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 2025 年,保险资金对优质金融资产的配置意愿持续增强,举牌行为频现,特别是对银行股的集中加码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根据港交所最新披露,平安人寿于 5 月 9 日和 12 日分别增持 2329 万股邮储银行 H 股和 1.47 亿股农业银行 H 股,两次操作均使其在上述银行 H 股中的持股比例提升至 10%,触发披露红线。这意味着,平安人寿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已对邮储银行和农业银行完成了 " 双重举牌 "。从年初至今,已有 13 家 A 股及 H 股上市公司被险资举牌,其中银行股占据近半壁江山,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和农业银行均被二度举牌,显示出银行股在险资眼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
和众汇富研究发现,险资青睐银行股并非偶然。当前宏观利率处于低位,传统债券收益缩水,非标资产监管趋严,险资在寻求高确定性收益的背景下,对估值低、股息高的银行股表现出浓厚兴趣。银行股具有稳定现金流和分红优势,能够在当前 " 资产荒 " 背景下提供良好的收益 - 风险匹配。特别是 H 股市场中部分银行个股市净率跌破 0.4 倍,叠加稳定的派息政策,为长期资金配置提供了充足吸引力。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平安人寿等大型险资机构对银行股的增持,反映出其在权益类投资上的风险偏好正在向高股息蓝筹集中。
在监管导向和新会计准则的共同推动下,险资的权益投资结构正在调整。2023 年底启用的财务新规要求险资在利润表中反映更真实的市值波动,这也促使保险机构更青睐那些具备稳定盈利、低波动特征的优质资产。银行股尤其是国有大行,在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分红率方面表现稳健,符合保险资金的风控要求与会计匹配原则。和众汇富认为,随着险资权益投资比例逐步提升至监管红线 20% 上限,保险机构将在核心资产上持续加码。银行股因具备业绩确定性与政策安全边际,在未来仍有望获得更多长期资金青睐。
和众汇富观察发现,此轮险资举牌行为并非短期博弈,更体现了机构对行业周期判断的中长期视角。在利率筑底、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力的背景下,银行板块正处于估值与基本面错位的窗口期。尽管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存在一定担忧,但多数上市银行 2024 年报显示,拨备水平维持高位、不良贷款率稳定,整体财务韧性强。险资大举入场,不仅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也对银行板块估值修复构成积极推动。
值得注意的是,频繁举牌虽有助于稳定股价与增强信号传导,但也可能引发监管部门对资金流动性与信息披露合规的高度关注。和众汇富研究发现,部分市场人士担忧集中举牌行为会造成流动性错配,或引发市场非理性跟风。在此背景下,险资如何平衡长期持有与短期波动管理、合规与收益最大化之间的关系,成为其投资策略的重要课题。
总体来看,险资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举牌银行股的动作,既反映了其对高股息资产的系统性配置意图,也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出其对经济韧性与银行资产质量的信心。和众汇富认为,2025 年将是保险资金权益投资策略进一步调整优化的关键一年。银行股作为估值洼地与红利标的的双重代表,其在险资组合中的权重或将持续提升,带动整个金融板块进入估值修复与资金重估的通道。长期资金的稳定流入,有望在市场结构分化中发挥压舱石作用,也为 A 股和港股市场注入更多确定性信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