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灯人教育 05-13
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就《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接受《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专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条例》的发布,为全民阅读事业发展带来了诸多积极信号,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全民阅读专家、阅读推广人以及出版机构负责人,共同探讨《条例》出台的重要意义、对行业的影响、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亲近母语创始人,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徐冬梅也接受了专访,重点强调了政策执行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路径。

阅读 " 立法 " 意义重大

《条例》内容丰富且深入,具体涵盖五个关键方面。

一是将全民阅读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计划和规划,使其成为政府常态化工作内容;

二是明确各级财政资金保障,为全民阅读这一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是推进阅读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保障的制度化建设,涵盖书店、社区书房、图书馆等;

四是针对各类重点人群的阅读促进提出明确要求,尤其是满足幼儿园、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的阅读需求;

五是将 4 月最后一周设定为全民阅读周,借助世界读书日的契机,唤醒大众对阅读的重视,营造浓厚的全民阅读氛围。

多位受访人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条例》的影响与意义。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兼国民阅读研究中心主任徐升国在采访时表示,《条例》是多年来全民阅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成果,其推动全民阅读走向法律化、制度化和体系化,确保全民阅读工作常态化开展。华文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余佐赞指出,政策中的税收减免条款将激励社会力量参与阅读公益。国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立国认为,《条例》将加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催生分级阅读、适老化读物等新增长点。

西南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张发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轩庄,广西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陆思成,清华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卢先和,帆书 APP 创始人、阅读推广人樊登也分别对《条例》进行了深刻解读。

《条例》标志着全民阅读从倡导阶段迈入制度保障新纪元,既为出版业指明转型升级方向,亦对内容创新力、技术融合度、生态协同性提出更高要求。

阅读推广要避免走向形式主义

然而,在《条例》为全民阅读带来诸多积极意义的同时,实际执行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多位受访人强调,阅读推广要避免走向形式主义。

樊登提到,部分商业化阅读推广过度迎合流量,忽视教化功能,且 " 假书 " 泛滥扰乱市场,需加强法律监管。徐升国强调,需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保障财政资金刚性投入,并正确处理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关系,关注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群体的阅读权益。

  对于《条例》中的少年儿童阅读和乡村阅读等相关举措,徐冬梅老师提醒,在落地过程中要重视把控关键环节。首先是精准适配,要研发符合乡村儿童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的分级读物。其次是强化在地化服务,培训乡村教师、文化站工作人员、阅读公益机构志愿者等,建立一支扎根乡村的阅读推广队伍。家校联动同样不可忽视。通过举办家长课堂、亲子共读活动等方式,提升家庭阅读氛围。  

创新探索引领阅读风尚

出版机构积极响应《条例》,探索多元化服务模式。广西教育出版社推出 " 乡村阅读计划 ",以多种形式助力乡村振兴及书香八桂建设;国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完善全年龄段阅读产品体系,强化优质特色内容供给,打造 " 慧龄空间 " 和家庭教育阅读空间;西南大学出版社依据《条例》中的阶梯阅读要求,细分年龄段,组织专业团队编写具有针对性的出版物;云南教育出版社将会加大对主题出版、公益类图书的投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将阅读推广与文旅结合;华文出版社则聚焦融合发展与盘活资源,创新传统文化传播形式;清华大学出版社结合数字化趋势与读者需求变化,在全民阅读方面探索了一系列创新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西南大学出版社在推广全民阅读方面积极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新技术的发展使阅读方式日益多元化,从传统阅读发展到短视频讲书、线上读书会、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阅读以及沉浸式阅读等。

徐升国认为,新技术的应用拓展了阅读的边界,使阅读更具时代性。但是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一些问题,如孩子沉迷手机阅读、游戏、短视频等,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如何合理引导,将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有效实现转换。

徐冬梅也指出,在数字化进程中,应保持阅读的人文内核不变,电子屏幕阅读的碎片化和浅表化问题,会影响读者的深度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因此,在推动数字阅读发展时,要结合读者类型进行合理引导。对青少年应坚持" 纸质阅读为基,数字阅读为辅 "的原则。通过合理引导,让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全民阅读素养的提升。

尽管新技术在阅读推广中具有两面性,人工智能的发展仍为阅读推广带来了新的探索空间。AI 的个性化推荐功能具有巨大潜力。据徐冬梅老师介绍,亲近母语的" 小步测评 "通过智能测评系统可以根据儿童的阅读能力生成个性化书单,精准推荐提高儿童阅读匹配度和阅读兴趣。在阅读服务领域,VR/AR 技术的应用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名著场景,增强沉浸式阅读体验。此外,大数据分析技术还可通过挖掘区域阅读数据,精准调配阅读资源。

未来趋势

专业化、数字化、公平化

在近日举办的" 推进全民阅读 · 建设书香中国 " 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强调,全民阅读关键在 " 全 ",要把有阅读能力而不去阅读的 " 非读者 " 变成读者,培养能跨媒介阅读的新读者。

4 月 24 日发布的第二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2024 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为82.1%,较 2023 年提升了0.2 个百分点。

就全民阅读发展现状而言,在国家大力的推动下,徐升国感受到当下人们对阅读重要性的共识日益加深," 读书无用论 " 已逐渐成为过去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国民阅读水平与阅读观念正在面临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进程中。

未来,全民阅读将呈现专业化、数字化和公平化的发展趋势。

徐冬梅认为,阅读推广将从" 活动型 "转向" 课程化 "" 素养化 ",通过专业的阅读指导,提升全民阅读素养。阅读推广人、教师等专业人员将发挥更大作用,为不同人群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她还提到,AI 新技术将重构阅读场景,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阅读体验。例如,通过 VR/AR 技术,读者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阅读场景;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精准调配阅读资源,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有针对性地配送图书和阅读设备。

此外,通过 " 乡村阅读计划 " 等举措,努力缩小城乡阅读差距,让更多人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和益处,实现 " 阅读普惠 "。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对农村地区、边远地区、特殊群体的阅读资源投入,培养本地阅读推广人,加强家校联动,让阅读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数字化浪潮为阅读带来无限可能,却也考验着人文内核的坚守。展望未来,在 AI 时代,人的知识涵养、价值观等内在素养愈发重要,这些都源于阅读积累。当更多人因阅读而改变,当高品质书籍成为大众选择,一个民族的精神海拔便在此刻悄然攀升。

阅读,是文明的火种,亦是心灵的归途。在政策与热忱的双重推动下,我们期待,每一本书都能找到它的读者,每一盏灯下都有思想的光芒闪烁。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有删改

点亮小星标 ★ 精彩不错过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