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算算日子,今年只有差不多 20 天就要到高考了,我们这些局外人都感觉很紧张,更何况是身在战局中的家长和孩子呢?
如果用热锅上的蚂蚁来形容他们,一点都不为过吧。
即使搞了这么多年的素质教育,但高考仍然是咱们国家最公平的考试,虽说不能 " 一考定终身 ",但高考这一关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如果能成功跃过去,考上 985、211 名校,孩子未来找工作时的敲门砖也会更好使一些。
像我最近参加了保险公司的一个培训,台上的讲师就说" 进央企都得 985 大学的,要不然根本没机会面试 ",这不就很现实吗?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身边一些高三家长甚至比孩子还着急,说吃饭都没食欲了、晚上都睡不着。
如果孩子的模拟考试成绩出来后不理想,家长的心态更是崩不住了。
01
孩子高考成绩和模拟考成绩,究竟差多少分?
我认识一个家长黄姐,她的孩子读高三了,她那个心情就跟过山车一样,一时上一时下的,这半年来,她死盯着孩子的模拟考成绩,只要低了,她就受不了。
特别是这次 "二模",她家孩子的成绩由原来的 560 分直接跌到了 495 分,她跟我说她已经好几天晚上没睡着了,情绪状态很不好,天天唉声叹气的,现在弄得孩子的状态也不好,都没心思学习了。
我当然得劝她,孩子的模拟考试成绩又不是真正的高考成绩,现在不用那么着急。
这可不是安慰人的话,是事实哦。
我专门问了一些考上清北等名校的学霸,也请教了一些高三的班主任,他们都说:高考成绩,一般会比模考高 30~60 分,像发挥超常的考生就更高分啦,可以达到 100 分以上的差距。当然如果孩子发挥失常的话,成绩就会差很多!
为啥?因为模拟考就是来给孩子 " 找茬 " 的,难度比高考高了不止一星半点,就像提前让你负重跑,等适应了这个节奏,真正上考场反而一身轻松了。
像我一个亲戚的孩子去年二模才考 490 分,家里人天天愁得掉头发,但没想到这娃高考逆袭到 568,直接冲进 211,他总结秘诀就俩字——查漏补缺。
如果孩子能把模考的错题当成 " 宝 ",一道一道啃,分数自然噌噌往上涨啦。
02
家长在孩子备战高考时,不能踩的三个雷区
第一,别当加油 " 复读机 "
通常到了高三,家长在孩子学业上就帮不上忙了,所以只能给孩子加油。
但有时候鼓励太多了,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压力,特别是日复一日地加油 " 话术 "。
比如有些家长喜欢对孩子说:" 你再努力努力,一定可以考好的 "" 你这次考试肯定没问题 "" 爸爸妈妈相信你的实力 "" 你要加油啊,成败就在此一举了 ",诸如此类的话,估计听得孩子的耳朵都起茧子了。
我朋友家的孩子就跟我吐槽过:" 我妈现在每天说话就像 AI,循环播放加油,没有任何感情,听得我压力山大!"
我想正确的加油方式,应该是把唠叨变成关心的行动,比如咱们可以默默地把孩子的错题本整理好,或者留张纸条给孩子:" 冰箱里有冰镇西瓜,学累了就来一块 "。
第二,不要搞 " 特殊待遇 "
有些家庭一到高考就进入 " 一级备战状态 ",比如电视停播、踮脚走路、说话很小声,连家里的狗都不敢叫了。
更夸张的是,有的家长给孩子顿顿吃海参、喝鸡汤,结果孩子肠胃抗议,直接躺平了,如果耽误孩子考试那就得不偿失了。
我建议咱们高三的家长,要尽量保持生活的常态,该追剧追剧,该遛弯遛弯,这样孩子回家看见爸妈和平常一样,反而更安心,考试前不会那么焦虑。
第三,家里最好不要发生争吵
特别是现在,高考也就十几二十天了,老公老婆犯了啥错,孩子成绩不理想,咱们也不要争吵,更不能批评孩子,尽量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
不然孩子的压力会很大,他的杏仁核就会感觉到危险,海马体也受到抑制,孩子就没法理智地去学习了,学习效率大打折扣,自然高考没法取得好成绩啦。
建议咱们家长要当 " 情绪防火墙 ",有矛盾私下解决,实在憋不住,就找朋友吐槽吐槽嘛,千万别让孩子当 " 出气筒 ",不然就耽误他了。
03
如何帮孩子在高考前减负呢?
首先,家长要当孩子的心理按摩师
每天可以变着花样给孩子惊喜,比如在课本里夹张搞笑漫画,或者偷偷在书包塞包辣条。
我亲戚的孩子说,他高考前最期待的就是每天放学,因为总能在书包里发现各种妈妈塞的 " 神秘礼物 ",日子变得很有趣,孩子也没那么紧张了,学习更带劲。
其次,咱们要做好孩子的后勤
注意咱们高考前的饮食有三 " 不 " 原则,不换新口味、不搞大补、不强迫进食,就按平时的饭菜来做,最多加个鸡蛋、牛奶。
除了饮食,孩子的睡眠也得有保障,不能让孩子熬夜刷题、做试卷,最好 11 点前就要让他们睡觉,要给孩子一个安静轻松的睡眠环境。
另外,考试装备可以提前准备好,比如透明文件袋、2B 铅笔、橡皮、清凉油、纸巾等,另外还可以准备暖宝宝(防止考场空调太冷)、巧克力(补充能量)等。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身体和喜好来准备东西,让孩子把高考尽量当成平时一样对待,这样高考时才不至于因为紧张而发挥不好。
最后,咱们要当好情报侦察兵,为报考大学做准备。
提前研究报考一些政策,比如高考平行志愿、自主招生、强基计划等政策,别等分数出来才抓瞎。
另外,还可以去网上收集目标大学院校的招生信息、专业特色、就业情况等。
虽然高考确实重要,但它绝不是人生的全部,即使孩子高考失利了,未来还有无数个可能性。
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是面对压力的心态、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永不放弃的精神,这些品质,才是我们最应该教给孩子的 " 外挂 "。
往期精彩文章:
写作不易,麻烦点击在看,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可以看到这篇文章!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