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交出 2024 年人口成绩单。
近日,各省发布常住人口数据,陕西以增长 1 万人入列全国人口正增长的 8 个省份之一,较 2023 年(下降 4 万人)由负转正,西安则以增长 8.94 万人重返 " 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 "。我们注意到,陕西已连续三年实现人口净流入,2024 年净流入的 3.7 万人成为陕西实现人口正增长的 " 关键力量 "。
01
净流入 3.7 万人:感谢机械性增长
如今还能够做到人口正增长的省份实属不易,一起来看看全国情况。
从基本面上看,我国自 2022 出现近 61 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后,近三年人口数量分别减少 85 万人、208 万人与 139 万人。从各省表现来看,人口正增长的省份越来越少,近三年分别为 18 个、11 个与 8 个,2024 年只达到了 2022 年数量的零头。
据各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实现人口正增长的为广东、浙江、新疆、福建、海南、西藏、安徽与陕西 8 个省份,分别增长 74 万人、43 万人、24.8 万人、10 万人、5.1 万人、5 万人、2 万人与 1 万人,其中陕西增长态势较 2023 年由负转正。
虽然增量不大,但陕西 2024 年的人口增长结构值得关注。
据《2024 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年末陕西常住人口为 3953 万人,出生人口 29.1 万人,出生率为 7.36 ‰;死亡人口 31.8 万人,死亡率为 8.05 ‰,自然增长人口为 -2.7 万人。结合常住人口较上年增加 1 万人来看,则意味着陕西 2024 年人口机械增长(迁入人口数 - 迁出人口数)达 3.7 万人,总体增长是靠人口净流入拉动的。
而放眼全国,实现正增长的 8 个省份中由机械增长拉动(" 机械增长 " 人口数量 > 常住人口增加数量)的也不过 3 个。陕西之外为浙江与安徽,分别在人口自然增长 -2.4 万人与 -13.7 万人的情况下净流入 45.4 万人与 15.7 万人,其余省份(海南未公布细节数据)则是受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共同拉动实现。
那么,陕西近年来人口表现如何呢?
据统计年鉴数据显示,陕西人口数量由十年前(2015 年)的 3846 万人增长至 2024 年的 3953 万人,累计增长 126 万人。这其中有两个明显不同阶段,一是 2015 年至 2020 年的高速增长,六年间累计增长 128 万人,年均增长 21.3 万人;二是 2021 年至今明显放缓,四年间累计减少 4 万人,且在 2021 年与 2023 年出现两次人口下降。
与增量变化相同步的是陕西人口增长的动能转化。
陕西人口高速增长阶段虽然受自然增长人口与机械增长人口 " 双重拉动 ",但自然增长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六年间自然增长人口数量一直远高于人口机械增长数量,差距最大的 2019 年甚至达到 20 万人;这一局面在当下放缓阶段则完成 " 扭转 ",如上图所示,2022 年至 2024 年期间人口机械增长数量反超自然增长人口数量,成为陕西人口增长的 " 主导力量 "。
02
重回 " 北方增量第一城 ":人口涌入开发区
在陕西守住 " 人口大盘 " 的同时西安亦表现亮眼。
西安 2024 年常住人口总量突破 1316.76 万人,以 8.94 万人的全年净增量重新夺回北方城市常住人口增量榜首。
首先说明 " 重回 " 的意义。事实上,西安已多年蝉联 " 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 " 荣誉,据 " 七普 " 数据显示,西安在 2010 年至 2020 年期间以 448 万的人口增量位居全国第四、北方第一,但这一排名在 2023 年曾被郑州短暂超越,当年西安与郑州分别增加人口 8.23 万人与 18 万人。
那么,2024 年发生了什么呢?
与其说 " 夺回 " 不如说双方回归近年稳定态势。观察西安与郑州近三年的人口增长结构,西安人口自然增长量基本保持在 1 万人左右,总人口增加主要受机械增长拉动;郑州则相对均衡,人口自然增长量与机械增长量差距不大,2023 年超越西安主要是因为郑州当年机械增长量 " 暴增 " 达 14.6 万人,但这一表现在 2024 年并未得到延续,现已下降至 2.68 万人,西安仍保持在近 8 万人。
视野聚焦西安,我们通过近 10 年数据来看看自身发展情况。
据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西安常住人口已由 2015 年的 870.56 万人增长至 2024 年的 1316.76 万人,累计增长 446.2 万人,其中仅在 2021 年出现一次人口负增长(9 万人),年平均增长约 45 万人,增速远超全省。
我们注意到,2019 年是西安近年来的一个 " 特殊年份 ",当年人口增长达到 234.63 万人(统计年鉴修正数据),超过十年累计增量的一半。在我们看来,该阶段人口 - 暴涨的直接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 2017 年以来西安房价一路飙升吸引来购房者落户;二是 2017 年至 2019 年的 7 次落户政策调整引来大量外籍人口。
那么,西安的 " 人口主力 " 都分布在哪些区域呢?
由于 2024 年人口数据暂未公布区域分布,我们以 2014 年至 2023 年的变化进行分析,十年间除蓝田与周至两个市辖县外各行政区人口均实现正增长," 城市虹吸效应 " 明显。进一步观察各区增量排名,我们则发现明显地 " 新老区域分化 "。
如人口大量涌入开发区。西安人口增量的靠前的四个行政区分别是雁塔、未央、长安、灞桥,十年间分别增长 93.17 万人、80.29 万人、53.83 万人与 45.87 万人,而其对应的正是高新区、经开区、浐灞生态区、航天基地、曲江新区、西咸新区(西安部分)等开发区。
如老城区相对趋向平缓。新城、碑林、莲湖三大老城区十年人口增量分别为 2.84 万人、15.46 万人与 33.07 万人,全省排名虽未掉队,但人口增量却远不及涉及开发区的行政区。可见,居民往往用投票选择区域产业聚集区。
03
高质量就业:留住 " 大象 " 与 " 蚂蚁 "
那么,陕西是如何吸引大量人口流入的呢?
作为理性的财经观察者,我们认为 " 高质量就业机会 " 是核心因素,当然这个 " 高质量 " 既包括丰厚的薪酬待遇,也涵盖职业生涯发展预期。但面对全省整体人口净流入的 " 大话题 ",薪酬或许还是眼下重点。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陕西工资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并算不上有竞争力,近十年平均工资均低于全国水平,但从人口机械增长量反超自然增长量的 2022 年起,陕西城镇非私营单位与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长率分别达到 8.62%、4.25% 与 8.22%、6.35%,反超全国水平的 6.73%、3.74% 与 5.85%、4.76%。
分行业来看,陕西科技优势也得到凸显。2023 年陕西城镇非私营单位与私营单位收入最高的四个行业中均出现采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非私营单位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 1.25 倍的增速做到了 19 个行业中的第三名。
这里就不得不回到吸引人口迁移的关键主体—— " 用工企业 " 了,在我们的观察中,陕西具有明显优势的企业主要有两类:
其一是提供海量就业岗位的 " 大象企业 "。
以蝉联 " 陕西民营企业 50 强 " 榜首的比亚迪为例,我们曾在《宋街写照:比亚迪 " 西安员工 " 破 10 万》一文中记录了比亚迪西安员工数量已达到 10.2 万人,相当于陕西煤业(601225)、陕建股份(600248)以及陕汽员工总和。与之相伴随的是稳定薪资成长空间,西安比亚迪总薪酬已大致由 2009 年的 1200 元 / 月上涨至 2024 年的 7000 元 / 月。
其在宝鸡扶风所形成的人口带动作用亦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扶风县人社局在项目官宣前就曾发布《致扶风籍在外人士返乡就业的倡议书》,呼吁在外人员返乡在比亚迪就业。
其二是吸引高端人才落地的 " 蚂蚁雄兵 "。
作为 " 硬科技之都 " 西安还有另外一块吸引人口迁移的金字招牌,即快速发展中的大量科创企业。
这一点在西安市人社局发布 2024 年 12 月的 " 紧缺人才需求目录 " 中就能够印证,一方面是高端产业人才需求巨大,西安 2023 年 4 月至 2024 年 3 月软件和信息服务、食品和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用人需求位居前三;另一方面是需求方基本均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本土科创企业,合计 195 家企业发布了 37 个岗位类目,其年薪范围基本均在 10-60 万左右。这种兼具丰厚待遇与发展预期的岗位显然形成陕西高端人才的强大蓄水池。
行文至此,在全国人口普遍下降的当下,我们乐见陕西通过净流入实现人口增长,同时我们亦相信,在大项目不断落地与科创丛林日益丰满的强预期下,陕西人才将与产业之间进一步形成 " 双向促进 "。
来源 / 金融棒棒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