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管理学 05-14
刘邦:中年逆袭的3个密码,隐藏着中国式的成事智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如果你身处困境,一定要读一读刘邦!人生逆袭读刘邦,底层翻身读刘邦,对抗强敌读刘邦。

刘邦,这么一个沛县的泗水亭长,放到现在也就是乡长的级别,自然谈不上大人物。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小人物,一个 48 岁的落魄男人,却可以踩着六国贵族的尸骨登基称帝,他凭什么?

自然不是运气,而是底层逆袭的人生智慧。我做了 3 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01   低头不是怂,而是胸有格局。

刘邦攻入咸阳,派人接收函谷关,打算把项羽的诸侯联军挡在关外。

但是,刘邦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人心的贪欲,小看了项羽军队的实力。

函谷关可以说以极快的速度被拿下,而刘邦更是面临了重大危机。

小弟曹无伤为了给自己准备一条后路,果断出卖了刘邦,在项羽跟前说刘邦在关中称王的打算,说刘邦收获了大量金银珠宝的事实。

刘邦的危机来了。

但是,还好,张良的昔日好友项伯赶来通风报信。

刘邦果断低头,拉着项伯大哥长大哥短的,这大概是沛公刘邦起事以来,为数不多向人低头的时候。

刘邦跟项伯攀关系、套交情,很快跟项伯结为儿女亲家,把项伯拉到了自己的阵营。

而项伯更是在项羽面前,替刘邦说好话,这才暂时化解了危机,而刘邦更是在第 2 天一大早,赶到项羽的军营,亲自向项羽请罪。

刘邦低声下气的样子,让项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接下来,项羽摆酒设宴,项庄舞剑,刘邦更是在酒宴上冒出一身冷汗。

很多人说刘邦为了小命卑躬屈膝,但是,低头是为了抬头,学会低头,才能抬头,低头不是怂,而是胸有格局。

当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崇高事业,可以暂时向别人低头时,委屈已经撑大了他的胸怀,放大了他的格局。

刘邦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他明白,帝王的胸怀,都是委屈撑大的,高高在上的王座上,不止有鲜血,也有偷偷留下的泪水!

02   用人不仅要用钱,更要激活人心

刘邦用人大气,但是,绝不是仅仅靠用钱,刘邦的大气,更在于,他懂得激活人心。

刘邦被项羽封到汉中,只被允许带 3 万人去,但是,很多人都慕名追随刘邦,一下子多出来几万人,这其中就有韩信。

但是,也有意志不坚定的,半路上很多人都跑了。谁愿意跟着他去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受苦呢!韩信自然也在其中。

但是,韩信被萧何月下追回了,刘邦却在萧何的举荐下,任用了韩信,而且是拜韩信为大将。

还当着三军将士的面,解衣推食,对韩信委以重任。

向来受人白眼,遭人嘲笑,突然有了这万人瞩目的一刻,这谁受得了呀!

这一刻,让韩信记了一辈子,等到韩信拿下齐国,谋士蒯通为韩信分析天下大势,劝韩信三分天下,韩信却拒绝了这一提议,理由正是刘邦对他的解衣推食之恩。

刘邦把这套驭人之术玩得炉火纯青,对待张良,他引为师友,从来不称呼张良的名字,而是以称呼张良的字——子房。

对待项羽那边叛逃过来的丧家之犬英布,刘邦洗脚时接待英布,英布心中愤愤不平,觉得刘邦不重视自己,后悔投靠刘邦背叛项羽。

但是,英布回到住处之后,他看到自己的住处、用品、仆人,跟刘邦是一样的规格,顿时喜出望外,认为自己背叛项羽是做出了正确的决策,刘邦洗脚时接待自己是没有把自己当外人,于是,又铁了心要追随刘邦。

刘邦一个简单的动作,就把项羽的小弟英布给彻底俘虏了。

郦食其,一个看门的保安,刘邦却可以给予高规格的接待;娄敬,一个戍边的小卒,刘邦却能够不计身份接待。

而郦食其也成为了刘邦身边张良之外的重要谋士,娄敬也是如此,为刘邦分析定都关中的利害,为刘邦提出跟匈奴和亲的战略,为大汉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待人以诚,不看身份、地位、背景,只要对我有用,只要有见识,有勇气,有胆量……有哪怕一丁点的优点,刘邦都能够用超规格的礼遇来团结他人,这就是帝王之姿,这就是驭人之术。

刘邦驭人之术的背后,是对人心的参悟,是对人性的洞察,是他人需求的满足。满足他所需,成就你所求,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这就是最高明的驭人智慧。

03   输得起,善败者不亡

或许有人会一直输下去,但是,没有谁会一直赢下去。

输不可怕,但是,只要你输得起,你就能够有翻身的机会。

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心里那一定是不爽的,自己打下来关中,却被封到汉中,这是屈辱,这是低头,这是认输。

但是,人,可以认输,却不能服输。

于是,刘邦又杀了回来,杀到了关中,杀出来函谷关,联合诸侯 56 万大军,一举攻下了项羽的老巢彭城。

一朝得意马蹄疾,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刘邦的高光时刻,他也有人性的弱点,得意时也张狂,也自大,也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于是,刘邦跟诸侯们在彭城大吃大喝,觉得项羽也不过如此,就算项羽来了,五十多万大军,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淹死项羽。

但是,项羽又怎么能用常人来衡量,这家伙狠起来连自己都害怕!

这一天,刘邦正跟诸侯们上来中午吃什么的时候,项羽带领 3 万骑兵,好像从天而降。

刘邦所谓的 56 万诸侯联军,被打得七零八落,十多万人被赶进河水中,都没有人能组织有效的阻击。

刘邦更是仓皇逃命,逃命途中,本来想接老爹、老婆和儿女,结果老爹和老婆被军队冲散了,成了项羽的人质。

好不容易碰到儿子和女儿,为了逃命他更是三次把亲生儿女踹下马车。

多亏了夏侯婴这个老司机,坚持把孩子抱回车上,气得刘邦都要砍了夏侯婴。

在刘邦看来,输了就输了,只要人还在,一切皆有可能。

但是,因为救两个孩子,如果被敌军追上,就万事皆空了。

说起来够狠,够无情,但是,他还够不要脸。

这种不要脸的生存哲学,在接下来的荥阳对峙时期,达到了巅峰。

项羽被刘邦搞得闹起了粮食危机,范增被离间计搞走了,死在了回彭城的路上,项羽是越来越被动。

这一天,项羽想出来一个主意,他让人通知刘邦:天下百姓现在因为咱们两个争夺闹得妻离子散民不聊生,咱们俩不如单挑,决一雌雄,不要让天下人受苦了!

刘邦又不傻,厚着脸皮说道:滚犊子,我宁可跟你斗嘴皮子也不会跟你动手互殴!

项羽一计不成,又有了鬼主意,他让人架起油锅,威胁刘邦要烹杀刘太公。

刘邦在城头笑道:咱们都是楚怀王手下的革命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如果要煮了咱爹,别忘了给哥送一碗肉汤!

这话真是太不要脸了!

项羽被气得差点吐血!

刘邦早就看透项羽,要跟项羽比不要脸,他知道,项羽是要脸的,不会真的这么干,贵族如果连面子都不要了,那还是贵族吗?那不就成资本家了嘛!

对刘邦来说,要脸干什么,得要命!

刘邦跟项羽交战,只要见势不妙,马上扔下军队逃走,这种事真是太多了!

比如说,刘邦扔下军队,只跟夏侯婴两个人跑到韩信的大营,趁着韩信睡大觉,假装是汉王的使者,一路进入韩信的大帐,拿了兵符印信,直接调动军队。

比如说,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让手下纪信假扮自己,迷惑项羽的军队,自己则是偷偷溜走。

比如说,鸿沟协定之后,刘邦在张良和陈平的建议下,果断撕毁合约,追击项羽。

项羽一看刘邦如此不要脸,果断转身反击,刘邦顿时就麻了!

刘邦知道打不过项羽,又采取老办法,高筑墙,结硬寨,打呆仗,同时给韩信、彭越画大饼,你们快来,搞定项羽之后,给你们封王!

待价而沽的韩信、彭越这才带兵来围剿项羽,最终帮助刘邦一统天下。

刘邦深深地知道,输不可怕,只要人在,就输得起,如果自己人都拼没了,那就是彻底输了!

你再琢磨一下教员的 "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简直就是史书中总结出来的智慧!

这就是刘邦,48 岁之前一事无成,48 岁却让人生起飞,56 岁统一天下,只用了 7 年多。

刘邦用一生演绎了当初说过的那句话:" 大丈夫当如是也!"

他从不在乎别人骂他无赖,他不在乎别人说他不脸,他不在乎别人说他过河拆桥,因为他知道,要想成就大事,就不能守规矩,不能做良民,不能按部就班!这才是大丈夫的气度!

当你不知道路在何方时,想一想刘邦,他当年押送徭役任务失败,不得不落草当了山大王,被官兵围剿,四处躲藏;当你被领导骂了一顿之后,想一想刘邦在鸿门宴上,低头哈腰给项羽陪笑,喝下忍辱负重的苦酒;当你觉得人生走入死胡同,没有希望的时候,想一想刘邦 56 万大军被打得七零八落,诸侯背叛,老爹老婆成了人质时的绝望,他依然可以笑着面对项羽;当别人挑衅你时,想一想刘邦面对项羽的约战,嬉皮笑脸地对项羽说,哥不跟你互殴,只很你斗嘴皮子!

刘邦这个大丈夫,用最市井流氓的方式,告诉我们最中国的智慧:只要你低头,就可以少碰几次头!只要你不服输,迟早可以赢下去!只要你不要脸,就可以活成王者!

所以说,人在困境时,一定要学学刘邦,刘邦的逆袭,不是靠运气,而是参透了中国式的生存智慧。

你觉得是这样吗?

煮酒论英雄,持杯赞豪杰。

关注我,为你分享一读就上瘾的人物故事!

作者:李子霄 《资治通鉴》实践导师,畅销书作者,自媒体专栏作家。长期解读《资治通鉴》,深耕职场管理领域多年。

著有图书《门道:读一页就有用的资治通鉴》。

线上专栏《资治通鉴:领导智慧与成事之道》《制胜谋略:资治通鉴中的成事智慧》《刘邦的启示》等。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