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18小时前
蒲慕明院士:未来不是AI取代人,而是人类“重塑”AI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作为上海科技节的重要活动,今天举行的第四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主旨大会上,演讲嘉宾们的报告几乎都围绕 "AI+ 人文 " 展开。

当 AI 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度越高,它就越需要被人理解,也越需要理解人类社会的价值取向。这一过程中,科技传播也变得更加重要,它早已不是单纯的传递科学知识,而是为知识和技术赋能,甚至重塑创新。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测,到 2045 年将有 50% 的职业被 AI 取代,比如客户服务、行政助理,甚至包括部分软件开发、内容创作、法律和金融分析等行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说,未来不是 AI 取代人,而是不会用 AI 的人被取代。他认为,未来科学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 " 科学公民 ",他们具有相当的科学素养,以科学态度从事各行各业;他们不仅具备使用 AI 的能力,还有辨伪能力,能为引导和管控 AI 发展提供助力,使之符合人类社会需求。

清华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李正风教授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了传统社会向数字社会、智能社会和全民终身学习社会转型,科技传播的重心也从过去 " 成熟的科技 " 向 " 形成中的科技 " 转型。比如,量子科技、人工智能都是在形成过程中不断被普及、扩散,进而再持续接受来自社会伦理、道德与人类价值观的各方面 " 重塑 "。

" 由此可见,科技传播的功能应被重新认识。" 李正风说,知识、技术和信息的普及、传播和扩散,已变得与生产、应用同样重要,甚至在知识和技术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之间,拥有越来越强的配置能力," 这将对社会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中国科学院 人工智能 院士 上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