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胥帅 摄
即便如此,宇树科技的行业机器狗仍有 " 力所不逮 " 之处,比如它更擅长灾前巡逻和灾后侦察,而不擅长在火场核心区域与 " 火龙 " 贴身肉搏。
但这已是一大进步,机器狗的每一次跃动,都拉远了人类与灾难的距离。企业则在消防、应急救援等领域找到了各方的 " 刚需点 "。
行业机器狗与消费类机器狗不一样。宇树科技内部将专业级的机器狗称为 " 大狗 ",消费级的称呼为 " 小狗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消防、应急领域的行业机器狗类似巨型贵宾犬,而消费级机器狗类似小型贵宾犬。它们站在一起时,身高体型的差距很直观。
4 号馆内,与宇树科技一墙之遥的展台属于中电科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科)。展台处,中电科也放了一只机器狗。它重 25 公斤,额定负重 10 公斤,能适应多种复杂地形。" 消防员救火往楼上跑时会背很多东西,会很沉,有了它之后,就会轻很多。" 展台工作人员表示,机器狗能减轻消防人员的负重。
中电科的机器狗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胥帅 摄
在机器狗旁边,资本市场上被炒得火热的外骨骼机器人也出现了。它的本质是助力,最大速度是每小时 12 公里。在应急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和机器狗一样能帮助救援人员减负。
在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上,记者还见到很多形形色色的机器人,比如水下救援机器人、墙面检测爬行机器人、森林开路机器人、抽水机器人、灭火机器人、长距离测绘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没一个有 " 人样 ",奇形怪状,有的像垃圾桶、有的像古董照相机、有的像微型坦克,还有的像怒目圆睁的昆虫。
它们的诞生源于三种故事——生命救援的故事,力拼巨头的故事,自主生产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机器人的一小步,但每一小步都推动着中国应急救援力量往前走了一大步。
应急机器人的三种故事
生命救援的故事,来自一家在广州生产排涝救援机器人的企业。
这个排涝救援机器人被叫做 " 大水牛 ",它块头不大,但每小时排水量高达 600 吨。这家企业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不单单是生产机器人的企业,还是一支民间公益救援队。这支民间公益救援队从 2018 年就开始参与社会救援,包括 "7 · 15 珠海石景山隧道透水事件 ""7 · 20 郑州特大暴雨 "。
大水牛也是基于这支公益救援队的救援经验而设计。
排涝救援机器人 " 大水牛 "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胥帅 摄
"7 · 20 郑州特大暴雨 " 的救援场景历历在目,回忆起那时的救援过程,上述工作人员说,雨水淹没整个地下室时,有救援人员因为不清楚水深而溺水,或因误碰电线而触电。这些经验教训促使公司研发了大水牛,让它快速抽干地下室的积水,降低救援人员的风险。
第二类故事,是关于和国际巨头拼市场的,来自一家做森林开路机器人的国内公司。
森林开路机器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胥帅 摄
森林开路机器人能迅速推倒两旁的大树,在火灾现场开辟一条道路。这家国内公司的竞争对手就是瑞典的机器人巨头 Husqvarna(富世华)——该公司是现代智能割草设备的先驱。前述国内机器人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公司产品价格比国外竞品低一半,但性能几乎一样。如今在某些细分领域,这家公司已经能吃掉国外竞争对手的四成市场。
最后一个是自主生产的故事。故事里的激光雷达测绘机器人,能在应急现场实现三维测绘,建构三维地貌。这台测绘机器人背后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公司产品一度被伺服电机 " 卡脖子 "。
" 十多年前,国外的供应商就是不卖给你伺服电机和元器件⋯⋯能怎么办呢?我们只有去代理它们的产品。" 这位工作人员回想起公司最艰难时的经历——因为关键元器件遭 " 卡脖子 " 而中断生产,不得不求着国外供应商要代理权,以维持公司自我 " 造血 "。
他们靠着代理产品赚辛苦钱,集齐研发成本后,终于实现了关键元器件的自主研发。
测绘机器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胥帅 摄
机器人作为资本市场的 " 宠儿 ",目前多数时间还只是在构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想象。但在应急领域,它们已肉眼可见地落地。
在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上,还有一家来自四川的企业代表——川润股份(SZ002272)。这家公司带来了一款集应急能源、通信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 " 综合防灾应急仓 "。该 " 综合防灾应急仓 " 本身涉及了固态电池、风光储能、低空飞行和人工智能等技术。
川润股份总经理钟海晖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综合防灾应急仓 " 既可满足日常运营需求,又能在灾害发生时快速响应,其作用贯穿 " 灾后救援 " 到 " 灾前预防 " 阶段。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