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认识十多年的闺蜜薇薇,最近刚完成了一次 " 史诗级甘肃亲子旅行 "。
回来后,薇薇和我说的第一句话却是:" 麦琪,我不是在旅行,是在渡劫 ......"
一场朋友圈里开开心心的旅行后,何出此言?
薇薇家在云南昆明,她的旅行经历要从一个看似浪漫、实则爆肝的决定说起:" 我要带娃去甘肃看卫星发射!"
甘肃卫星发射瞬间 / 薇薇供图
很伟大,很有教育意义,对吧?
是的,但她疯了。
这趟旅行怎么走的?
昆明飞兰州,兰州转嘉峪关,5.5 小时,前菜。
嘉峪关到东风航天城,坐大巴 4 小时,自驾也得 3.5 小时,主菜。
到了额济纳旗那片沙漠,暴晒 40 ℃,干热风一吹,连仙人掌都自闭。
往返车程 8 小时,卫星发射 1 分钟,孩子后来说了一句:" 妈,我想回家写作业。"
你以为是孩子在看卫星绑火箭上 " 嗖 " 那一下?
不,闺蜜后来和我感慨,她是在完成她内心那个 " 别人家的妈 " 模板。
她以为自己在培养航天梦想,实际上孩子在脑补逃离计划。
她在朋友圈发 " 为梦想奔赴千里 ",现实是孩子在大巴上吐了三次。
你以为孩子记住的是火箭和卫星?孩子只记得自己屁股在车上磨出老茧。
她不是一个人在卷,她是一个群体。
别的妈去商场遛娃,她们带娃去汉代墓葬群研究青铜器。
别的妈周末烤串,她们和孩子去国家级研学基地提升科学素养。
说实话,她们自己也累,但她们有执念:" 只要孩子能多一点见识,我再苦再累也值,旅行必须要有教育意义 "。
这就是一些当代中产妈妈的典型心态:孩子的兴趣是野生的,她的焦虑是人造的。
说到底,很多亲子旅行不是为了孩子玩得高兴,而是家长想让旅行显得不那么低俗。
教育、见世面、刷简历、成长、意义感这些词一堆上去,她们钱包比谁都诚实。
这也给国内亲子旅游行业创造了一个奇观市场:
看不懂的旅游商家哭着下线," 我明明安排了亲子乐园,咋没人来?" 看得懂的东风航天城那边,草原野狐都在发抖," 今天又来了 200 个小学生!"
中产妈妈们不需要放松,她们需要焦虑的出口,焦虑一旦有了着落,钱包就有了方向。
02
为什么中产妈妈们的亲子旅行越来越像一场精心策划的 " 家长感动大会 "?
说起来,每一个中产妈妈都是披着 " 为你好 " 的战袍,在自我感动的战场上冲锋陷阵。
中产妈妈们不是不累,是根本不会放过自己。
旅游前查资料、做攻略,安排路线精细到小时级别:上午看古迹,中午吃非遗,下午做手工,晚上写游记 ……
孩子不是在旅游,是被拉去参加 " 移动版少年宫特训营 "。
表面她在休假,实际上是下班后还加班。
甚至旅行都成了人生 KPI:别人的孩子研学了,我家也得去,别人的孩子上央视了,我得争个地方报导,别人拍了航天短视频,她立刻安排实地打卡。
谁说带孩子旅行是为了放松?不,她是来搞教育竞赛的。
她不允许孩子 " 玩得太没意义 "。
玩沙子可以,前提是她能讲出丝绸之路的文化背景,泡温泉也可以,必须配个《人体结构认知小册子》。
丝绸之路重镇布哈拉雅克古城 / 旅界实拍
如果不是增长见识,那就是浪费时间;如果不是提升思维,那就是玩物丧志。
但最讽刺的是:孩子啥啥没记住,妈妈却哭着写下朋友圈:" 虽然旅程很辛苦,但看到他眼里有光,我就值了 ……"
姐妹,你看到的不是 " 眼里有光 ",是反光,孩子只是被太阳晒得睁不开眼。
你以为你在 " 点亮孩子的人生地图 "?其实你只是在打勾自己的 " 好妈妈打卡表 "。
这一切说到底,不是孩子非要学点啥,是妈妈太怕自己不够努力。
怕输、怕落后、怕别人家孩子抢跑,于是给孩子 " 塞 " 一堆知识、体验、文化、仪式感,表面是陪伴,实则是内卷。
而聪明的旅游商家,看懂了她们这一点:她们不是来放松的,是来 " 证明自己没有白当妈 "。
所以你只要给她一个 " 能发朋友圈显得高级 " 的由头,她就能为你买单。
不需要太豪华,不要太轻松,必须有仪式感 + 教育感,最好还能配一句 " 孩子成长的高光时刻 " 当标题。
再加点 " 限定 "、" 稀缺 "、" 名额有限 ",你看她钱包快得比 12306 还精准。
卖给她放松,她摇头,卖给她希望,她疯抢,这就是这届中产妈妈的旅行消费观。
03
薇薇在额济纳大漠看完卫星发射后,无奈地对我说:" 我儿子一路都没笑,直到机场狂炫一大碗牛肉拉面才算满足。"
妈妈心里他看到了祖国强大,孩子想到的是有多快能回家打游戏。
带娃旅行多年,我认为当下国内亲子游最大的误会就是妈妈觉得孩子在成长,孩子觉得自己在受难。
孩子根本不想被安排得这么用力。
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 / 旅界实拍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火箭卫星研学,不是每个假期都要当科技特派员。
但聪明的商家是不会劝中产妈妈们放过的,是要趁她焦虑,把她钱包 " 顺 " 下来。
所以,读者朋友现在请拿出小本本:如何轻松赚到中产妈妈的钱?五步法来了,作为同样被割过无数次的妈妈,我只教你们一次!
第一步:别说 " 好玩 ",你要说 " 沉浸式成长体验 "
孩子喜欢的是玩水枪,你不能说 " 水枪大战 ",你要说:" 户外生存挑战 · 感知协作与反应力 "。
妈妈们一听:" 哇,这不就是我儿子缺的东西吗!"
第二步:别讲 " 放松 ",你要讲 " 性格塑造 + 大脑开发 "
提供的是山野露营?
那你应该说:" 提升抗挫力,构建边界感,鼓励孩子探索非标准答案 ",瞬间变成教育界小红书爆款。
第三步:记得给妈妈们留 " 朋友圈素材点 "
什么叫素材点?就是可以拍照、发图、有文案。
你要每个景点都帮妈妈想好配文:" 孩子第一次走进星空下的原始森林,眼里是对宇宙的敬畏。"
可能孩子刚摔一跤,哭了 15 分钟,这都不重要 ......
第四步:设计 " 孩子主导 " 的环节,妈妈才有成就感
别再搞全流程安排,设计几个 " 孩子自己做主 " 的小决策:选露营地,做一顿午饭,自己讲个导游词。
孩子觉得爽,妈妈觉得:" 看!我家孩子自己做出来的!"
第五步:设置 " 教育感奖杯 ",写作业、结营证书、徽章、手册
孩子完成活动后,能领一个 " 未来航天少年认证书 "?
那妈妈肯定愿意走 10 公里山路给他领。
因为这个证书,她能拍、能晒、能讲给邻居听,还能贴在简历上!
最后,总结一下这波操作逻辑:
哄孩子你得上游戏策划那套,但掏钱你得靠妈妈的教育型自我感动。
说到底,别再卖亲子游,要卖 " 妈妈安心工程 + 孩子自主感计划 "。
只要她相信 " 这趟旅行没耽误孩子,反而让他成长了 ",她就愿意掏出假期、精力、还有整张工资卡。
如果你做文旅生意,还在硬讲 " 服务舒适 "、" 价格优惠 ",那你注定打不过隔壁老王在讲 " 塑造孩子的成长闭环 " 的研学小程序。
因为你打的是服务战,人家打的是心理战。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