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胡群
近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的 " 善本金融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 研讨会成功举办。金融监管部门、学术界及金融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 " 善本金融 " 理念与中国特设金融发展的理论逻辑、实践路径及创新方向展开了深入研讨。
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表示," 善本金融 " 作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新范式,其缘起是 " 时代召唤、实践需求和政治要求 ",从社会价值视角重塑金融价值,擘画了一条以功能性为引领的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其内涵是 " 以善为魂,以数为用 ",形成了一套以社会价值立命、" 善数融合 " 的金融发展逻辑,开启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的创新实践。
金融业面临三大变局
如何从时代精神的高度、从国家社会发展的维度看金融的价值和发展方向,是金融理论创新和实践的基本向度。当前,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视野下,要从 " 从金融看金融、从经济看金融 ",走向 " 从社会看金融、从政治看金融 "。
浙商银行近年以 " 善本金融 " 为指引,坚持金融功能第一性,让金融服务资源更多地聚焦与正向正行的社会主体,让金融的发力方向与社会发展方向同频同向。
在研讨会上,陆建强谈到,其切身感受到当前金融业面临三大变局:一是基于回归服务初心的功能定位变局,就是如何突显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二是基于数字技术的数智化业态变局,就是如何实现金融的数字化转型,以客户为中心全面重塑金融逻辑;三是基于存量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时态变局,就是如何突破原有规模效益的路径依赖,开启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浙商银行 " 善本金融 " 理念和实践,从社会价值视角重塑金融价值,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了新的范式。陆建强把其内涵概括为 " 以善为魂,以数为用 ":" 以善为魂 " 延伸出善本金融实践体系,从金融的社会角色觉醒、服务场景下沉、业务逻辑变革、资本向善、机制助善、文化扬善六大向度实践探索,一体构建善本金融生态;" 以数为用 " 延伸出链式生态金融的服务模式,将金融服务与产业生态链紧密相连,构建起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他进一步表示,浙商银行扎根一线的生动实践和理论探索已结集为《善本金融 ·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新范式丛书》。丛书围绕 " 善 " 即善本金融," 数 " 即以数字化为依托的链式生态金融," 价值评价 " 即金融价值评价体系," 文化 " 即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四条主线展开。" 善 " 要以 " 数 " 来驱动和放大," 数 " 要以 " 善 " 来矫正方向," 价值评价 " 和 "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 则是相互保障落地的重要支撑,四条主线之间相辅相成。该丛书目前已出版四本,未来还有五本将陆续面世。
引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新格局
与会专家表示,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金融不仅是经济发展的 " 血脉 ",更是社会进步的 " 助推器 "。站在时代潮头审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既要有建设金融强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视野,又要有服务民生福祉的细微洞察。
谈到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重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强调,金融文化是金融体系的 " 灵魂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应兼具历史传承性与时代创新性:既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 " 诚信为本 "" 义利并举 " 思想,也要吸收现代金融治理的科学理念。针对 " 善本金融 " 理念,他评价道:" 这一实践体现了金融机构对‘金融为民’宗旨的深刻理解,通过将社会责任融入商业模式,为破解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新路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对 " 善本金融 " 所倡导的金融价值观表示认可。他认为,金融业发展需要满足国民经济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必须有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金融的协调配合发展。" 善本金融 " 的目标是强调服务于社会价值,而非单纯追求盈利,倡导资本向善、财富向善和科技向善,其路径如 " 金融顾问制度 " 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善本信用 " 探索符合国情的信用评价体系,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是促进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有价值尝试。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书记顾良飞则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表达了对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看法。他认为,浙商银行提出的 " 善本金融 " 理念以 " 善 " 为初心(服务实体、普惠民生),以 " 本 " 为根基(资金融通、资源配置),可以实现金融功能性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从 " 重信守诺 " 到 " 风险防控 ",从 " 义利并举 " 到 " 监管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理智慧,正在通过 " 善本金融 " 的四大实践体系(金融顾问制度、县域金融生态、浙银善标、善本信托)转化为生动的行业实践,为金融回归本源提供了创新范式。
当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原副局长、一级巡视员王宇,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关伟,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中国经济出版社、中国石化出版社党委书记毛增余,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张健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清华金融评论》执行主编张伟,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许,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分别围绕活动主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与见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