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川投资评论 05-13
科技大时代:嘉实基金科技投资的全链布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2022 年 11 月,OpenAI 发布了全新对话式 AI 大模型 ChatGPT,密切关注海外科技行业动态的王鑫晨知道 AI 的时代来了,而此时距离 ChatGPT 用户破亿、并引爆人工智能投资热情还有一个多月时间。

作为一项革命性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 ChatGPT 之前至少已经历三轮浪潮,而早在 2012 年 AlexNet 在图像识别竞赛夺冠标志技术质变,到 2016 年基于深度学习的 AlphaGO 战胜李世石引燃公众的兴趣,AI 便开始从实验室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也正是从十年前开始,嘉实基金投研团队就意识到 AI 时代的步步逼近。他们建立了 AI 产业链专题研究的大课题,等待着产业奇点时刻的出现。这种漫长而连贯的努力,在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和科技的投资里总是必要,因为足够高的学习成本投入,才能在机会出现的一瞬间有果断出手的底气。

从 2016 年到 2022 年,耗时六年的 AI 产业跟踪似乎始终没有带来大规模的投资机会,嘉实科技研究产业 " 六化 " 趋势里,继互联网化、电子化、信息化、云化、5G 化," 全面 AI 化 " 已然在列。OpenAI 在 11 月末发布的 ChatGPT(亦即 GPT3.5)震惊了世界,团队激动道," 这次不一样!我们等待的时刻,终于来临 "。

嘉实投研团队对 AI 的核心投资判断在那时候起就围绕一个关键词 "Scaling Law" 而迅速铺开——因为 " 非线性变化意味着非线性的能力,也代表着非线性的价值 ",嘉实基金大科技研究总监王贵重说道。亦步亦趋后知后觉者会被市场淘汰,必须要买得更早,看得更远。所以团队迅速调整战略并在 2023 年初领先市场进行了相关布局。

今年以来,DeepSeek 再度引爆 A 股 AI 板块投资热潮,嘉实基金的多年深耕继续发挥效用,科技成长相关产品线全面爆发。根据国泰海通证券,截至一季度末,嘉实基金近 1 年在权益类基金大型公司绝对收益榜单中位列第二(2/13),多只基金位列同类产品排名前列。

而站在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科技革命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并带动资产价格上涨的核心动力。尤其是中国科技军团正在科技领域持续取得震惊世界的突破性的进展,除了 DeepSeek 以外,还包括像六代机、人形机器人、C919 等高端制造业成果,注定了未来我们会步入一个科技大时代。

对于公募基金来说,对科技时代的理解与认知、对国家发展新质动能的跟进,也会成为重要的胜负手。换句话说,不论通过主动权益还是通过被动指数,科技投资的布局,正是基金公司们通向未来的门票。

但正如《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所强调的,产品供给背后,离不开持续强化的投研内核和体系化服务。嘉实管理层表示,当一只只风格清晰的产品为投资者分享到现代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回报,公募基金也才能真正成为联接投资者、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 " 重要桥梁 "。引科技资本活水,滋养关键产业绽放。

和而不同,各美其美

科技是一个供给创造需求的过程。随着技术变革日新月异,客观上,产业的复杂度和融合度近几年逐步提高,如路上奔跑的智能网联汽车、走进日常的 AIGC。步入 2025 年,在社交媒体和 AI 技术的助推下,市场信息反应效率进一步提升,A 股行情演绎速度加快已经成为每个市场参与者回避不了的现实。

所以,科技投资不仅仅是一个人漫长的学习、跟踪与积累,更需要一群人的共同信仰。基金公司既需要前瞻性对机会做出判断,同时也需要团队的紧密配合,高度依赖 " 平台式、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 " 的投研体系底层基础。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基于对本质需求、技术迭代和产业规律的把握,嘉实的团队成员们深入到科技主线庞杂而多元的产业细节里,不断提升认知的深度与视野的宽度,并在持续的比较中寻找合适的击球点。

早在 2017 年时,嘉实便前瞻性提出了科技行业的五大投资方向,互联网平台、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和创新药。此后市场行情也一步步验证了这些预判,比如 2019 年的创新药与半导体、2020 年的互联网、2021 年的新能源、2023 年的人工智能等行情,均有嘉实的身影。

而针对涉及多行业、重要的融合型产业赛道,嘉实基金也组建了相应跨团队的产业研究小组机制,包括智能化、半导体、碳中和、创新药、国潮消费等小组,由资深的研究者牵头,将相关的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组织起来,进行前瞻性的深度研究。当判别某个方向的机会重大,也会推动公司相关方向的产品货架的布局。

这些小组立足产业融合全局、全球视野,跟踪全球行业前沿动向,在此基础上搭建产业的研究框架和高频数据库,并重点回答两方面问题:1)产业发展的整体前景与方向是什么,即提炼底层认知;2)不同阶段细分行业的关键矛盾、机遇与风险,亦即产业链各环节增速与竞争格局的问题。

其中,像一些技术复合度高的行业,因为产业构成非常复杂,单行业研究员很难做到全面覆盖。

最典型的行业之一就是汽车,燃油车时代是传统的机械架构,而电动化浪潮中,以芯片为代表的电子产品价值量占比快速提升。如今当行业又向智能化升级,兼具制造和科技的双重属性,也意味着研究层次的复杂——制造组和科技组的研究员从不同逻辑出发,分别进行研究,找到的机会可能完全不同。

嘉实基金研究部副总监、大制造研究总监刘杰告诉远川," 对于这些行业,客观上需要我们在认知和团队协同方面进行融合,由科技组和制造组研究员共同参与,对逻辑和数据进行交叉验证,而产业小组机制以产业行业的一体化、新老研究力量一体化和内部研究资源的一体化去解决这一问题。"

对汽车智能化机会的捕捉,是这一机制应用于实战的最好注脚。去年,包括科技团队成员在内的多位嘉实基金经理,都早早在智能化方面进行了全面布局,从 A 股到港股,从智能驾驶到相关零部件,再到相关半导体与偏模组环节,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 我们把 2024 年定义为汽车智能化元年 ",智能化产业研究小组牵头者的王鑫晨说道," 产业底层上,我们很早就提炼出汽车‘四化’,也就是国产化、电动化、智能化和国际化背后的投资机会,一直到去年终于观察到汽车智能化的二阶导加速。而在渗透率加速提升阶段,要去回答哪些行业、哪些环节最受益。"

团队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是不同的专业背景带来了不同的产业视角,不同个人的性格发展出不同的风格偏好。" 和而不同,各美其美 " 的多元化是一个团队的生命力和韧性所在,也是个人英雄主义所形成不了的投资文化。

比如嘉实前沿创新的基金经理何鸣晓,研究生毕业于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电子系,对半导体相关的基础技术理解深厚,而长期对计算机行业的深度研究,则进一步锻炼了其把握软硬件机遇的能力。嘉实创新先锋基金经理彭民,更擅长挖掘科技制造、电子硬件等方向机遇。

而拥有多年半导体实业和投研经验的陈俊杰,专注于半导体设备、新材料及硬件创新,研究领域覆盖从晶圆制造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嘉实制造升级基金经理孟夏,能力圈覆盖机器人、先进制造、消费、医疗以及专精特新方向。杨欢则聚焦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优质成长机遇,其管理的嘉实创新动力混合,是首批与持有期挂钩的浮动费率基金,同类中表现突出。

嘉实信息产业基金经理李涛,是清华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博士,曾师从国产 EDA 软件缔造者之一,全市场最早一批 TMT 研究员。在产业小组机制中,也会分享非常多国产算力、端侧 AI 等的投资 " 秘籍 ",同时在观点碰撞中产生很多新的认知。

对科技产业的细致拆解与漫长跟踪,终是所有投资者在历史性的机遇面前,敢于全面出动、果断出手的底气。但回到前提上,如何承受漫长、如何穷尽细节?嘉实的选择是创造一个众人拾柴的多元团队,并在一体化的产业研究小组机制中形成持续的碰撞与协同。

当人才密度足够高的时候,包容与多元才是更高效的组织形式。对于嘉实来说,这是科技产业已经验证过的道路,也是志在科技大时代的基金公司必须要走的路。

投研赋能,逐鹿被动化时代

2022 年 10 月,嘉实科创芯片 ETF(588200)上市,同期还有多只同类产品成立,初始份额不足两亿的科创芯片 ETF(588200)在其中并不突出。但是经过过去两年投资难度极大的市场行情之后,科创芯片 ETF(588200)的份额已经超过 160 亿,在同类产品中断层第一,在目前产品净值 1.5 以上。

而这背后,无论是行业选择,还是产品运营节奏等等,都离不开嘉实基金对细分产业空间、景气分位判断等深度投研的内核。

嘉实基金一直看好半导体行业周期成长与国产替代的长期逻辑,也协同推动了嘉实中证芯片产业指数产品的左侧布局。所以,当科创芯片指数这一汇集了国内半导体行业各个细分领域的领头公司、兼具质量与成长性的指数刚一出现,公司指数团队也高度重视机遇。

2022 年恰恰又是半导体行业景气度较低阶段,市场关注不多,板块估值低而安全边际高,对持有人更友好,所以,尽管产品成立最初的规模也并不高,但在嘉实基金结合市场机遇趋势下的资源投入以及持续运营下,科创芯片 ETF(588200)的份额和净值得以双双跃升,成为同类规模最大、流动性佳的布局选择。

而这一成功,也只是嘉实基金被动产品布局的冰山一角。

众所不周知的是,嘉实基金在被动产品领域积累非常深厚。A 股第一只跨市场 ETF 产品——沪深 300ETF 就是由其发行,同时嘉实基金也是国内最早探索 Smart beta 产品的基金公司之一,通过不断吸收主动投资思想,打造了市场首只 Smart-Beta 基本面 50 以及后续的基本面 120、300 红利低波系列。

在产品矩阵建设上,嘉实基金始终坚持客需匹配的货架供给逻辑,致力于打造可续 " 客需解构—策略形成—产品供给—投研匹配—品质管理 " 互为一体的客需驱动体系。除了最基础也最核心的宽基以外,基于主动投研平台,嘉实基金也在不断寻找长坡厚雪、挖掘优质 Beta,打造了一系列 Smart Beta ETF,以及高景气细分行业与主题产品。

其中在行业选择上,包括科创芯片 ETF 在内,嘉实基金主要从四大时代主线出现寻找好的资产。嘉实基金 Smart-Beta 和指数投资首席投资官刘斌告诉远川," 第一是自主可控,包括科创芯片、集成电路、信息安全 ETF 等;第二个是数字 AI,包括软件 ETF、通信 ETF、机器人指数 ETF 等;第三是绿色低碳,布局了光伏、电池、绿电 ETF 等。第四个是生命技术,包括科创医药指数 ETF、恒生医疗指数 ETF 等。"

而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以被动指数基金为代表的投资工具是必需品,如何利用这些投资工具才是决定投资收益的关键,所以,在不断打造产品矩阵之外,嘉实基金也在探索通过投研经验为投资者赋能,以 " 经验数字化 - 数字产品化 - 产品生态化 " 实现投研能力的跨介质传导。

其中,针对本身投研能力较强的机构端客户,嘉实将成熟的研究框架和认知迁移至指数嘉数字平台,自上而下对市场情绪和结构进行拆解,为机构客户把握市场脉络增添新的视角。

面对个人投资者的行为痛点,嘉实则倾向于用" 场景化工具 + 行为矫正 "方式重构 ETF 投资生态。开发了各种不同类型的 ETF 的工具箱,包括 312 超级指数节上重点推出的指数投资小程序——超级嘉贝,其中综合了市场热点与动态、估值工具、产品筛选工具等,以帮助个人投资者选择合适指数产品,改善持有体验。

当资管行业从 " 产品中心 " 转向 " 用户中心 ",嘉实用 " 工具基建 + 认知迁移 " 构建起新的护城河。这种将投研能力解构为可交互、可迭代的数字节点,不仅是对传统服务模式的降维打击,更暗合了资管科技从 " 信息中介 " 向 " 认知伙伴 " 进化的深层逻辑。

尾声

在科技投资的战场上,基金公司的每一次布局都像是在绘制一幅精密的产业图谱。这个领域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它承载着技术变革的星辰大海,更因为它是真正能同时捕捉贝塔与阿尔法的战略要地。

以半导体行业为例,过去十年全球产业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仅 8%,但头部企业的市值增长曲线却呈现出超过 45 度仰角。这种非线性增长特征,使得传统估值框架频频失效,却也给深研型机构留下了超额认知变现的空间。

而认知门槛的存在,则也让科技投资成为检验资管机构成色的炼金炉。不同于消费行业依靠渠道下沉就能捕获增长,科技领域的胜利往往属于那些能同时读懂论文专利、产业链图谱和资本语言的多面手。

嘉实基金的科技投研文化,从 " 一二三四五六 " 投资框架的搭建,到长期、深度、前瞻的深耕积累,再到全产业链的产品布局,每一步都在证明:真正的专业能力,是穿透技术迷雾、挖掘企业核心价值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外显,不仅体现在嘉实科技创新混合等产品的长期超额收益上,更体现在其覆盖半导体、新能源、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全产品线布局中。通过主动权益与被动指数产品的协同,嘉实基金既为投资者提供了捕捉行业贝塔的工具,又通过精选个股创造阿尔法,这种立体化的服务能力,正是专业品牌的最佳注脚。

当 GDP 增速从 " 保 8" 时代切换至 "5%+" 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增长范式渐次褪去,科技行业却正在以非线性增长重构价值坐标系。对于嘉实基金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

风险提示 :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

作者:张伟栋

编辑:张婕妤

责任编辑:张婕妤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嘉实基金 ai 大时代 人工智能 基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